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海芳
【摘 要】基于瑜伽教练的社会需求,针对高校瑜伽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从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模式、开辟多元化的瑜伽教师培训基地几个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瑜伽 人才培养 教學改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68-02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具有浓厚东方传统文化底蕴的健身养生的运动艺术。瑜伽自19世纪传入欧美国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化、大众化的养生健身方式,并迅速席卷全球。在我国,现代瑜伽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迅速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女性尤其是城市白领女性的最爱。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顺应社会需求适时把瑜伽纳入高校课堂。作为一门新生学科,高校瑜伽教学还很不成熟,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瑜伽教练的社会需求
2004年《健与美》杂志上,瑜伽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健身项目。近几年来,各大城市瑜伽瑜伽会馆、瑜伽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一些企业单位也请教练在内部组织员工传授瑜伽,加上高校女生对瑜伽的青睐,瑜伽教练可谓炙手可热。社会对瑜伽教练的需求是巨大的。
然而,相关的社会调查显示,健身俱乐部、瑜伽会馆等的瑜伽教练大部分都是兼职,一部分是体育系的学生或教师,由健美操、舞蹈教师等转化而来,一部分是舞蹈演员和体操运动员,一部分由其他健身项目教练兼任,还有一部分是瑜伽业余爱好者,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女性。教学内容也基本是教练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俱乐部、会馆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在瑜伽教练的带领下来完成共同的练习内容。由于兼职教师数量远远大于专职教师,因此就加大了瑜伽教练的流动性与不可控制性。此外,他们的教学都是依据自己所学和市场需求随意而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也就无从谈起。此外,瑜伽教练一个共同的弱点是理论知识很单薄,有些甚至认识肤浅,专业性的培训亟待加强。
瑜伽教练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为高职瑜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高职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实用化。相对于瑜伽这项健身运动而言,高职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瑜伽人才。
二、高校瑜伽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滞后于瑜伽教学发展的需要。各地对高校瑜伽开展现状的调查显示:瑜伽的师资队伍远远不能适应瑜伽教学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从专业技能看,瑜伽教师的师资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从健美操、武术、舞蹈类等专业老师转变而来,专业瑜伽教师的数量很少;而且这些半路出家的瑜伽教师只有一少部分受过专业的瑜伽培训,获得瑜伽教学资格证书,其余的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视频和光碟自学成才,专业知识、手段等把握不到位,势必影响瑜伽教学效果。从性别分布看,瑜伽教师基本上是女性,男性瑜伽教师很少,这就使得本来男生参与很少的瑜伽课性别倾向更加明显,加深了“瑜伽是女性的运动”的认识误区,不利于瑜伽的健康发展。事实上,瑜伽起源于印度高僧对生命健康的实践探索,世界上的瑜伽师也是男性居多。男性女性都适合练瑜伽。
(二)教学设计滞后于瑜伽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练习效果来看,高校瑜伽基本都能满足学生强身健体、减肥健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目标,这也是瑜伽最主要的功能。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岂能仅仅满足于俱乐部式的健身效果。培养瑜伽人才,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应该成为高校瑜伽教学的目标,很显然,这是目前高校瑜伽教学的短板。
从教学内容上看,高校瑜伽课堂把重心放在了体位法的教学上,更多的是对瑜伽技术要领的掌握,理论课安排很少甚至没有。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对瑜伽的深入理解和探讨,瑜伽不同于健美操、拉丁舞等其他的健身运动,它是生理上的动态运动及心灵上的练习,是一个通过提升主体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运动体系,也是可以应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学。没有瑜伽理论的学习,很难领悟瑜伽运动的真谛,掌握其精髓所在。
从教学方法看,瑜伽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解示范法、纠错法等,基本上是教师在前面讲解演示,学生在下面模仿练习。情景教学、引导式教学、个性教学、协同教学等现代教学法基本没被采用,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能充分发挥,自我评价、自我创造更是无从谈起。
从使用教材情况看,高校瑜伽课没有固定通用的教材,少数高校有专门教材,多数高校只有参考教材,教师大都是将自己培训或自学到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用,基本处于“百家争鸣”的随意状态,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不利于高校瑜伽的持续性发展。
从教学考核评价看,学生考试基本是以固定组合、固定组合与自选组合相结合两种考核形式居多,以自选组合进行考核的很少,更不用说自编自创组合了。这就难以考查学生对瑜珈的理解和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三、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改革措施
(一)强化目标管理。高职院校的瑜伽不仅要实现瑜伽健身健心、缓解压力等的锻炼效果,还要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高校是人才的摇篮,为社会培养一批瑜伽人才应该列为高职院校瑜伽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瑜伽教师是实现瑜伽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瑜伽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进高水平的瑜伽专业人才。可以从瑜伽培训机构、瑜伽协会、瑜伽俱乐部等社会机构引进瑜伽专业素质高、技术水平强的专业人才,有凤落巢,何愁人才不出。
2.加强现有师资的专业培训。高校现有的瑜伽教师大多是健美操、舞蹈类项目的教师兼职授课,他们在瑜伽方面虽然不够专业,但身体条件好,运动能力强,对运动损伤等的规避比较专业,为这部分老师提供培训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瑜伽培训班,加强瑜伽专业理论、实践的学习和钻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不同层次的校内外比赛交流、聘请专家和资深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为瑜伽教练提供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当前高校瑜伽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培训和自学来实现的,定期开展一些不同层次的校内外比赛,不仅对瑜伽的宣传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能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提高。
(三)完善教学模式。具体展开如下:
1.完善教学体系。瑜伽教学不能只教技术能力(体位法、调息、冥想、收束法、契合法、洁净法、休息术),还要包含理论知识——瑜伽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分类,功能与价值,瑜伽的教学方法,瑜伽科学练习的原则,瑜伽的饮食营养与医学保健,瑜伽课程的设计与组织方法,瑜伽音乐与服装的选择,瑜伽的运动损伤与预防,瑜伽运动处方的实施与制作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体系不仅能达到瑜伽健身养心、缓解压力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会练会教的能力,为培养瑜伽人才奠定基础。
2.积极探讨创新教学法。瑜伽教学中,技术实践能力是教学重点。传统的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固然重要,教师也应积极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像分组教学法可以用在出错比较多的体位上,一组练习,另一组观察,发现问题互相纠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仅有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启发式教法可以用在完成一组动作后,开始下一组之前,让学生思考动作的编排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编创能力;还有情感鼓励法可用在难度比较大的体位上,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教师给予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各种新的教学法不尽然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从不同角度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3.统一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工具。统一教材,让高校瑜伽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瑜伽教学的散乱状态。为瑜伽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4.完善课程建设。借鉴健美操、武术等发展相对成熟的其他艺体类课程的经验来完善瑜伽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到大众等级套路的推广,各类比赛的宣传交流等,都可以结合瑜伽课程的特点,借鉴融合其他课程的优点为我所用,推动瑜伽教学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考试不能停留在完成技术动作的水平上,还要考查学生瑜伽理论应用于技术动作解说的实践能力,动作组合的编创能力,课堂指导帮助的能力、根据学员水平随机调整课堂内容的能力以及运动损伤的原理及预防等等。考核评价机制要与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挂钩,侧重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建立瑜伽协会,开辟多元化的瑜伽教师培訓基地。通过建立瑜伽协会来加强宏观管理, 使高职院校成为瑜伽职业培训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聚集的作用,可以通过从社会聘用专业人才,或与俱乐部、其他培训机构、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探寻“高校、企业、行业一体化发展”的瑜伽人才培养道路。广泛吸引高素质瑜伽人才,壮大瑜伽教师队伍,优化瑜伽师资结构,逐步建立起高质量的瑜伽培训基地,承担起瑜伽教练的培养培训任务。可以按照企业行业需求设置培训课程,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瑜伽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的机会,最终创造高校、培训机构、用人企业的“ 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任平.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贾凤英.北京市部分健身俱乐部喻伽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3]贺慨.对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
[4]崔秋萍.重庆市沙坪坝区健身房瑜伽运动的现状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6)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