滕盛萍
[摘要]加强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不仅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动解决“城市病”的迫切任务。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以“爱国、诚信、节约、友善、守法、环保”等理念为内核,突出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当前形势下,应以《首都市民文明公约》的贯彻落实为统领,进一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和制度文明建设,积极培养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养成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 首都市民 公共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8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5-0146-03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加强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不仅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动解决大气污染、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城市病”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加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大众化、日常化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公共文明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且更是一种精神引领和道德教化,告诉人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建立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大众化、日常化的重要途径。
(二)有助于强化市民在公共生活中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社会有序运转需要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而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形成又需要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经历长期的培养。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不仅是一套市民公共行为习惯导向体系,更是一套市民公共行为选择的命令体系。它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既为市民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也使市民在遵循规范的同时强化了规则意识和纪律精神。
(三)有助于推进首都“城市病”的综合治理
要治理北京的“城市病”,既要靠控制人口规模、疏解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政府主导行为,更要发挥广大市民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环境、文明绿色出行等公共文明创建活动。要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保障群众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共行为准则,从而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有助于发扬光大中国优秀的礼文化传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中国礼文化是以仁爱礼让精神为内核、以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和制度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其主要功能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形成一整套教化百姓的礼仪规范,从而实现潜移默化、易风化俗的功能。建立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遵德守礼、诚信友爱、互尊互爱等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的内核和基本内容
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以“爱国、诚信、节约、友善、守法、环保”等理念为内核,以积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关爱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基本精神,以推进实施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的文明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整个规范体系的建立以《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总则》为统领,针对目前首都公共生活领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制定具体场域的文明行为规范细则。
(一)突出“爱国、诚信、节约、友善、守法、环保”理念
首都无小事,首都市民的文明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首都市民要从“爱国”的高度认识公共生活领域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自觉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维护首都文明形象的具体行动。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世之本。在现代生活中,公共生活秩序不仅要求个人诚信,更需要以系统信任为保障和前提,通过法律和规则来保障信任。
节约不仅是个人美德,更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共资源的公共性、有限性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节约意识,保护资源,力避各种浪费。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尊互爱、和谐相处的美德。友善的核心内涵是利他精神,即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必须把平等待人、尊重关爱他人作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全社会倡行与人为善,使与人为善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守法是文明社会的底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规范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凡法律所禁止的,一定是道德所不提倡的;凡道德所倡导的,其必然不违背法律的精神。只有守法,才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不道德的人。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社会、国家的问题,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突出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
一是大力倡导热情好客、友善礼貌的行为规范,建设礼仪文明。强调礼仪文明,不仅在于引导广大市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努力做到谦敬守礼、敬让他人,也是引导广大市民增强对礼仪文明所崇尚的和谐秩序的重视,是建立相互尊重、友善、合作和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是大力倡导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建设环境文明。近年来,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乱吐乱扔、垃圾不分类等不文明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因此,必须制订公共生活环境层面的行为规范,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广大市民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具体事情做起,建设美丽北京、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