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
【内容摘要】有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更透彻的理解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成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研究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都会有这样一个环节——提问。每讲一个新的知识点,老师都会提一些问题来考验学生,或者在讲练习作业的时候,提问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提问无处不在。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针对问题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提问很关键,课堂时间很宝贵,因此提出的问题就要求有质量,直击要点,这就是提问的有效性。但是往往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只能被认作是反问,是一种没有营养的问题,所以真正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很难的。不是每个老师或者学生都可以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的。因此,学会提出有效的问题很重要,也非常关键。而怎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有效的呢?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提问有效性与问题本身的质量有关
一个问题提出后是否高质量,首先它自身是否有质量非常关键。比如,老师提问“什么是三次函数?”这是一个概念问题,并非说它是不重要,没意义的,而是这样的概念问题不值得提出。在课本中都有详细的解答,而且学生脑子中有三次函数的大概概念,知道三次函数的表达式等一些基础东西就可以了,没必要作为问题来提。还是拿三次函数做例子,针对一道三次函数的习题,提问关键步骤应该如何解决就意义不同。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开动脑筋,思维就会高速运转,很投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往往一道好的三次函数题目会有多种解决方法,所用的知识点也较多,题目灵活度高,这样的题目往往就是高频题,具有典型性。三次函数在高考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所占分值也很大,需要深入研究,做的题目不需要太多,但是一定要精。一个题中的知识点、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的在多个题中应用,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有效的,值得去解决的。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提问的有效性是成正相关的,问题质量越高,有效性就越大。
二、提问有效性从学生吸收理解的程度中可以反映出来
老师或者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了,对于老师来说,问题解决了,可以去讲解下一个问题,而对于学生来说,问题解决了,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了。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比如,拿出一个圆锥曲线的题目以及答案,所有的问题都在纸上有详细的解答,这看似没有问题了,可是往往问题存在于无形之中,没有被发现。纸上的答案是他人的思路,他只是把思考的主要步骤通过文字与数字表达出来,没有表达出来的小细节往往是思维的关键。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有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看到答案,对着答案一步步推算可以破解出答题思路中的奥秘,从而掌握解题技巧;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死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一步是这样的,又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其中就存在许许多多的疑问。所以,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仅需要其自身的质量高,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大众,对于普通的同学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以理解的,这样的问题才真正算的上是一个好问题,才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老师在给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之前,自己就应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过难或过易,不要按照水平高的学生的标准去提问,这样不仅有失公平性,也会降低总体学习的效率。问题并不是越难越好,而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三、有效的提问最高的境界表现在问题中找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让人思考加以解决的。这是大多数人对于提问的认识,许多人只知道拿到问题去思考,却从未想过,抛出的问题是否有问题。能在问题中找寻到问题是一个有效问题的最高境界,而能从问题中找到问题破绽漏洞的人也一定不是一般人。比如,在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时候就体现出这一点。许多学生拿到这样的问题,去判断给出的命题是对是错,从而去判断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的哪一个。这样的题目很简单,也比较容易判断,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命题本身是否存在问题,或者命题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当一个命题被认定为是错误的,思考者往往会放心大胆的去判断下一个问题,而问题本身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为什么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呢,它错在哪里呢,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怎样改正才正确呢?善于从问题中剖析问题,加以分析,问题才能真正是有效的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发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才真正有效。
高中数学课堂免不了提问,既然要提问,就要找重点,挑关键的提,提出的问题要高质量,具有典型性,高频性。一个出彩的问题往往是可以从中找寻出更多的问题,提出问题也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还为了拓展问题,延伸问题,从而提高问题的质量。有效性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更透彻的理解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成绩。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会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意义,更加充实。
【参考文献】
[1] 李志厚. 通过有效提问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 教育导刊,2004(09).
[2] 黄丽生.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数学问题特征及设计原则[J]. 中学数学杂志,2004(0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