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芝z
摘 要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034-0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创造音乐审美情境,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1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教育想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是实现现代化、增强艺术感染力的有效工具。多媒体应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也是科学教育理念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传统的教育体系难以得到很大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实践层面以及理论层面,重在教学设计,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教学手段。小学阶段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传统教学的改革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原则
辅助性 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教师的传授,还需要发挥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在教学中保证多媒体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制作中,需要保证制作简洁、操作简单,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万不能将音乐课做成动画课,以免影响课件的教学效果。
视听统一 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需要遵守视听统一原则,保证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感觉,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在课件的讲解中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力。
适度信息 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还需要遵守适度信息原则,有效组织信息资源,保证教师能够自主选择信息进行加工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需要适度,为学生创造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中需要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在设计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多媒体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知识更加条例化,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设计中需要将重心放在学生发展方面,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设计,启发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设计中还需要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有序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以先将音乐的情节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在学唱《小企鹅》时,不少学生没有见过企鹅,直接教唱,学生兴趣不高,且理解歌曲中的形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将从网上下载的南极、企鹅的图像与歌曲整合在一起,剪辑成小影片,在课前播放,让学生边听、边看,律动进入课堂。还可选择如《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动画中的有趣片段,与歌曲剪辑在一起,利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学会后,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演唱录下来,配合画面一起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用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音乐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将教学中的难点用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能够使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变得有声有色,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同时心理学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如在学习《小乌鸦爱妈妈》时,这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在这之前,学生很少接触分声部歌曲,较难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教学中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将抽象的“声部”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演唱,以使学生更好地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和节奏准确。
注意知识拓展,发展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审美思维过程的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精心设计多媒体出现的频率与次序,重视学生的知识拓展。如在学习《两只小象》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演唱,并在演唱中了解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模仿大象走路的姿势,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大象和小象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两只象的走路姿势,并将其与音符的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模仿大象、小象和小象疾跑找朋友的脚步,打出节奏,在动作中感受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在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后,再为其播放《小象找朋友》的动画,让学生进行乐曲的练习。
再如在学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满天星空的美丽画面,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想象,如:美丽的星空里有些什么美丽的东西呢?美丽的星空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美丽的星空下,你想做些什么事?如果你与美丽的星空打电话,最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后,再教唱歌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实践活动,激发音乐创作意识 在多媒体的使用中需要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需要仔细分析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扩展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意识。如在学习《小红帽》时,可以制作音乐短剧,再现歌词中表现的情境,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后,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配合画面演唱歌曲。通过课件形象的情景再现,不仅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还能让学生进入歌曲情境中,唱起歌来声情并茂,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在提高演唱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并能激发音乐创作意识。
4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音乐创作意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莹.多媒体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谈[J].教师,
2014(15):86-87.
[2]王晓霞.浅谈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4(1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