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跃生 李健苹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翻转学习,需要实现内容项目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完善的考核监督和评价方案等翻转前的准备。要保障翻转学习的高效运行,需要教师明确《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通过翻转学习优化学习方式、转变课堂理念、提高信息技能、建构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来保障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翻转学习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
翻转学习 推进方式 有效性条件
近来,翻转学习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标志。在翻转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积累实践所需知识,再进入课堂,通过交流学习心得、完成实际任务、促进知识系统化,建构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作为“领进门”“个性塑造”与“文化内化”的信息技术教育[1],在教育实施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比如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两极化、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信息技术的培养容易停留在技艺本身而忽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被其他课程挤压时间等问题。翻转学习因为将显性知识的学习推向课外,将知识系统化和能力形成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进行学习,完成翻转前的起点水平大致一致,这些都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
一、《信息技术》课堂翻转的推进方式
1.翻转前
(1)内容项目化是实施翻转学习的前提
《信息技术》内容项目化的内涵是指以特定内容为核心,围绕特定内容和社会现实来制定学习任务,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和创新的功效。为此,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项目化处理,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信息素养,融合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2)设计、制作适合翻转学习的数字化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以来,积累了较多的数字化网络资源,但真正适合学生开展翻转学习的内容不多。为此,我们依据项目化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和开发适合翻转学习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开展翻转学习,需要强调系统观和整合理念,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充分研究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数字化视频制作工具尤其重要。从视觉效果、项目任务、项目重难点、项目评测、学生视域等各个方面来考虑资源的形成,并预设收集学生数据途径,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炼出课堂中个性化指导所需要的大数据。
(3)制定学习任务和考核方案
翻转学习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进度自定步调。但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需要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进度安排,需要制定合适的考核方案,以供学生进行学习安排和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从实践来看,契约式学习任务下达和阶段性检查能对教学任务的下达和执行起到较好效果。
(4)监督与评价学习效果
翻转学习模式并不是将翻转前的学习阶段进行“放羊式”管理,而应伴随着对学生的适当监督和评估。一方面,我们要基于课程平台,设置应有的学习保障时间、学习进度监控和学习效果检测;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通过契约、及时作业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2.课堂内
(1)基于课堂的学习交互
在通过学习资源数字化后,学习者进入教师所主导的课堂。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形态下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课堂,在时间上学生完成了网上资源学习,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的分享,并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塑造对话场域,对信息伦理、信息素养、完整人格等隐形知识完成基于学生讨论的建构。在教学开展的形式上也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分享课,可以是任务测验,可以是协作完成作品,也可以是作品评析或者几种模式综合运用。
(2)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指导
除了完成学习的交流,课堂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没有什么能比现代信息技术那样能有效分析出学习者的难点和兴趣。现有适合翻转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如MOODLE)都有很强的数据收集功能,能根据学习表现进行数据收集,教师可以从完成作业的时间、某段视频反复观看的信息、视频拖拉记录等方面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以其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3)通过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探索
课堂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课外或后续课程的引导,形成继续参与后续课程学习的动力。对学生来说,他们参与学习的最持久的动力是激发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这一方面要保证已有经验的正反馈功能,另一方面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向往。就如读一本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比“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分解”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尝试将下一项目的具体成果做简单勾勒,引发学生兴趣。
二、信息技术课程翻转学习的有效性条件
从理论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翻转学习有明确的路径和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必然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特定的条件下。翻转学习的实施需要课前教师网上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学生基于课程平台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等环节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并造成了教师角色的改变,这对教师的理念、能力提出了挑战。这种新的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准备,以保障翻转学习的正常开展。
1.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从华南师大出版社《信息技术》的内容设置上来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部分,一共设置了六个模块:一个必修模块、五个选修模块。其中只有“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五个主题,这说明信息技术的课程实践要充分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性,根据时代变迁和学生兴趣进行内容的选择,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培养信息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探究、审美、技能、表达与交流的基本能力,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信息社会相吻合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前者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后者所强调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是渗透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的。明确这点是提高翻转学习效率的前提:翻转学习的资源是为信息技术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框架服务的。在网络资源和课堂组织的设计上,需要围绕信息素养提出的要求,以知识和技能习得为手段,既考虑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又关注技术文化和社会前沿的发展,将培育人的活动内化到课堂结构中来,并恰当区分“翻转前”和“翻转后”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
2.通过翻转学习优化信息技术学习方式
从翻转学习的操作过程来看,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根本需求。教育公平随着民众意识的觉醒,对教育的需求增加而受到重视,并且从原来的“分配公平”开始向“关系公平”转变。[2]翻转学习通过知识转化场域的变化、学生自定步调、海量资源和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等因素的作用,让大部分人能按照自身节奏成长,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努力实现知识自信和技能自信,促进了公平环境的养成。第二,适应“数字土著”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数字化生活,产生了一出生就和数字接触的群体,我们将其称之为“数字土著”。这类人群表现出了“碎片化学习”“多头任务”“批判性思维”等显著区别于原有学生群体的表征。[3]这为翻转学习的推行有了更为实际的任务:适应“数字土著”的学习生活。第三,优质资源的冲击。2012年伊始,MOOC掀起了一场教育界的“海啸”,对课程组织、教学和考核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身边的教师已经有了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名师挑战,教师在课堂的知识权威被诸如MOOC等强势网络资源所打破。消极等待不如直接面对,用开放的理念拥抱MOOC所创造的新时代。第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基于翻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困境,在“翻转”情境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和学习需求对学习进度加以控制,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从反面来讲,基于翻转的学习方式更加依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控制自身学习的元认知水平的要求增强,通过视频接受新知识需要一定的“定力”,这也是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能力保障。
3.提升教师课堂理念和信息技能
翻转学习在学习形式上的改变,意味着教师对以往经验和模式的扬弃,需要教师在理念、能力和课堂实践中做出改变,甚至需要推动整个教师体系的文化转型,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首先,课堂理念的转变是课堂质量提高的保障。如果缺乏理念的更新,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会带来“翻转”的失效,使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步。其次,翻转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知道“如何制作教学视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4],需要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信息技术能采用翻转学习的原因,但鉴于信息技术教师来源的非专业性和教学设计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4.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没有评价的翻转学习对课堂质量肯定是灾难。对教师来说,评价机制的缺失会导致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放水”,导致原本边缘化的学科话语权会更加削弱,失去学生时代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机会,造成人才培养的质量缺陷。除此之外,对信息技术教育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更迭也不利。信息技术是一门变化的学科,所面向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都有进入教育领域的价值,比如3D打印、云技术等等,如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过度将学生置于翻转前学习中,对专业领域技术和技能的敏感性就会下降,无法有效地将时代前沿的东西纳入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翻转学习增强了学习互动,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上教学视频和情境素材的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没有有效的评估也容易陷入网络学习另一面——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对教师来说,教师评价由以往的课堂评价向教师能否开发出适合的信息技术资源、能否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与学生有效互动、能否给予学生技术支持和全面发展支持、能否在课堂中形成面向信息技术培养所既定的目标、能否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小组互动;对于学生来说,结合教育平台的数据收集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通过信息技术作品比赛、观摩、体验和报告会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翻转学习评价机制,是促进翻转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翻转学习是顺应信息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方式创新,它的出现为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基础不均、能力不平等的问题开创了一条新的教学之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与继承。从实施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理念、技术和资源,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更多人的实践探索。在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等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规划,使翻转学习开展的动力实现由“教师自觉”推动到“翻转文化”推动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和研究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10).
[2] 李玲,吴南中.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4(10).
[3] 博伊尔莱因.数字化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作者:卢跃生(1971-),男,重庆永川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李健苹(1963-),女,河北邯郸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