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贝珍,张海峰,冯健清,张立坤,王怡心,庄丽华,陆燕洪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太仓 215400)
我科自2013年1月至12月采用毫针围刺配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并设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纳入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联合组,每组20例。药物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61岁;病程 2~7 d。对照组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3~72岁;病程2~7 d。联合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78岁;病程2~10 d。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
首先选择更昔洛韦0.2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5 d;而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每次300 mg,每日 2次,连服 5 d。同时口服甲钴胺,每次 0.5 mg,每日3次,连服10 d。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毫针围刺配合电针进行治疗。取皮损部位围刺加曲池、支沟、阳陵泉、太冲。皮损部位围刺采用0.25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在皮损部位每相隔3 cm进针,使用爪切法进针,进针后沿皮下横刺,配合电针连续波,曲池、支沟、阳陵泉、太冲均用泻法,留针30 min。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毫针围刺配合电针,加用高能红光照射治疗。采用Carnation-88光子治疗仪,波长为 640 nm,输出功率为 12 W,输出光功率密度为70 mW/cm2,照射探头距皮损垂直距离为20 cm,每次照射20 min。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 cm的标尺(0~10,每1 cm代表1分),0为无疼痛,10为剧痛。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疼痛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皮损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4%。
有效:皮疹部分结痂,疼痛减轻,疗效指数 30%~69%。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
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观察患者疼痛疗效、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3.2.1 3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由表 1可知,对照组和联合组在治疗 5 d、10 d后VAS疼痛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P<0.01),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n=20) (±s,分)
表1 3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n=20) (±s,分)
注:与药物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5 d 治疗10 d药物组 5.65±2.08 3.25±1.71 1.90±0.91对照组 5.70±1.98 2.50±0.831) 1.05±0.691)联合组 5.75±2.12 2.00±0.732) 0.45±0.602)
3.2.2 3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由表2可知,联合组在治疗5 d后症状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在治疗10 d后症状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P<0.01)。
表2 3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n=20) (±s,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n=20) (±s,分)
注:与药物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5 d 治疗10 d药物组 15.45±3.49 9.85±3.12 6.95±2.98对照组 14.00±3.03 8.75±2.43 5.00±1.301)联合组 14.35±3.30 7.55±2.371) 3.50±2.312)
3.2.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知,经Wilcoxon秩和检验,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和对照组优于药物组(P<0.01),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等范畴,多由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湿毒之时邪,引动肝火,湿热蕴蒸,侵淫肌肤、脉络而发;湿热毒邪阻滞经络,遂发为剧烈疼痛。
围刺源于《灵枢·官针》五刺中的“豹文刺”。《灵枢·官针》:“豹文刺者,前后左右针之,中脉为故。”当邪气侵犯某一部位时,采用围针往往能阻止邪气的扩散,并围而歼之。临床研究发现围刺能起到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2-3]。再给予高频电流刺激,可降低神经兴奋性,刺激自身止痛物质脑啡肽的释放,具有明显镇痛作用[4]。早期应用针刺治疗,有效减轻疼痛强度,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高能红光,其红光浪长为640 nm,具有纯度高、光源强、能量密度均匀,穿透性强的特点,能穿透主皮下3~5 cm,将能量送到人体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综合生物效应,包括光化学、光电磁、光压强、光刺激、光热等效应,有效促进了细胞组织内部的酶促反应和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早期应用高能红光照射支配皮损区域的神经根体表投射部位,可缓解皮损周围的炎症和水肿,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根炎症的修复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5]。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本课题结果显示围刺配合高能红光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能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时间,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副反应少,减少患者痛苦。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94.
[2]马必委,黄玉环,林豪,等.微针围刺配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33-434.
[3]汪海燕,于海洋.局部围刺配合特色蜡疗治疗黄褐斑 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96-397.
[4]徐昕晖,林忠艳,赵金铭.高频电针治疗带状疱疹30例[J].中国针灸,2009,29(5):420.
[5]陈胜平,陈锦华,陈向齐,等.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