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婷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从提升学生应用技能、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建立特色信息课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109-0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忽视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浓。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从而让学生得到发展呢?
1 着眼信息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新课程标准正是基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构建,感受信息文化,提升其信息素养。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必须转变以往以信息技术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观念,从知识传授逐渐过渡到技能培养,让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协调好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之间的层次关系。就知识和技能而言,知识是技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转变以往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从而培养其信息技术技能。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教学为例,对“信息集成”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声音、图片、文字等制作一个简单的PPT,由此来引出“信息集成”的概念,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结合制作PPT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探究“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学生也能较好地获得直观感知。
其次,信息素养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信息应用的综合能力,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应用能力,更是在应用中所体现出来的素养。如对数据的收集,现在网络上的数据纷繁复杂,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快速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更要让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懂得明辨是非的道理。
2 注重信息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
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多会将信息技术课程限制在课堂内,忽视信息技术和生活的联系,没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结果学生会发现,在课堂中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用不上,而这也是一些高中学生虽然学了信息技术课程,却连基本的文字处理、图片处理等都无法应用的原因所在。营造信息环境,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单纯的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家庭、社区中,从而更好地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在营造信息环境过程中,学校依然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活动,以活动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以“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的教学为例,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和豪杰解霸对视频和音频信息进行加工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中结合高中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以Cool Edit Pro制作歌曲的任务展开,在学习该项内容后,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制作配乐朗诵,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勿将学生限制在狭小的教室内,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去实践和应用,这样的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很多家庭中也拥有了计算机,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较大的帮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而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的教学为例,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掌握了数据库概念后,为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一知识,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家庭收支数据整理为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知识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家庭实际向父母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据库的概念,也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3 关注全体发展,建立特色信息技术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之所以强调“不同发展”是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个体得到不同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个体是全体中的每一个人,是组成全体的基本部分,只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全体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性而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和自主设计权。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在目标和练习任务上对学生区别对待外,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引导学生展开应用练习,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网络数据库”的学习中对“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的探究,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多个网络数据库引导尝试检索;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检索方法,此时教师可将此类学生临时组建小组,单独进行指导,然后利用网络数据库去引导学生尝试检索。
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容易受到教材的束缚而走向“教教材”的极端,不会灵活应用教材,从而让信息技术课程变得狭窄。而新课程中则提倡在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拓展、丰富信息技术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拓展信息技术内容,以此来构建具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如在“文件的下载”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和电影而引导学生掌握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等知识。
4 加强问题引导,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加强问题引导,以问题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构建。否则,依然以讲授模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仅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信息素养也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信息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是师生间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如在“信息的编程加工”的教学中,以100米决赛成绩排序而引出“算法”概念。在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探究中引导利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一个数组排序,然后提问计算机是否也会这样排序?如何让计算机知道我们设计的算法?引导学生讨论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如此,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分享,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
新的课程理念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也给广大教师带来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观念,而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为宗旨,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国.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7).
[2]吕小利.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3]占强运.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浅析及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