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利++马保烈
【作者简介】宋德利(1964-),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宏观政策、旅游职业教育;马保烈(1973-),男,汉族,山东寿光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饭店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13-ZZ-JG-11)支持。
【摘要】齐长城作为一处具有丰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超大体量旅游资源组群,是联结山东省东部“黄金海岸”、西部“山水圣人”两大旅游资源群的“黄金走廊”,是山东省内未曾全面开发的具有结构性意义的旅游资源处女地,开发利用齐长城旅游资源对于山东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增长极意义巨大。目前齐长城遗址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问题较多,亟需借鉴国际上遗址开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和总体战略。本文从旅游资源视角入手,对齐长城遗址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开发、点线结合,综合利用、周边配套,准确定位、立体营销,利益均衡、多方共赢”为主要形式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旅游资源;齐长城;开发利用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3.00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时期国家把旅游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并确立了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目标,在“好客山东”品牌的整合和引领下,经过多年发展,山东逐渐形成了以“黄金海岸”和“山水圣人”为主要线路的产品体系。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宏观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目标推进的需要,山东省旅游业要进一步发挥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龙头产业的作用,就必须加速转型升级,在完善现有资源和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新的旅游资源,打造山东旅游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齐长城遗址作为一处具有丰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超大体量旅游资源组群,恰好处于山东省东部“黄金海岸”旅游资源群和西部“山水圣人”旅游资源群之间,是联结两大资源群的“黄金走廊”,是山东唯一一处未曾开发的具有结构性意义的旅游资源处女地。因此,开发齐长城旅游资源对于推动山东旅游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都具有重大意义[1]。
目前,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进入政府决策层面,山东省旅游局会同文物、文化、城乡建设等部门开始研究制定开发利用的具体规划。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关于齐长城的研究和利用还主要集中于文物、文化等方面,更多地将其看成一处文化遗产而不是旅游资源,在实践路径上更多侧重于保护而不是开发。本文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视角入手,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遗址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在深入分析齐长城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归纳齐长城的区位优势、基本特征、资源类型,提出了 “保护优先、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开发、点线结合、综合利用、立体营销、利益均衡”的开发利用模式。
二、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齐长城遗址概况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军事防御性工程,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先于秦长城490年,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山东省现存的最有价值的有形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 ,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于家河庄入海,全长618.9公里,沿途跨越济南、泰安、莱芜、淄博、潍坊、临沂、日照、青岛 等8市的18个县市区。齐长城由城墙、关隘、城堡兵营和峰燧共同组成,遗址现存60%以上,不少地方尚有遗存的墙体、兵营和城堡,现有关隘14处,便门9处,城堡和兵营50余处,烽燧13处,显露于地表的遗址总长度398.3公里[2]。
齐长城作为著名的历史古迹,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十分巨大。
(二)齐长城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遗址现状具有开发价值。如齐长城济南市孝里镇大峰山段保存十分完整,绵延山顶1500多米;长清境内的大型古城堡杜家寨、石小子寨、梯子山寨保存较好;莱芜境内城址保护也较完整,特别是青石关,地势险要,古建筑遗存众多。
2.多数遗址处在险峻地段,交通不便。齐长城一般建在山峰的分水岭上,行走极为困难。越是遗存较好的地方,越是难以通达,如泰安肥城牛山景区的齐长城位于山顶之上,且山路极其陡峭和险峻;淄博梦泉齐长城同样位于险峻的山岭之上。
3.部分齐长城遗址是后世重建。齐长城在历史上曾被重新利用,特别是清朝政府抵御捻军的过程中,一些城墙被重新增高加固,如锦阳关、城顶山上的城墙等。
4.多数遗址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严重。由于时代十分久远,一些地方虽然遗迹尚存,但已不复当年神采,石质城墙成为高出地面依稀可见的一道石头,土质城墙成为一道土垄,很多历史上记载的关口已不复存在。
5.部分齐长城遗址已得到开发,且形成较成熟的景区。一些市县已经对辖区内的齐长城遗址进行开发利用,形成了初具规模甚至是规模不小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各具特色,但皆以齐长城文化为主题,景区内各类配套设施相对齐全,接待游客量相对较多。如淄博梦泉、涌泉风景区,黄岛小珠山景区,济南大峰山景区,但这些景区各自为战,尚缺乏一些统一的旅游线路将其串联[3]。
(三)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获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存在着如下问题:
1.缺乏系统规划。齐长城迂回千余里分属于山东省内8市18个县市区,使得齐长城不仅在保护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整体开发利用上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目前齐长城的开发利用大多属于地方行为,是各地在条件较好的区段独立进行的开发活动,开发前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规划和协调,事后也没有监督部门对其旅游开发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4]。
2.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通常文化遗产古迹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使游客了解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目前齐长城的旅游开发仍然以游览观光为主,蕴含其中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却被忽略,颇具区域特色的典型历史文化特质不能充分体现,游客往往看不懂齐长城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通常游客兴趣索然。例如,目前围绕齐长城沿线旅游开发的几个景区,仅仅是把齐长城作为一种宣传吸引物来招揽游客,并没有将齐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游客来参观游览齐长城景区,往往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游客只是看到了一段保存不算好、而且也不美的石墙或是土墩,游览结束后对齐长城却仍然没有什么了解,也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认识,这就最终导致了景区游客不断减少,景区管理入不敷出的困顿局面。
3.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差。齐长城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景区管理水平属于起步阶段,其中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影响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对齐长城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旅游开发阶段,通常而言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划和指导,若是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诸多的开发活动最终将导致对齐长城历史遗迹无可挽回的损毁。其次体现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假如依靠走马观花的方式游览历史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往往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素养,面对旅游者的问题能够做出准确、恰当的回答。但是目前齐长城各段旅游景区的许多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人文和历史专业素质,许多景区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清楚齐长城到底有什么魅力,难以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
4.景区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从齐长城全省相关范围来看,围绕其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滞后,使得许多城墙保存完好、风景优美的区段深藏山中,广大想游览的游客也无法到达,再者齐长城沿线的各重要旅游区段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和不健全。通常只有旅游景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而各区段的沿途乡镇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载体,住宿、餐饮、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难以达到满足游客的服务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的旅游发展。
5.景区形象和宣传力度不够。景区的适当宣传不但可以吸引游客,还可以树立旅游景区的形象,但当前齐长城旅游的对外宣传、促销工作尚未形成合力,致使齐长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示,包含其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未充分体现,人们对齐长城历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其特色与价值未充分体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齐长城,其历史文化价值完全远远超过明长城等同类文化遗产,但由于齐长城景区宣传滞后、总体形象缺乏等多种因素,其知名度远远落后于明长城,甚至许多当地居民对齐长城也了解不多[5]。
三、齐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历史文化内涵为基础,以特色观光和深度体验为主体和主线,以民俗风情和休闲度假为补充,着力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着力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打造独具特色的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6]。
(二)发展目标
立足旅游资源禀赋,着眼区域旅游总布局,充分挖掘齐长城山东旅游横向中轴线的功能,将齐长城打造成为山东历史文化旅游的新高地,贯通“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的黄金走廊,带动山东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进一步增强山东旅游核心竞争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是基础,体现历史价值,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体现市场价值,产生综合效益。
2.坚持自然环保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既要保护齐长城的原生态、古老沧桑,又要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与沿线旅游资源的结合。引入绿色建设的理念,建设绿色长城。
3.坚持融合发展的原则。推进齐长城游与文化、体育、林业、水利、海洋、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4.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引导,制定政策,以奖代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经营性开发[7]。
(四)开发模式
齐长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借鉴国际上遗址开发的先进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力量,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具体来讲,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方针。国内外旅游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发展战略是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战略。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是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有效方针。齐长城旅游资源体量巨大,其整体开发利用涉及众多县市、部门、利益群体,更需要坚持这一方针。当然,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也不是政府主宰。政府主导的重点在于观念引导、产业定位、旅游规划、区域合作、市场培育和环境优化等。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要越位,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对齐长城开发利用的指导、支持与促进。
2.完善管理体制。成立齐长城保护与旅游开发委员会,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主任,综合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省人文促进会等有关部门及齐长城沿线地市,负责齐长城的整体开发利用工作。
3.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省政府将项目的保护资金和引导建设资金纳入省财政预算或基本建设基金,用于齐长城保护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金使用上,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齐长城开发利用。
4.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对旅游项目的开发,主要采取社会融资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立齐长城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和旅游营销联盟,具体运作齐长城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旅游开发项目的招商及旅游产品的营销。各级政府可拿出部分资金“以奖代补”或贴息扶持,要制定优惠政策,在开发资金扶持、项目供地、减免景区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齐长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
5.坚持整体开发战略。按照“整体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打破行政规划限制,由省级职能部门统一编制齐长城规划,统一组织开发,统一宣传促销,从而保证齐长城规划的协调性、完整性;各有关市县应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将齐长城开发利用规划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
6.坚持“保护优先、综合利用,周边配套”的方针。齐长城的开发利用,应借鉴国际上遗址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坚持核心资源保护优先,不破坏资源原貌,确保齐长城遗存的原真性;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周边设施设备的配套力度,改变齐长城周边交通不便,旅游设施不完美的现状,实现齐长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7.准确定位目标群体,建立立体营销格局。采用市场细分和立体营销手段,准确定位齐长城旅游目标群体,面向国内外开展齐长城旅游形象宣传促销。要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整合省、市、县、企资金,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平台密集开展齐长城旅游形象宣传。区分不同目标市场需求,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介。
8.实行利益均衡战略,建立利益相关方利益分享机制。齐长城开发利用涉及重多市县和部门,其间利益关系极为复杂,必须采取利益均衡战略,妥善对待各方利益和诉求。利益均衡是指在利益分配中兼顾相关各方利益,公正、平等、合理地对待各种利益诉求,利益冲突保持在最低水平,利益体系相对稳定,利益主体和谐共处,整个利益格局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出现利益失衡。利益均衡的核心是利益的分享与分配。就齐长城开发利用来讲,应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正确处理好省、市、县、乡、村、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9.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加强从业人员培养和培训。当前,制约齐长城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特别是乡村旅游人才匮乏。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解决人才“瓶颈”。一是设立省市两级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和规划,系统性、常态性的培养乡村旅游人才;二是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围绕乡村旅游、齐长城开发利用开设专业、课程,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三是组织全行业大规模人才培训,建立省市县企业四级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强化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四是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引进高端管理和服务人才,不断提高齐长城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能力[8]。
四、结束语
齐长城旅游资源内涵丰富,体量和价值巨大。对此,社会各界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实现齐长城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进而有力推动山东省旅游产业布局调整、乡村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山东省旅游强省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莹.齐长城旅游开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1-20.
[2]何德亮.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中原文物[J],2009(2).64-70.
[3]贾元德.春秋古风齐长城.走向世界[J],2012(7).51-53.
[4]任会斌.齐长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4.10-20.
[5]张华松.齐长城旅游资源述略.济南教育学院学报[J],2004(3).13-20.
[6]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5(6).120-126.
[7]陈稳亮,赵达.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规划探索——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城市发展研究[J],2012(4).44-49.
[8]李海燕.国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启示.资源开发与市场[J],2011(9).835-837.
Abstract: The QI Great Wall as a place with rich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of the super large tourism group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eas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Golden Coast” and the west “The Landscape Saints” which are two major tourism resources group as “The Golden Corridor”, it is an unique virgin territory that has the structural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resources without being fully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QI Great Wall tourism resource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building a new raising level.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uins of the QI Great Wall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many problems shows up,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of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n ruins, in order to build effective development mode and overall strateg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resources,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ins of the Great Wall,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n the guiding ideology, goal of development, basic principle,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model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such as government-leading, market oper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dot line combination, integrated utilization, surrounding facilities, accurate positioning, Three-dimensional marketing, balance of interests and win-win.
Keywords: Tourism Resources; QI Great Wal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