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思维条件对人工语法决策任务的影响

2015-05-04 01:40何偲骅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复杂度字母语法

何偲骅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不同思维条件对人工语法决策任务的影响

何偲骅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近年来,在进行一系列无意识思维实验之后,研究者系统地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尝试采用新型的实验材料,即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来探讨不同思维条件对人工语法决策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复杂问题的人工语法决策过程中,一段时间的无意识思维能产生比同等时间的意识思维或者立即决策有更好的决策结果。

无意识思维;人工语法;决策任务;复杂问题;无意识思维理论

生活中,在进行重要的决策和选择时,我们认为对问题进行再三地思考再做出的决定会更好。Dijksterhuis(2004)的研究发现意识思考后的决策结果相对同等时间的无意识思考结果较差,并通过实验提出无意识思维理论。

在经典无意识思维的研究范式中,消费者很可能受到产品可得性和购买时间等(Westbrook,1978)因素的影响。个体对消费产品喜好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决策结果。因此,本实验希望通过与被试已有的知识表征没有直接联系的人工语法材料来代替消费决策信息,来探究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对复杂决策任务的影响。由于被试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利用有意识的、外显的策略轻易地获得学习材料中暗含的规则,故借鉴人工语法材料对无意识思维效应的研究能够排除如情感、产品卷入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更客观地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此外,人工语法判断任务与经典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具有相似的决策过程,即在获取一系列复杂信息后,对后续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所以,在人工语法判断任务下研究无意识思维对决策的影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1 假设的提出

研究假设:假设一:简单人工语法判断任务下,有意识思维决策显著优于无意识思维决策。假设二:复杂人工语法判断任务下,无意识思维决策显著优于有意识思维决策。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福建师范大学的34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7名,女生17名,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标准差为*),没有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剔除其中分心任务正确率低于85%的被试。最后,被试安排情况为无意识思维组12名(男女各半),立即决策组12名(男女各半),意识思维组10名(男女各半)。

2.2 研究设计

采用双因素3×2混合设计。自变量一:不同思维条件(立即决策、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二:决策任务复杂程度(简单与复杂),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被试判断正确字母串的数量。

2.3 研究工具

实验材料的编制采用人工语法材料中双条件语法规则。

(1)简单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材料:材料由四个基本字母(A,B,D,E)组成字母串,其中每个字母串包含六个字母和一个间隔号,间隔号两侧各有三个字母。有两种语法规则决定间隔号两侧字母的排列位置,即“在间隔号的两侧A与D相对,B与E相对。”见表1。

表1简单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材料

(2)复杂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材料:材料由四个基本字母(H,I,J,K,L,M,N,O)组成字母串,其中每个字母串包含六个字母和一个间隔号,间隔号两侧各有三个字母。有四种语法规则决定间隔号两侧字母的排列位置,即“在间隔号的两侧H与L相对,I与M相对, J与N相对,K与O相对。”见表2。

表2复杂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材料

2.4 研究程序

本实验采用个别施测。实验场所选择在安静教室,确保无其他因素干扰。平均每个实验的时间大概需要10-20分钟[9]。基本程序包括三部分:信息获取、思维条件、决策阶段。

(1)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所有被试将阅读以下指导语,“欢迎您参加本次实验!感谢您的支持!请您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受周边环境的干扰。”实验中,所有的指导语和材料都是通过E-prime 2.0软件编写,并通过电脑屏幕来呈现。

(2)被试被随机安排到某个思维条件组。对于被随机安排到无意识思维条件组中的被试还会阅读到以下指导语:“在正式实验之前,先请大家熟悉实验中所采用的干扰任务的操作程序。”之后,这些被试将进行一段分心任务练习。

(3)以复杂任务下的人工语法判断任务来举例介绍实验程序。字母串呈现前,告诉所有被试“接下来,你将看到若干个由字母组成的字母串。这些字母串都符合一定的合成规则(人工语法),每个字母串呈现时间为3秒。你只需认真观察呈现的信息,不需要做任何按键动作。所有字母串呈现完毕后,你将接受字母串人工语法判断任务。”之后,进入正式实验。在信息获取阶段:16个语法字母串将依次在屏幕中央随机呈现。每个字母串呈现3000ms后消失,间隔500ms空屏后呈现下一个字母串,直到全部字母串呈现完毕为止。进入思维条件:所有的信息呈现完成之后,立即决策条件下,告知被试对接下来呈现的字母串做符合或不符合人工语法的判断;意识思维条件下,告知被试有3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刚才呈现的信息中的语法(屏幕呈现空白),后再测验;无意识思维条件下,告知被试先完成2-back任务,即分心任务。在决策阶段:符合人工语法与不符合人工语法的字母串都将随机呈现,被试对其是否符合人工语法规则进行判断。

3 结果

3.1 实验数据处理

以被试判断正确字母串的数量作为人工语法决策任务的成绩,分数越高代表决策判断的效果越好。最后,利用SPSS17.O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3.2 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决策成绩的数据分析

表3-1不同实验组在决策成绩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M±SD)

对实验组决策成绩进行3(不同思维条件:立即决策条件、意识思维条件、无意识思维条件)×2 (人工语法决策任务复杂度:简单、复杂)混合实验设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思维条件主效应不显著[F(2,31)= 1.288,p>0.05];决策任务复杂度主效应显著[F(1,31)= 18.073,p<0.001];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的交互效应显著[F(2,31)= 3.789,p <0.05]。见表3-1、3-2。

表3-2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的方差分析

通过分析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的效应(见表3-2),发现思维条件主效应不显著[F(2,31)= 1.288,p>0.05];决策任务复杂度主效应显著[F(1,31)= 18.073,p<0.001];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的交互效应显著[F(2,31)= 3.789,p <0.05]。结果见图3-1。

图3-1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的交互效应

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简单任务下,不同思维条件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2,31)= 0.946,p>0.05];在复杂任务条件下,不同思维条件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2,31)= 5.708,p<0.05]。在复杂任务条件下,思维条件组的事后检验发现,无意识思维组的决策成绩显著高于立即决策组与意识思维组;立即决策组与意识思维组显著不差异。见表3-3。

表3-3思维条件和决策任务复杂度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决策任务复杂度的有效性问题

本实验结果发现,决策任务复杂度主效应显著,且简单人工语法决策任务上的成绩显著高于复杂人工语法决策任务。就是说实验中所使用的简单人工语法决策任务与复杂人工语法决策任务在复杂度上具有一定的区分效果。这符合Dijksterhuis等人对简单与复杂决策任务的设置要求。

4.2 思维条件的不同对被试决策成绩的影响

实验参照Dijksterhuis(2004)经典无意识思维研究的实验程序,采用与被试已有的知识表征没有直接联系的人工语法材料来代替消费决策信息,得到的实验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二,即针对复杂人工语法决策任务,无意识思维决策效果显著优于有意识思维决策。然而,实验结果并未支持研究假设一,即针对简单决策任务,有意识思维决策效果显著优于无意识思维决策。为此,我们认为人工语法决策任务也适合用于无意识思维的研究,并且也可以解释为,意识的信息处理能力(Process capacity)是很弱的,所以在面对复杂决策时难以胜任。也有其他学者发现,比起启发式策略,标准的、有意识的决策过程会导致更差的决策结果,这是因为标准化的、有意识的决策策略只有在所有信息都被考虑到的前提下才会发挥作用(Payne,Bettman&Johnso,1988)。

5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在复杂条件的人工语法决策任务中,立即决策组和无意识思维组的决策成绩比意识思维组好,并且差异显著,而立即决策组和意识思维组间的决策成绩差异不显著。

根据 Dijksterhuis 的研究结论,结合上述结果,本实验进一步支持了:在某些复杂问题的决策过程中,一段时间的无意识思维能产生比同等时间的意识思维或者立即决策有更好的决策结果。

6 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所使用的人工语法材料较少,可能会影响到决策成绩。望后继研究可以多编制些人工语法材料,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1]Acker,F. New findings on unconscious thought in decision making: Additional emprical data and meta-analysis[J].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2008, 4(3) : 292- 303.

[2]Dijksterhuis A. Think different: the merits of unconscious thought in preference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 2004,87(5):586~598.

[3]Dijksterhuis A, Maarten W B, Nordgren L F. On Making the Right Choice:The Deliberation-Without-Attention Effect[J]. Science, 2006, 311(5763): 1005-1007.

[4]Dijksterhuis A, Nordgren L F. A Theory of Unconscious Thought[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1 (2):95-109.

[5]Dorfman J, Shames V A, Kihlstrom J F, et al. Incubation and insight: implicit Cognition in problem solving[C]. Underwood G. Implict Cogni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Schooler J W, Meleher J. The ineffability of insight[C].Smith T B, Ward R A, Finke. The creative cognition approach. Cambridge. MITPress,1995: 97-134.

[7]Smith S E, Blankenship S E. Incub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fixation in problem solving[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1, 104(1): 61-87.

[8]Wilson T D, Schooler J W. Thinking too much: Introspection can reduce the quality of preferences and decis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60(2): 181-192.

[9]Waroquier, L, Marchiori, D, Klein, O, & Cleeremans, A. (2009). Methodological pitfalls of the Unconscious Thought paradigm[J].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7, 601-610.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nking Conditions on the Artificial Grammar Decision Task

HE Si-hua

(College of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In recent years, after conducting a series of unconscious thought experiment, the researchers propose a systematic theory of unconscious though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combining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paradigm of unconscious thinking, this study tried to use a new material, the artificial grammar decision task,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nking conditions on the artificial grammar decision tas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rtificial grammar decision for complex problems, the decision result produced by unconscious thinking for some time is bett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conscious thinking for the same time or immediately deciding.

unconscious thinking; artificial grammar; decision-making tasks; complex issues; unconscious thought theory

2014-09-16

何偲骅(1990-),女,浙江绍兴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B84

A

1008-8156(2015)01-0050-04

修回日期:2015-02-08

猜你喜欢
复杂度字母语法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跟踪导练(二)4
一种低复杂度的惯性/GNSS矢量深组合方法
求图上广探树的时间复杂度
字母派对
参考答案
某雷达导51 头中心控制软件圈复杂度分析与改进
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回顾与评述
巧排字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