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其小说处女作《女宾》中,构建了“三人行”的爱情关系,以这种爱情实验来探寻自我意识在人际关系里的地位。嫉妒,作为人类爱情的本能情感,成为《女宾》的重要主题,本文就《女宾》的嫉妒主题加以探究,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的分析,以窥女哲人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关键词:嫉妒;“三人行”;自我意识
作者简介:唐承媛(1991-),女,汉族,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1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1
“每个意识追求另一个意识的死亡”,波伏瓦将黑格尔的这句话作为自己处女作《女宾》的卷首语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用此诠释这部小说。嫉妒,就是这样一种本能情感,自我意识里已经容不下另一个意识的存在,妒人者备受煎熬,歇斯底里。但嫉妒并不卑劣,尼采说它是生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波伏瓦将它释为自我意识的张扬,是自为存在的体现。
《女宾》是法国女哲学家波伏瓦根据自己早年经历写成的,映射了自己与生活伴侣萨特、学生奥尔嘉“三人行”的奇特恋爱关系。在这段经历中,嫉妒丛生,三人“被一架我们自己开动的机器牵引着,跳着可怕的舞蹈”。小说里的一切都因嫉妒而生,最终又因嫉妒酿成了惨剧。嫉妒,自然成了《女宾》的主题,而又生发出女哲人独特的文学主题。
在“女宾”格扎维埃尔到来之前,弗朗索瓦丝的生活平静如水,与皮埃尔灵魂相契合,双方融成了一个整体。爱对方就要尊重他的选择,给之充分的自由。弗朗索瓦丝默许了皮埃尔与格扎维埃尔的爱情,同意了皮埃尔试图组建“三人行”,因为她信任皮埃尔,她依旧活在“我们”之中。而作为“第三者”的格扎维埃尔,是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她对弗朗索瓦丝本是又敬又爱,但在爱上皮埃尔后,她甚至不能容忍弗朗索瓦丝的存在。她自称是“有血有肉的人”,用烟头戳自己的手臂,试图与皮埃尔密谋抛弃弗朗索瓦丝,勾引热尔贝并与之发生关系,大胆表达自己的嫉妒。而旁观自己的爱人与昔日的好友相恋,自己却备受冷落,一股无名之火在弗朗索瓦丝胸中燃烧。那就是嫉妒,但被过于理性的弗朗索瓦丝压抑着,她不愿意承认。当她发现皮埃尔与格扎维埃尔恭恭敬敬地谈起这种情感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懦弱,“这种虚伪的懦弱导致她成为虚无”。正对自己的嫉妒,弗朗索瓦丝反而释然了,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爱情。而她最终谋杀格扎维埃尔,倒不是嫉妒转化为仇恨使然,而是因为她不愿活在别人的误解中,不愿成为格扎维埃尔眼里嫉妒、背叛、罪恶的化身。小说不仅浓墨重彩描写了“第二性”的嫉妒,作为“三人行”关系主导的男性角色皮埃尔也避免不了嫉妒的侵蚀。发现格扎维埃尔开始约会热尔贝,他醋意大发,甚至从钥匙孔中偷窥,妒火使一个超然的正人君子做了他最鄙视的事。在这种“三人行”的爱情关系中,所有的人都在嫉妒,在怨恨,这种魔鬼的情感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谁都无法摆脱,谁都无法控制。
但嫉妒并非罪恶,它是人类正常的感情,是自我意识的发声。皮埃尔和弗朗索瓦丝,这对灵魂的伴侣,志同道合,至高无上的精神之爱紧密地把他俩联系在一起,有如黑格尔对爱情的论述:“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双方都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弗朗索瓦丝就单纯地活在这种“同一”里,把所有都依附在皮埃尔身上。这种“同一”,没了独立的自我,就如同空中楼阁,摇摇欲坠。“女宾”的介入不是偶然,是这种不稳固的爱情关系必然会遭遇的干扰,因为皮埃尔的自我并没有完全依附在弗朗索瓦丝身上。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格扎维埃尔打破了“三人行”的平衡,试图抢夺爱情关系的主动权,燃起了弗朗索瓦丝心中的妒火。即使是向来善于克制自己情感的她,也在嫉妒女神的操纵下“跳着可怕的舞蹈”。爱情的小世界里容不下第三者,“三人行”只能成为男女关系的乌托邦,自我意识之间的争斗上演了一场嫉妒的闹剧。也正是嫉妒,使得弗朗索瓦丝有了危机感,她再也不能完全听凭皮埃尔的意识,她要重新找回在与他的“同一”里早已退居边缘的自我。她意识到自己和格扎维埃尔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会怨恨,所以她要为自我做出选择、做出行动。弗朗索瓦丝终于爆发了自己的愤怒,正确地处理了自己的嫉妒,挽救了爱情。这是自我意识的张扬,是自为地对待了自己的存在。而自我,也是活在他人心目中的自我,当被别人误解时,他人的意识会置自我于痛苦之中,所以意识杀人,他人则成了自我的“地狱”。弗朗索瓦丝不甘于自己在格扎维埃尔眼中成为嫉妒、背叛、罪孽的象征,于是拧开了煤气,谋杀了格扎维埃尔。格扎维埃尔的存在对她来说,已然成了一种折磨,与其被他人的意识“杀死”,不如自为地“杀死”他人。这只是小说情节,不如把它看作对自我意识“杀死”他人的夸张。
爱情的排他性决定了“三人行”实验的破产,即使是弗朗索瓦丝和皮埃尔这样个性超凡、对爱情有独到见解的天才人物也不能幸免。波伏瓦充分发挥了嫉妒的主题,在“三人行”的情境中,借助女主人公弗朗索瓦丝的经历探寻自我意识在人际关系里的地位。嫉妒是自我意识的张扬,因为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否定嫉妒就是虚伪地压抑自我。没有独立的自我,便不能自为地存在,没有在他人心目中建立真实的形象,“他人即是地狱”。而意识杀人,“追求另一个意识的死亡”,如何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则是一个永恒而棘手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周以光译.女宾[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