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4-30 17:09张敏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张敏

摘 要: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不强,很多大学生没有理想与信念,现在经济状况好,人们富裕了,但信念不强,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不强。我国大学生对高校公民教育现状很不满意,他们认为亟待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一定要多种多样,必须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有显著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调查现状

深入调查和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是全部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我们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来调查在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1.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走访,我们基本了解了在校大学生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整体看法。例如,对“从整体上讲,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如何?”这一问题,59.9%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16.1%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差”,有5.5%认为“很差”。前三项加起来共占81.5%,这说明8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整体状况不持乐观态度,只有14.5%的人认为“较好”,1.6%的人认为“很好”,这两项加起来不超过20%。少数大学生没有选择,这种保持沉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不持乐观态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60%-70%的大学生知道“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28.2%的人把它误认为思想概念,10.9%的大学生将其误认为阶级概念。至于哪些意识属于公民意识范畴,很多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例如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把爱国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当作公民意识。众所周知,公民是现代社会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时代含义,爱国意识在国家出现以来就有了,在原始社会就有竞争意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爱国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不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意识,只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同样也要具有爱国意识和竞争意识。当代大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全面的,但仍然有20%以上的大学生不认可劳动是公民的一种义务,其实劳动本身既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一种义务。

2.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被调查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自我意识较强,公德意识较弱”占62.7%,“权利意识较强,责任义务意识较弱”占59.9%,“道德认识水平较高,但道德行为水平较差”占56.1%,“竞争意识较强,团结合作意识较弱”占47.4%,“自由意识较强,法治意识较弱”占46.8%。

3.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

综合其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专门以多选题的方式设计“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可多选)”这一题目。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上滋长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占64.7%;其次,“公民道德教育的失衡弱化了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占57.7%;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及时转变到公民教育上来”占49.5%;第四,“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占32.6%;第五,“中国历史上缺乏与公民伴生的民主条件”占31.8%;第六,“传统的农业社会心态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占21.1%。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解决措施

1.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党和政府从宏观角度筹划实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具体措施

首先,教育部作为各高校业务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大学生公民教育具体措施的科学制定和推动实施的责任,要像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那樣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专门设置一个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分支机构来专门制定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考核办法,将大学生公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列为青年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尤其是要将公民意识列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首要内容。其次,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或教委)作为教育事业的地方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地高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指导所属高校在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其中也要把公民意识教育放在首位。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每年都要像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定期检查各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执行情况和教育成效,并通过年度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公民教育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嘉奖。

2.高校具体实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各高校作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执行单位,应该做到的是:第一,校党委要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度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专门机构,与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配合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将公民意识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培育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培育大学生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

3.大学生个体也要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加强自身公民意识教育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公民意识是一种建立在法律知识、政治知识和道德知识基础上的主体的一种自我觉悟和自觉意识,还要依靠现实的个人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即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为我性。因此,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还要依靠大学生自己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接受,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塑造,达到自我提升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尚旗.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5)

[2]张越.浅析当代中国青年公民意识[J].学理论.2011(01)

[3]郑慧英.加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

[4]杨灏.论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