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范敏
开展小组合作式英语读后感训练的实践探索
周范敏
【摘要】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够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阅读后的感想和表达则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
【关键词】英语读后感;小组合作;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述课程性质中强调:“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英语教育家许国璋先生曾这样说过:“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只是英语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材料,如人物传记、生活故事、社会文化、时政新闻、科普教育等,读完之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忆一些词汇和语法知识等,而很少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和表达思想、见解。学生没有读后感,就不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无法培养创新能力,更不能丰富其思想和情感。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式英语读后感训练的探索。
其一,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式英语读后感训练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运用语言,有利于学生学习心得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其二,在学习过程中,互动性强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乐于分享的品格。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竞争,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式英语读后感训练让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对生活真善美的认可和追求。
其三,小组合作式英语读后感训练增加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涉猎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后,从不同的视角写出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彼此影响、彼此熏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学困生”为中心,建立合作小组
佐藤学(2012)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指出,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往往把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且极具挑战性的教学理念。结合这一理念以及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个性特征、能力等因素,我将55人分为11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人,其中两名优等生(A层),两名中等生(B层),一名“学困生”(C层)。我让A层的学生担任各组的“导师”或“指导者”,采用以“学困生”为中心的AACBB组合法,即2个A层的优秀生、2个B层的中等生和1个C层的“学困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这种组内异质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优势互补,小组合作效率高。我还对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进行了调整,采用5人围圈而坐,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当然,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动和学习状态的变化随时予以调整。这样,全班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不仅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以中等学生为中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由于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阅读材料选择方面必须注重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强调以中等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为起点,发挥B层学生的积极性;B层学生选择的材料既能让A层的学生凸显他们的优势,又能让C层的学生充满积极性和挑战性。让每层的学生都能充满信心地完成阅读任务,带着信心和激情完成读后感训练。
(三)以优秀学生为中心,丰富读后感训练的形式
“学困生”的进步和中等生的提高,不是一次辅导、一次参与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不间断带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基本的活动模式和固定的活动时间,保证合作小组有序开展活动。通常,其操作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初级阶段:It’s fun to read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尤其是C层学生)普遍认为:“我阅读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动机,笔者在业余时间搜集了一些语言丰富的材料,内容涉及中外文化传统背景、自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领先时代的科技、历史、名人传记、社会生活、人间真情故事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我十分重视挖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阅读不只是一个解码过程,更多的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过程”(鲁子问、康淑敏2010)。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层地对话和情感的交流。
第二步,中级阶段:It’s challenging to speak
阅读完毕之后,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学会思考。从所读文章中搜索、筛选、组织信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概括描述,具体做法是:(1)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布置阅读任务。(2)阅读后组织一些相关的讨论,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如对文章中的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个事物做出预测、判断等。在这个活动中,鼓励优秀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优生带动,做到生生互动。最后,每一小组推荐一人make a short speech,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步,高级阶段:It’s wonderful to write
书面表达使学生必须重新组织语言,把所想、所思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一高级阶段活动中,综合前两个阶段模式:阅读——讨论——写作三段式的流程。如果学生能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程晓堂2009)。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过程,文秋芳(2008)提出输出驱动假设,进一步指出输出活动可以有效地驱动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深度加工,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言体系。从“互动”“协同”等语言学习本质属性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阅读可以与写作结合起来,加大互动力度,提高协同效应(王初明2010)。这一高级阶段包括技能训练、初稿写作、评价与修改等环节;更重要的是学生能
读后感训练评价表
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接受或排斥对方的观点,赞成或反对对方的情感。这一过程学生的思辨技能、品质和情感以及世界观都得到很好地发展。
(四)以全体学生为中心,重视过程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要求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因此,对读后感训练的评价既要重视过程评价,又要重视结果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另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方式应多样化。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尤其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注意到了学生自评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自评,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善于使用学习策略(Pintrich & Schunk 2002)。自评也会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元认知、学习动机(Schunk 2001)以及学习效率。读后感的训练评价要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在外语教学“应试竞争”的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显得极其重要。在当前重阅读、淡口头表达、轻书面写作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创设情境;通过读后感训练的设计,构建读与感、感与写协同共进的关系,并以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用文献
程晓堂.2009.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康淑敏.2010.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初明.2010.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4).
文秋芳.2008.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
佐藤学.2012.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intrich,P.R. & Schunk,D.H.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M]. Englewood Cliffs,NJ:Prenctice hall Merrill.
作者信息:274300,山东菏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raindeer197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