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多问,引发精彩生成

2015-05-04 16:03王德宇
关键词:疑问质问提问

王德宇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以及体验阅读乐趣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疑问;提问;质问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60-1

一、有疑而问

有疑而问,也就是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一般有两种问法:(1)“……是什么或是什么样的?”(2)“为什么……?”

在学习《如梦令》一词时,当学生通读全词后,笔者激发学生紧扣文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既能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很快学生陆续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第一类问题有:(1)“溪亭”是什么?(2)“争渡”是什么意思?第二类问题有:(1)作者为什么要“常记”?(2)为什么会“不知归路”?(3)为什么会“晚回舟”?(4)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5)为什么会“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类问题具有很宽广的思考空间,因此一“问”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在品味全词的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品读、探究。随着问题一个个被突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其中不乏精彩的生成。

教学片段: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联系全词说说你的看法。

生:因为她喝了酒醉了,所以不知归路。

生:我认为还可能是因为天黑了,所以她们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师:刚才还有一个同学提出疑问,她们为什么会“晚回舟”?直到天黑才划着小船回家呢?

生:因为她们被溪亭边的美景迷住了,流连忘返,忘记了时间。

生:因为她们在溪亭里吟诗作对、弹琴唱歌……玩得太开心了,舍不得回去,到天黑了才不得不回去。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李清照的生活真快乐。

生:我感受到她很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热爱生活。

教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个解决,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逐渐在学生脑海中清晰起来。

二、无疑而问

笔者所谓“无疑而问”是指学生在给自己提出问题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已经有了答案,再把自己的问题和答案通过设问的方式说出来,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笔者认为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是和别人分享阅读成果的很好的途径,有时学生之间还会发生思维的碰撞。

笔者在教学《渔歌子》一词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产生过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哪些?

生:我知道了渔翁为什么“不须归”,因为他有“青箬笠”和“绿蓑衣”,而且仅仅是“斜风细雨”而已。

生:我认为不仅仅是这个原因。因为这里有“白鹭”、“桃花”、“流水”景色优美,而且还可以钓肥美的“鳜鱼”,他根本舍不得回去,所以才说“不须归”。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怎样问问题,怎样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把自己思考的成果展示出来时,所获得的成就感会不断激发他们想问问题、多问问题的。

三、大胆质问

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对于同学甚至老师的一些理解和观点不能盲信、盲从,如有疑问要依据事实大胆地质问,直到问明是非。这就是笔者在这儿提到的“大胆质问”。

在教学《渔歌子》时,我们正在交流词意。学生1说到:“因为渔翁早就准备好了箬笠和蓑衣,所以即使现在斜风细雨他也不一定要回去。”忽然学生2举手提问:“你怎么知道他是事先准备好了雨具?他怎么知道会下雨?那时候又没有天气预报。”也许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并没有争论下去的必要。而往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笔者抓住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引导:

师: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2:我觉得可能是他在出门的时候就已经下雨了,所以他带上了雨具。

师:哦,已经下雨了他还要出门钓鱼啊!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2:我觉得他很喜欢钓鱼,也很有情趣,因为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一定更有趣。

生3:我认为生1的观点也是对的,虽然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但是人们和大自然很亲近,对天气变化很了解。渔翁也有可能是通过观察,判断出要下雨了,所以带上了雨具。

师:在你认为渔翁是个怎样的人?

生3:他很熟悉大自然,他一定就生活在大自然中。他更热爱大自然,明知道要下雨了,还要出去欣赏美景、钓鱼。

师借机介绍作者张志和以及写作背景。

最终的观点有没有得到统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因为不同的观点而产生的争辩让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鲜明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体会这首词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

猜你喜欢
疑问质问提问
显得可爱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感 动
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
探疑,让英语阅读教学有“深度”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师角色的论争的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