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让初中政治教学轻松自如

2015-05-04 17:04杜国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7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初中政治信息技术

杜国会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趋势。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整合,颇见成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政治;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7-0032-02

传统的政治课堂,多半以说教为主,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单一,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同时枯燥乏味的文字资料也缺乏信服力。但是,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了。通过一系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综合刺激,兴趣大增,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记忆枯燥深奥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与加工最新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九年级政治实事部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不但不感兴趣,还无法充分理解,进而影响做题效果。可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却能为政治教学课堂开拓一种新的教学境界,为政治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激活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掌握政治课的重难点,提升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如讲环境问题,它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四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环境国情,认识环境的严峻形势,进而深刻理解我国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基本国策,难点是树立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为了突破本课重、难点,笔者让学生课下自己收集环境问题的资料,内容和形式不限,上课时第一组学生利用实物展台把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摆在大家面前:有挂满彩色塑料袋的“花树林”;有黄沙满天飞的城市一角;有垃圾比游客还多的三亚海滩……小组长一边展示照片一边讲解,下面的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气愤声,还没等组长讲完,就有学生按捺不住了,跃跃欲试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担忧发愁的,有指责批评的,也有提出整改意见的,课堂一下子变成了环境问题的讨论会,未来的小主人们各抒己见。笔者再适时地提醒他们国家为解决环境问题制定的基本国策,重点很容易被学生消化和理解。

第二组学生利用录相设备记录了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走廊里某某同学不注意随手扔的纸团;运动场上临门一脚却落在垃圾桶外面的矿泉水瓶;绿荫草地上不协调的雪糕皮、小食品袋……这段视频一播出,学生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与第一组比,第二组的资料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感触更深,反思也更深刻,从而唤起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使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得到真实的外化,更加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 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不断更新、实践性强、富有挑战、感官刺激等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能大大丰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讲三大诉讼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知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形式相似,难以区分。信息技术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笔者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审判实录让学生观看,形象直观的审判现场让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看”法,感受法律的威严,并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区分,找出不同的诉讼适用于不同的案件,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诉讼有不同的特点,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又为后面模拟法庭作了铺垫。

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培养创新思维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如初中政治八年级法律常识部分知识点多,术语生涩,不好掌握,笔者就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百题大赛,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五名答题手上机操作,其他组员是亲友团,每名答题手有三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一百道选择题,按成绩排名颁奖。形式新颖,富有挑战,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收效很好。

3 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华学生的情感

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如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点儿难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产生认同感,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某些历史场景。

视频一 2008年以来,云南、河北、四川、青海等11个省份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其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房倒屋塌,道路阻断,人民生命危在旦夕;接着播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难阻中国心,人民子弟兵冒死突进灾区,道路不通,就步行,公路被阻,就空降,一条条生命道路被筑起,一束束希望之光被点燃;灾区外的百姓也心系受灾同胞,一份份没有姓名的爱心捐款,一拨拨志愿者赶赴灾区。

是什么让华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需太多的语言,此时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视频二 2010年全国七大流域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道路被水冲断,街道商铺被淹,就连居民家也进水达1米多高,险情严重、损失很大。但是在灾难面前,坚强的中国人没有退缩,暴雨稍退,灾区的群众就开始奋力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党和政府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组织各个部门全力救灾,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奋力抗争,直面灾害带来的一切困难,进行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彰显的就是伟大民族精神。

视频三 播放汪锋的《直到永远》:“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会让我们勇敢……”歌曲还没有播完,学生就已经声泪俱下了。

这种感情是水到渠成、油然而生的,是触动心灵、震撼灵魂的,是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其他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最佳机会。作为具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政治课更应该与时事相连,与时代接轨。信息技术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的融合,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优化了政治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汪丽.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

[2]许来友.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初中政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