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清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体现在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深度,更应该对课堂各环节进行巧妙的艺术设计,并恰当运用,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下面,就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为例,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艺术。
一、导入设计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设计了以下导入方式:展示百元大钞。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一百元钱。)教师再问我们生活中能离开钱吗?(生:不能。)教师问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友情、亲情、食物、理想、知识……)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这个导入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场景,有实物、有对话,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探求欲。
二、字词教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时,我设计了“认一认、注一注、读一读、记一记”环节:听说于勒阔绰( )时,菲利普夫妇站在栈桥( )上等待,思念与日俱增。当见到拮据( )的于勒,身着褴褛( ),在卖牡蛎( )。 他们十分诧异( ),吓得脸色煞白( ),张皇地离去。
这一环节将文本生字词按照出现的顺序巧妙的编成了一句话,既能认读生字词,又能理解文本的脉络,帮助学生进行文本情节的复述。
三、教学问题设计
在文本整体感知环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于勒的身份是如何变化的:由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又由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
(2)相应的菲利普夫妇的情感也由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又由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
学生讨论回答:于勒叔叔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前后不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穷时撵,富时盼。由此,情节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菲利普夫妇身上。明确:于勒:穷、富、穷;菲利普夫妇:撵、盼、赞、怕、躲,从而引出文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自主合作探究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脉络,精读课文,划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逐项梳理态度变化。并完成下表:
表格式问题的设计,问题集中,针对性强,便于学生系统、高效的归纳发现的问题,利于总结、反馈,提高课堂效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主旨。
五、朗读环节设计
一堂好的语文课,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盡。基于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赞于勒”“遇于勒”两部分内容,并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身份和口吻。其他同学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勾画表现不同态度的语句。读完以后由学生自由评价朗读的情况,一方面提高了朗读者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评价者的听、说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设计
这一环节,是整堂课的核心,一方面要分析文本人物形象,一方面要归纳文本主旨,我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在前面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再研读课文,分组自由讨论,每一组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然后各组展示成果,全班再一次进行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出人物菲利普夫妇是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人。归纳出文本的主旨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七、小练笔设计
续写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作文的思路,锻炼 学生作文能力,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续写一篇300在的短文,要求重点突出人物的表情变化、心理变化,注意人物间的对话。
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作文训练有了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部分是在讲解过程中一步一步完成,最后展现在黑板上的是一枚铜钱,并用通俗的语言点出课文主旨“菲利普夫妇是钻在钱眼里的人”。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