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林等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传统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对475名来自德宏职业学院临床、护理、检验、影像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个SCL-90因子中至少有一个因子不小于3分的医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1.1%,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示,德宏医学生心理问题高于其他高校学生超过全国常模学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较男生心理障碍率高,各专业中心理障碍率高低依次是护理、检验、影像、临床。结论 德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医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面临新环境、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人际交往复杂,经济负担加重,求职择业等问题和外在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高职学生,而且正处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人生阅历单一,自我意识强,情感不稳定等因素,很容易产生挫折,受到伤害,引发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特别地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新升格的高职院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学生,与东部沿海条件优越的高职院校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实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宏职业学院临床、护理、影像、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分析就显得很重要和有意义,及时发现他们心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学院管理、培养合格高质量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德宏职业学院2010和2011级临床、检验、护理、影像专业随机抽取475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75份,收回问卷475份,有效问卷475份。其中男生50名,女生425名,一年级学生223名,二年级学生252名,临床专业学生122名,检验专业学生101名,影像专业学生114名,护理专业学生138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2)岁。
1.2 方法 采用SCL-90对475名无记名医学生测试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采用5级评分制:1表示没有:自觉无该项问题;2表示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被试者并无实际影响,或者影响轻微;3表示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一定影响;4表示偏重:自觉有该项症状,对被试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表示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被试者的影响严重。按照评定分值高低评定心理健康问题,值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我们还将测定分值与全国水平做了比较以及学院内部一年级和二年级、男生和女生、临床、护理、检验、影像各专业之间做了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按照SCL-90国内标准,9项因子中以1项因子是否超过3分为判断依据,在调查的475名学生中(见表1),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100例,检出率为21.1%,并且女生高于男生。
2.2与全国常模比较 根据国内对SCL-90自测量表的评定标准,9个因子中,每个因子的分值只要超过3分就说明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从表1可看出我院医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1.1%,女生较男生、二年级学生高,各专业中护理较高,临床较低,差异无显著性;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与全国常模比较,我院医学生测定分值较全国常模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我院医学生与全国大学相比,有一定的心理问题。
2.3 我院一年级和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9项因子中除躯体化有差异外(P<0.05),且一年级较二年级高,其它8项都没有差异。
2.4我院医学生各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测评因子中各专业之间无差异(P>0.05),恐怖因子中,各专业之间存在差异,护理专业最高,其次是检验专业,最后是临床专业。
3 分析
本研究表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与胡启先等、唐秋平等、刘庆武等报道相符在10%~30%,与全国常模和全国大学生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分值都较高,存在心理问题,可能与学生对学习能力的满意度高低、对学校的不满、对就业问题等有关[1-3]。
本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医学生在统计学上也没有意义,在单项因子躯体化、忧郁、偏执、精神性4方面,一年级分值超过了二年级,这主要是因为一年级新生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心态出现异常造成的;其次新生没有掌握面对心理问题的技巧;而对于二年级在校生来说熟悉环境和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学习方面、就业方面可能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表明边疆不同专业医学生在单个因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是护理专业心理健康问题较其他专业高,主要原因护理专业女生较多;相对来说护理专业也是我院医学类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再次与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4 意见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研究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德宏职业学院高职医学生在一年级与二年级、性别、专业之间主要的心理问题没有显著性,提示教学过程中与心理素质有关的职业素质课程可以不分专业,统一教学;与全国大学生相比,我院高职医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不断的改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实验实训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消除学生对学院的不满意度;针对一年级新生学院应加强心理技巧培训,以便让他们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边疆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武,等.700名医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5(1).
[2]李惠民.高职学生心理满意度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0).
[3]粟鑫.高职医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调查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
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