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

2016-11-22 19:03罗曼莹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0期

罗曼莹

项目课题:本文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以波伏娃的成长视角解读宫崎骏动画的女性成长主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GWCXXM-10。

摘 要: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为新一代动画导演的代表,他塑造了一批极具现代特色的女性角色,表现了对女性成长问题的真切关注。法国当代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论及女性的“成长”和“处境”的问题,以成长视域去探究女性从童年、少女到老年阶段的心态变化,这与宫崎骏塑造的女性形象有共通之处。本文试图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为研究文本,在《第二性》的成长视域下分析宫崎骏的作品,探寻其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并对女性在各阶段的处境作出反思。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波伏娃;《第二性》;自我意识;女性成长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一、宫崎骏动画的女性主义解读

近二十多年以来,宫崎骏的动画依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璀璨的一环。被称为“动画诗人”、“动画之神”的宫崎骏(Hayao Miyazaki),其动画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与迪士尼相媲美的世界动画的另一高峰。宫崎骏的作品多次入围奥斯卡,其中2001年的作品《千与千寻》获得第界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和第界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他本人更是荣获最新一届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继黑泽明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宫崎骏于1941年出生在东京,由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乱期间,宫崎骏全家为了躲避战祸,从东京迁往东北部的栃木县乡下,这段世外桃源的乡村生活给予宫崎骏最初的创作灵感。以平均每三年出一部电影动画的速度,宫崎骏将电影动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塑造的一大批优秀女性角色,以及影片丰富的艺术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使得受众群体大大增加而不局限于儿童,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宫崎骏的创作。

然而,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宫崎骏动画中塑造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有机灵天真的儿童角色,有机智勇敢的少女形象,有性格多样的中青年女性和善良睿智的老奶奶形象,她们各自精彩的表现和值得赞扬的美德,为处于各种成长状态中的女性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形象,也细腻地表达了处于每种成长过程中,不同女性迥异的情感和心态。对于这种分阶段描绘女性形象的手法,法国当代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也在其著作《第二性》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她在著作中论及女性的“成长”和“处境”的问题,她以成长视域探析不同女性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儿童、少女和老年人)中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这与宫崎骏作品中关注女性成长的思想相吻合。目前来说,从波伏娃的女性成长视角入手分析宫崎骏的作品至今依然缺乏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因此用成长视域下的女性主义理论对宫崎骏作品进行合理解读是有必要、有价值的。宫崎骏创造出的不仅是动画,而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关注女性生存境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合一的精神,特别是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女性与成长、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然等关系的思考。以波伏娃《第二性》的成长视角解读宫崎骏动画的女性角色是一个崭新的角度,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角度加深人们对宫崎骏艺术世界的感知,使人们感受到宫崎骏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女性的赞颂和尊重,以促进现代女性反思自身的处境,鼓励女性发现自身的价值。

二、成长视域下宫崎骏动画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

宫崎骏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可以根据年龄划分为儿童、少女和老年阶段,本文从中抽取典型角色,根据波伏娃《第二性》的成长视角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一条轨迹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之路,这些角色分别为:从儿童时期的波妞(《悬崖上的金鱼姬》),到少女时期月岛雯(《侧耳倾听》),再到老年时期的朵拉(《天空之城》)。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儿童阶段的波妞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5岁的波妞是海洋世界里的金鱼公主。她的父亲为了保护好他们的女儿不受外界的伤害,他制造了一个严密的海底王宫,但是波妞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驾着水母溜到了海域上方,认识了男孩宗介,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变成人!她用孩童特有的任性来反抗与生俱来的“海洋公主”的身份,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说出了自身的追求,她在尝试一种艰难的独立,为自己创造出一场人生中首次的冒险。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父亲不是唯一掌握着世界钥匙的人”[1],普通女孩会渴望得到父亲无微不至的爱和呵护,天生地将自己处于男性视角中的被动位置,这是一种主观上同意在顺从和赞赏中成为客体的意识退让,但金鱼姬波妞则以实际行动去对抗这种传统的、被引导的、被强加的价值观念,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被父亲掌控着的一条小金鱼。带着明确的目标,聚合着姊妹们的力量,她重返陆地与宗介相遇,大声地喊道: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小姑娘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寻找主动性和自主。自由的负担对孩子而言并不沉重,因为它并不牵涉到责任。”[2]虽然受到父亲的百般阻挠,她也主动地、不畏困难地从父亲的庇护中逃跑出来,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她敢于表达自己所爱,也敢于冲破与生俱来的枷锁,这份清晰的自我意识对于仍处在儿童时期的女孩而言是十分值得赞扬的。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少女阶段的月岛雯

当女性从儿童成长为少女时,女性对自我的认识就更为深入了。《侧耳倾听》中15岁的少女月岛雯在自我理想的建构和爱情价值观两方面上都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女性意识。正处初三的她,像每个面临中考的学生一样,她也对肩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但她不是一个沉迷功课的女孩,她喜欢看不同种类的课外书,且善于记录感想和写作。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高中部的男孩天泽圣司,在相处当中他们产生了爱恋情愫。圣司是一个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男孩,他对雯倾诉了想去意大利进修音乐的梦想。雯不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悲伤,而是暗自下定自我努力的决心,不想成为男生的负担。她将自己的写作天赋发挥出来,利用学习的闲暇之际写出了一部科幻爱情小说,并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恋爱中的雯依然保持着极大的独立性,有能力、有主见,不是依附男人而过活,不是被动地期盼着恋人学成归来后带给她更好的生活。“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自由的人互相承认的基础上;一对情侣的每一方会互相感受到既是自我,又是对方;每一方都不会放弃超越性,也不会伤害自身;两者将一起揭示是世界的价值和目的。”[3]圣司和雯的爱情是积极又励志的,舒婷的《致橡树》赞扬的便是这种爱情:“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听到恋人出国学习的消息,她也会感伤,也会不舍,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找到了提升自己价值的方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一片精神王国。就像波伏娃描述到的,“在她看来,自食其力往往是相当大的优点;她本来可以像其他许多女人那样,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男人;为了继续保持独立,她需要做出令她自豪却也使她精疲力竭的努力。”[4]虽然这份努力对于一个依然有着巨大学业压力的少女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至少这份努力证明了她个人的特点,恐怕很多少女在十几岁的时候仍然未找到自己的一处之长,继而根据社会主流文化的教育来塑造自己,把原本独一无二的自己消解在毫无特色的人海之中。无论是在爱情还是个人发展的道路上,雯把女性在少女时期迸发出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演绎得恰到好处。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解放——老年阶段的朵拉

值得一提的是,在宫崎骏的成长历程中,父亲因为工作经常出门在外,留在家中的母亲和外婆是真正抚养他长大的人,母亲和外婆在他心目中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尤其是成熟的中老年女性角色都饱含着坚韧、果敢、善良的性格,体现了女性独当一面、巾帼英雄的威风气质。在《天空之城》里的海盗婆婆朵拉则是一代表人物。她是空中海贼“朵拉一族”的首领及空贼飞行船“虎蛾号”的船长,与三名儿子及其他手下过着打劫的生活。虽已上了年龄但仍有旺盛的行动力及清晰果决的判断能力,并有着破解军方无线电密码及擅用各种小道具的能力。原先打劫的目的只是想单纯夺取飞行石,但在一连串的事件之后,她善良的内心逐渐彰显了出来,最后成功帮助了男女主角巴斯与希达脱离危机。这位老婆婆的形象极具突破性。以往作品中的老年女性多是安居家中的普通形象,她们或是操劳家事,或是忙着照顾孙儿,或是病痛缠身,垂垂老矣。但在宫崎骏眼中,“老婆婆”这一形象依然具有非凡的活力,她们“摆脱了义务,终于发现自己的自由”[5],她们的孩子已经长大,结了婚,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她们重新回归到自我的生活之中,同时富有生活经验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就如海盗婆婆朵拉,“她是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自由……父权制社会给予一切女人受奴役的面貌,女人只有在失去一切有效性时才摆脱奴役地位。她充分占有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富有经验。” [6]身为海盗首领的她,勇敢地指挥着海盗团队,她威风凛凛的动作和振振有词的腔调竟让人对这位年迈的婆婆有所畏惧,她是如此自豪地让自己的生命继续散发光芒,她的女性意识得到了解放,不是爱情的奴隶,不是家庭的附庸,而是作为一个完善的自我矗立在世界之中。

结语:宫崎骏展现了一条现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呈现了成长阶段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儿童、少女和老年人, 女性儿童需要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立成长,训练坚强的内心和培养善良的品质,而不仅仅追求美貌的外表和受制于传统的教育。少女应该为自己的所求而发声,建立充满自主性的精神世界,不应屈从于男性的权威,摆脱“他者”的自我无意识建构。老年女性的“去性别化”形象激励着女性们发挥内在的“男性化”特质:勤劳、果断、活力、敢于反抗。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做男性的精神引导者。宫崎骏相信女性与生俱来的善良、智慧、美好能够将人类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波伏娃《第二性》(下册)的女性成长视域,提供了剖析宫崎骏动画的新切入点,在此视域下能观照出女性在不同时期中的自我意识建构历程,这一研究有助于打破对女性的刻板观念,给予女性重新思考生活现状的机会,希望女性更加独立、自主、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一个女人将成为怎样的女人,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女性心中。

注释: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32页。

[2]同上,第40页。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526页。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564页。

[5]同上,第427页。

[6]同上,第427页。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M].吉卜力工作室,2005.

[3]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白洁,日本的动漫[J].日语知识,2003(10).

[6]杜梅,动画圣手宫崎骏[J].世界文化,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