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合唱《采莲曲》创作手记

2015-05-11 01:17戴于吾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采莲全曲中段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的是这样的一个生动情景:十里荷塘,莲花盛开,采莲少女的罗裙与荷叶一色,人面与莲花相映,她们在莲池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之时,只有动听的歌声才能使人们感觉到她们的存在。诗人将采莲少女融入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给人们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情味。

这首诗我早就读过无数遍了,但怎样把诗人的诗情画意用音乐表现出来呢?

终于有一天我拿起了笔,谱了一个这样的旋律:

然后,通过模仿,延续乐思:

接着,顶针续麻,有了第三个小乐句:

再模仿,第四乐句写出。可以看到,结尾小节是开始小节乐思的低八度再现:

这个旋律流畅、亲切,由于开始的音调较为概括,又通过反复与模仿加以变化、发展,所以好唱易记,但似乎意境不够悠远,能很好地表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吗?我很怀疑,所以就把它放下了。

过了些日子,我又把这首唐诗拿出来,打算重写一个更为舒展一点的旋律,以加深对十里荷塘的写意,但一时脑中空空。突然,灵机一动,“能否用戏曲音乐一字多腔的手法,将已写的旋律加以改填呢?”一试,居然还可以!个别地方稍作处理,如“向脸”处。这样填词,使诗与曲的结合显得更为舒展,也更加委婉了。

这个发现使我很兴奋。这就有了大体的创作构思:将第二次填词稿作为这首作品的呈示段,着重写荷塘景色;而把第一次的曲稿作为作品的再现段,主要表现采莲少女欢乐的歌唱。

呈示段,交代了全诗的前两句诗,接着我谱出第三句诗,并据此变化、发展,作为歌曲的中段。

这时我发现所写出的中段旋律的尾端,音调与呈示段开始的主题相似:

本欲改掉,以加强中段与呈示段的对比性,转念一想,这也许可以作为再现段的先现因素?权且将其保留。在中段的尾部,我用了一段钢琴连接句,承接到再现段去。

按照原先的构思,应该把第一次写的曲稿作为全曲的再现段的,但实际安排的时候发现,光这样一放,显得突然,这里采莲少女欢乐的歌唱,还是应该在莲塘间忽隐忽现地传送出来,才合乎诗的意境。于是我把再现部设计成两声部的模仿式复调,主题旋律先在下声部以慢一倍的节拍在下属调出现,两小节以后上声部再出现那第一次谱的曲稿: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恍若一体,难以分辨。正当望而不见之际,传来了采莲少女之歌声。正是“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莲花之中。

全曲的主要部分已写出。然后,我用作为再现部分先现因素的动机,模仿再三,与中部主要旋律组合成一个两声部复调作为全曲的引子;又把呈示段的基本音调在三个声部先后出现,作为全曲的结尾。

这样,这首合唱曲就完成了。

注:《采莲曲》附伴奏谱已收入作曲家戴于吾的专著《古诗词合唱曲十九首》,此曲集即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附CD出版,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采莲全曲中段
九九采莲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不如去采莲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