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摘 要:演讲中奥巴马经常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段。本文选择重复进行研究,以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为例,探究动态顺应理论视角下,奥巴马使用重复是刻意还是无意;他运用了哪些重复;以及其功能和效果。
关键词:重复;动态适应理论;功能和效果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1--02
1.动态顺应理论
动态顺应理论是顺应论的核心概念,指语言使用中“意义的动态生成”(Verschueren,2000)。从三方面体现:一,时间顺应。二,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三,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宋志平,2004)
政治演讲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形式上兼备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点;内容上与时代紧密相连,借助修辞手段等语言技巧煽动情感,获取赞成。本文基于动态顺应理论,分析运用重复的效果。竞选发生在2012年,时间顺应的原则促使奥巴马在辩论中对语言做出适当的调整。社会关系,交际场合及目的更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将在下文中逐一论证。
2.重复使用的分析
2.1刻意重复与无意重复
下表体现在三场辩论中,奥巴马对重复的使用是刻意还是无意。这里无意的重复是指出现口头语(en,em...)或现场嘈杂等影响下不自觉重复某些虚词的情况;其他情况视为刻意重复。
Scene1 刻意使用 无意使用
次 数 73 25
百分比 74.5% 25.5%
Scene2 刻意使用 无意使用
次 数 57 14
百分比 80% 20%
Scene3 刻意使用 无意使用
次 数 90 18
百分比 83% 27%
从上表得出三场辩论中奥巴马刻意使用重复百分比均在80%左右。因此得出结论,多数情况下、奥巴马刻意选择使用重复以达到其演讲效果。后文分析语料均选自此种情况。
2.2三种重复的使用
从三方面探究辩论中重复的使用。分别是(1)词语选择,(以人称指示语为例)(2)小句选择(3)话题选择。选择人称指示语作为探究对象的原因是符合动态适应理论的第二方面。在辩论中辩论双方及与观众的关系尤为重要,选择言语时,缩短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是获得认可的重要技巧。小句和话题的选择与语言线性结构有关,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安排话语的信息结构。话题选择又与时间顺应有关,根据不同背景,选择不同话题。以下数据通过软件AntConc整理得出。
2.2.1词语的重复
Scene 1 第一人称
单数 第一人称 复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第三人称
复数
重复次数 466 455 287 259 233
百分比 27% 26% 17% 17% 13%
Scene 2 第一人称
单数 第一人称 复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第三人称
复数
重复次数 649 431 312 380 180
百分比 33% 22% 16% 19% 9%
Scene 3 第一人称
单数 第一人称 复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第三人称
复数
重复次数 370 805 233 185 204
百分比 21% 45% 13% 10% 11%
由数据得出,奥巴马倾向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即“we”。此时有两种含义:“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we-exclusive-of addressee”(Levinson,2001)。前者能使听者在演讲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继而缩短距离。在后面小句的重复中,这种煽动听众的方式也常出现。后者指奥巴马的团队,此时有两种表达效果。
第一种表现他的不自私,将成功荣誉归于自己的智囊团。例如 “Well, my first job as commander in chief, Bob, is to keep the American people safe, and thats what weve done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scene3) 奥巴马在句子开头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然后用“we”代替“I”,将取得的成绩归于自己的团队,同时增加讲演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