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

2015-05-11 01:21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布拉威尔作曲家

1875年3月7日,杰出的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出生在比利牛斯山谷靠边境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与克劳德·德布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乐以纤细、丰富的情感和尖锐著称,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乐曲、室内乐以及管弦乐在音乐史上不容忽视。钢琴曲诸如Miroirs和《夜之加斯巴》是经典的作品,管弦乐例如《达夫尼与克罗伊》,还有替穆索斯基编曲的《展览会之画》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乐表现光影色彩的技巧。对于大众而言,最熟悉的应是他的《波莱罗舞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并一度把它描述为“没有音乐的管弦乐曲”。

拉威尔七岁开始学钢琴,进步很快,十四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钢琴预科,两年后升入贝里奥老师的钢琴班并同佩萨尔学习和声。在班上结识了与他同岁的西班牙学生瑞卡多·维涅,他深深羡慕维涅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曾狂热地苦练以求赶上,但由于常常被懒散的情绪支配,这种兴之所至的热情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自此维涅成了他的终身好友,总是热情地演奏他的新作。这时,拉威尔对作曲十分热心,最早写的两首钢琴曲《古风小步舞曲》《百闻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1895),已经显示出他的个性。1897年,他又向盖达尔日学对位,问福莱学作曲。

刚进音乐学院不久,拉威尔就受到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喜爱波特莱尔、马拉美的诗歌和爱伦·坡的作品。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演出的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绚丽的管弦乐作品和爪哇加美朗乐队演奏的东方音乐,深深吸引了这位十四五岁的音乐学院学生。后来,他又接触到法国作曲家夏勃里埃尔色彩性的和声,以及艾立克·萨蒂的新奇怪诞的音乐思想和音乐创作。在他自己的习作中,也开始探索一些新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方法,使他在保守的音乐学院中“名声不佳”。佩萨尔是位良师,他总是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福莱也充分认识到拉威尔不同凡响的创作才能,即使是这两位开明的教师,都感到他的音乐思想太放肆,他所运用的和声手法也过于新奇。

拉威尔总是孜孜不倦地为参加音乐学院每年举行的比赛而努力。1901年,他决定参加罗马奖的竞赛。罗马奖是法国政府为奖励绘画、雕塑、版画、建筑与音乐等艺术领域的优秀人才而设。通过考试,获罗马大奖者可到设在罗马的梅迪奇庄园去进修三年。自1803年设音乐奖以来,柏辽兹、古诺、比才、德彪西等音乐家都曾享受这一待遇。但在这一年的此赛中,拉威尔仅获第二名。老师福莱深信他是可以拿到大奖的,劝他第二年再作尝试。出人意外的是,第二年他又失败了。1903年他再次落选,福莱大为震惊,与其他几个对拉威尔的才能深信不疑的著名音乐家共同提出抗议也没有用。到了1905年,拉威尔已快超过罗马奖竞赛者的年龄限制,决定再作一次尝试。此时,他已发表过《古风小步舞曲》《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水的嬉戏》等作品。在考罗马奖的那几年,他又创作了《F大调弦乐四重奏》和《小奏鸣曲》,已是名扬全国甚至欧洲大陆的青年作曲家,然而他却又一次名落孙山,在预选中就被淘汰。为此,全法国进步的音乐家纷纷表示反对,报纸和知识界也为他鸣不平。罗曼·罗兰撰文说:“我不是拉威尔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我个人对拉威尔的难以捉摸、过于精雕细琢的艺术并不好感。但是正义驱使我说,拉威尔不仅仅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他已经是我国音乐学派不可多得的最杰出的青年大师之一。……拉威尔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一个身份已经证实的作曲家来参加比赛的。我佩服那些敢于裁判他的作曲家,他们又将由谁来裁判呢?”这一事件酿成一场社会风波,迫使音乐学院院长泰奥尔·杜布瓦辞职,由福莱接替他的职务。

早年的拉威尔,追求着别具一格的音乐表现,标新立异的音乐。拉威尔和德布西有着密切的交往,德布西的印象派作曲手法很自然就深入到拉威尔初期的创作中。到了后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拉威尔更倾向于明确的音乐语言,与那种晦暗的乐句划清界限。他还从西班牙的民族音乐中取材,借以丰富自己音乐的表现力。

虽然和德布西一样是印象派作曲家,但拉威尔的音乐整体来说与前者迥然不同。德布西的音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意的想象。而拉威尔的作品节奏鲜明。他的作品恪守着古典主义传统,但乐思自由奔放。他的代表作《波莱罗舞曲》,全曲14分钟,但是主旋律只有一个,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覆,通过在不同的乐器中过渡,由弱渐强,最后音乐突然滑进了E大调(旋律大调),达到高潮。乐曲造成了和单纯的手法全不相称的独特效果,让人毫不感到单调沉闷,反而有一种乐曲分秒不断在变化的感觉。

德彪西的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于1902年在巴黎上演,它使拉威尔深受感动,这时,两位作曲家才初次会面。1903年拉威尔写了三首管弦乐伴奏的歌曲,可看到德彪西对他的影响。有的评论家认为他是德彪西忠实的后继者。的确,他们接受了相近的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样追求色彩性的音乐效果,但从拉威尔以后的发展来看,两人在美学观上是不一致的。拉威尔甚至对有人说他的《水的婚戏》是受德彪西的影响表示抗议。

1905年以后是他主要的创作时期,产生了《鹅妈妈》组曲、《夜之幽灵》、一些歌曲及喜歌剧《西班牙时光》等。1909年,俄罗斯芭蕾舞团风靡巴黎,给拉威尔极深的印象。他马上拿了作品去找经理狄亚吉列夫并接下了根据希腊神话《达夫尼与克洛埃》写一部芭蕾舞剧的任务。为了写出这份精巧的总谱,他花了惊人的心血,单是最后一场酒神宴就写了一年。下一部作品《高雅而伤感的圆舞曲》首演并不出色,后在舞蹈家特鲁哈诺娃的请求下,将它编成一部情节类似《茶花女》的芭蕾舞剧《阿德莱德或花的语言》则轰动一时。这一成功促使他把《鹅妈妈》组曲配器,用睡美人的故事为题材,也编成了芭蕾舞剧。

在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写作时,拉威尔结识了斯特拉文斯基。1913年夏天,他们一起在日内瓦湖畔的克拉伦斯住了一阵,两人合作为穆索尔斯基的《霍凡希那》重新配器。那时斯特拉文斯基正在写《春之祭》,看了这份总谱,拉威尔产生了像看《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同样的震动。在瑞士又接触到勋伯格的音乐。这些现代主义音乐对他的影响,都在这一年他写的《马拉美的三首诗》中反映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波及到这位音乐家,他入伍当兵,在军中任货车驾驶员。战争对他是一场可怕的经历,他逐渐对帝国主义的嗜杀深恶痛绝,感到德、法两国人民卷入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不顾舆论的指责,拒绝签名支持一个旨在阻止法国演出德国音乐的组织。1917年他的母亲去世,更使他陷入了严重的沮丧之中,健康急剧恶化,于这年夏天退役。

大战对他的影响在停战后很久都未消失,他失眠,不时情绪低落,写得很少。悼念战死友人的《库泊兰之墓》,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为换一下环境,振作精神,他移居乡下,动手写作几年前狄亚吉列夫委托他写的芭蕾音乐《大圆舞曲》。作品完成并在音乐会上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后,狄亚吉列夫却认为它不适合演出而加以拒绝。拉威尔大为恼怒,两人从此绝交。此时,他还将许多时间用于旅行演出,几乎访问了欧美各国,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后在离巴黎不远的风景如画的蒙伏拉莫瑞村找到一所小别墅专心作曲,过着恬静平淡的生活。创作了轻歌剧——芭蕾《孩子与魔法》、《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曲《茨冈狂想曲》、《波莱罗》及两部钢琴协奏曲。

1932年他遭到一场车祸,头部受伤。不久,出现了偏瘫的征兆。曾尝试休假治疗,前往西班牙、摩洛哥旅行,仍无显著好转,自此丧失了工作能力。1937年12月19日做脑手术无效,于28日凌晨在医院去世,享年62岁。

拉威尔的生活与创作处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对艺术持有自己的见解。拉威尔自评:“严格的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远不是一场‘革命,我只是一场‘进化。虽然我对音乐中的新思潮一向是虚怀若谷、乐于接受的,但我从未企图屏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规则。相反,我经常广泛地从一些大师身上吸取灵感(我从未中止对莫扎特的研究),我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过去的传统上,并且是它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我不是一个擅长写那种过激的和声与乱七八糟的对位的‘现代作曲家,因为我从来不是任何一种风格的奴隶,我也从未与任何特定的乐派结盟。”

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评价拉威尔是“精巧的瑞士钟表匠”。

在早期,拉威尔的音乐受到印象主义思潮的影响,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约束,写出了一些形象清晰、生动,色调明朗,在艺术上有许多创造并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的作品。他的音乐,是以法国的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而在充分发挥管弦乐的色彩特点上,他有着许多的创新。因此,拉威尔在法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德布拉威尔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丁丁”擅助攻,一场进四球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老”顽童德布劳内
索德布明天还会醉(小说)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