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过种族线》看黑白混血儿追寻自我之困境

2015-04-29 08:52许玲
文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克莱尔艾琳自我

内容摘要:非裔美国女作家内拉·拉森在其代表作《越过种族线》中刻画了两位追寻自我的混血儿女性形象克莱尔和艾琳:克莱尔越界多年后试图在回归中找寻自我;而艾琳则在坚守中迷失自我。拉森对两位混血儿形象的刻画揭露了种族制对混血儿的压迫及混血儿追寻自我的困境。

关键词:《越过种族线》 克莱尔 艾琳 自我

在美国历史上,黑白混血的现象由来已久,黑白混血儿的问题是美国黑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历史上美国南方“一滴血理论”的规定,任何有黑人血统的人都被认定为黑人。尽管有很多黑白混血儿在长相上与白人无异,但在法律上他们属于黑人种族。混血儿独特的历史遭遇使他们身处尴尬的社会处境中,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从而导致他们自我定义的困境。

混血儿种族身份的不确定性给黑人问题注入了新的因素,“跨越肤色界限主题构成了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中的重要内容。”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内拉·拉森的代表作《越过种族线》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混血儿的矛盾心理。小说描写了两个浅肤色黑白混血儿的不同人生道路,主人公克莱尔和艾琳是皮肤白皙的黑白混血儿,外表上完全具备冒充白人的资质。这两个幼时伙伴在分别十二年后在芝加哥的一家饭店偶遇,此时克莱尔已经冒充白人,与一个种族歧视思想严重但对她的种族身份浑然不知的白人富商结了婚。而艾琳则与一位黑人医生结婚生子,在哈莱姆的上流黑人社区过着稳定的生活。拉森在小说中重点刻画了两人在偶遇后心理上产生的变化,揭示了她们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经历的迷茫和抉择,本文将以《越过种族线》中主人公克莱尔和艾琳为例,阐释黑白混血儿女性在以白人文化价值观为主的充满种族歧视的社会中的自我追寻及艰难的困境。

一.克莱尔:在越界中追寻自我

跨越肤色界限主题是混血儿探索自身身份的重要手段。“跨越肤色界限现象的根源是建立在肤色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在充满种族歧视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里,社会只为白人服务,为之提供各种便利,而身为黑人根本无法享受。社会对黑人的定义是为白人服务的帮佣。对于黑白混血儿来说,虽然冒充白人极为危险,但随之产生的诱惑却令人难以抗拒,因为冒充白人意味着黑白混血儿可以“摆脱美国肤色界限所强加的限制和羞辱,他们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成功。”《越过种族线》中,克莱尔就是出于对物质生活的向往而选择冒充白人的。克莱尔幼年时期和浅肤色的父亲生活在中产阶级黑人社区,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是一栋楼的守门人,经常酗酒无度,在克莱尔十五岁那年,父亲在酒吧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从此克莱尔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她父亲的白人姑妈们收留了她。作为姑婆们家中唯一有黑人血统的人,克莱尔受到全家人的歧视。姑婆们禁止她在邻居面前谈论黑人话题,也不许她再次回到曾经居住的芝加哥南部的黑人社区。不仅如此,受当时社会流行的“黑人乐意为白人工作”思想的影响,姑婆们把所有的家务都丢给了克莱尔,克莱尔沦落为这个家中的帮佣,经常穿得破破烂烂。克莱尔向往着有一天能够离开姑婆家,不想成为施舍对象,亦或是受诅咒的黑人,而是想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邻居的校友,国际银行经纪人约翰·贝洛的出现为克莱尔提供了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机会。克莱尔利用她白皙的皮肤冒充白人,与约翰·贝洛私奔并结婚,从此过上了贵妇般的生活。

克莱尔如愿满足了自己物质生活上的要求,然而内心却陷入了极度的迷茫之中。由于冒充白人极为危险,一旦暴露身份,冒充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可能失去生命。克莱尔深知这些危险,因此在生活中时刻小心翼翼,避免与任何人深交。不仅如此,克莱尔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尤其是在她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她终日担惊受怕,担心自己会生下一个黑皮肤的孩子。虽然克莱尔如愿生下了一个白皮肤的女孩,但她从此决定再不生育。克莱尔的小心谨慎使她在白人圈中没有知心的朋友,而丈夫经常在外出差,女儿又在寄宿学校上学,克莱尔感到孤单寂寞。

由于是冒充白人,克莱尔注定了不会被白人社会所接受,她的种族主义丈夫虽未怀疑她的真实身份,却昵称她为“小黑鬼”,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克莱尔没有刚结婚时白。克莱尔曾试探地询问他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有一丝黑人血统,他会怎么办,丈夫坚决地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憎恨黑人,他家绝对不会出现黑人。丈夫的回答使克莱尔意识到她将永远无法真正踏入白人社会,她的内心陷入了迷茫之中,开始无比怀念曾经被自己抛弃的黑人社会。

在芝加哥的一家饭店偶遇艾琳使克莱尔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童年好友不需冒充白人,也可过上幸福的不需掩饰的生活,克莱尔开始后悔当初铤而走险做出的决定,她不顾身份暴露的危险,邀请艾琳与自己的丈夫一同喝茶。与艾琳分别两年后,克莱尔抑制不住内心对黑人同胞的向往,写信与艾琳联系,甚至在艾琳迟迟不回信后亲自上门找她。克莱尔的行为说明了此时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苏醒,迫切地想要寻找归属感。克莱尔视艾琳为其回归黑人社会的纽带,经常趁丈夫出城之际,出入艾琳的家中,与艾琳及其家人交谈。她告诉艾琳她渴望回到黑人同胞中,渴望听到黑人开怀大笑的声音。艾琳带着克莱尔参加哈莱姆的聚会,“哈莱姆富有色彩、活力和温情的生活”使克莱尔越来越坚定了回归黑人社会的决心。后来,克莱尔的丈夫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在丈夫的质疑下,克莱尔神情镇定,说明她已做好回归的准备。故事结尾,克莱尔从窗户掉了下去,命丧黄泉,最终留在了哈莱姆的怀抱里。克莱尔在死前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但却无法真正回归黑人社会。

克莱尔的悲剧说明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种族歧视的荒谬”,主流社会把物质享受的特权和便利集中在白人身上,黑人毫无机会,因此混血儿把物质方面的奢望寄托在假冒白人这种方式上,却最终因文化归属的缺失而迷失自我。

二.艾琳:在坚守中迷失自我

跨越肤色界限的混血儿会经历自我认同的危机,那没有冒充白人的混血儿是否就没有困惑呢?作者拉森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种族主义社会里,白人文化价值观的侵蚀无处不在。黑人,尤其是黑白混血儿,如若没有从精神上认同黑人文化,同样会经历身份认同的危机。在《越过种族线》中,主人公艾琳虽未选择冒充白人,并且与一位黑人医生结婚,但她却受到白人文化价值观的侵蚀。作为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艾琳无疑受到当时社会所推崇的真正女性思想的影响,她以白人社会的标准规范自己,扮演了完美的中产阶级贤妻良母的角色。endprint

在生活中,艾琳追求理想的中产阶级生活,相夫教子,一切以家庭需要为主。她以白人的眼光规范自己的着装,认为衣着鲜艳的黑人女性是淫荡的,因此经常穿着素雅,与下层黑人女子区别开来。她恪守白人要求贞洁的标准,与丈夫分房而睡,她的婚姻生活除了两个儿子之外,几乎是无性的。她与丈夫的生活平淡,彼此仅仅视对方为其孩子的父母亲而已。虽然她内心感到孤独寂寞,也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爱过丈夫布莱恩,她却对自己扮演的完美主妇的角色从未产生怀疑。丈夫布莱恩作为黑人医生,经常接触下层社会的黑人,对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极为失望,期待举家迁往巴西,而艾琳以离婚相威胁。艾琳“生存的意义是别人赋予的,她的社会地位是建立在丈夫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之上,因此,她极力阻挠任何威胁自身地位的因素。艾琳对克莱尔的态度是冷漠的,一方面对她冒充白人持鄙视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她贵妇般的生活无比艳羡。当克莱尔准备回归黑人社会之时,艾琳怀疑克莱尔与自己的丈夫布莱尔有私情,内心对她无比愤恨,甚至产生了杀死克莱尔的想法。克莱尔的内心和行为说明她是按照主流社会的要求生活,努力在自身塑造一些白人特征,好更容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在种族归属上,虽然艾琳并未选择冒充白人,并且在哈莱姆的黑人福利同盟担任票务委员的工作,但她在精神上却并非属于黑人种族的。她着力模仿白人的生活方式,不与下层黑人们来往,她瞧不起同去与克莱尔相聚的格特鲁,因为她的丈夫是个屠夫。她不允许丈夫在家中谈论关于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话题,严禁丈夫在孩子面前私刑或黑鬼等话题。虽然艾琳解释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幸福,实际上她是消极地面对作为黑人所面临的歧视问题。此外,她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以白人的教育观为导向的,她极力劝说丈夫把孩子送到欧洲的寄宿学校去接受教育。

艾琳的悲剧在于,虽然她在表面上坚守黑人性,内心却受到白人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她本人对此却浑然不知。拉森对艾琳的刻画表明了:“基于肤色等外部特征之上的自我假想的优越感,是软弱无力的表现,与内在价值的完善并无关系。”

综上所述,拉森在《越过种族线》中刻画的两位混血儿的形象,无论是越界的克莱尔,还是表面上忠于黑人种族的艾琳,她们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步履艰难。究其原因,是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会一方面从物质上在各方面限制黑人,另一方面从精神上侵蚀黑人,使黑白混血儿对自我的追寻陷入尴尬的境地。通过对两位混血儿悲剧命运的刻画,拉森对建立在肤色基础之上的种族歧视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参考文献

[1]黄卫峰.哈莱姆文艺复兴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张德文.种族身份的思考及其复杂心态的书写[D].吉林大学,2009.

[3]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Nella Larsen. Passing [M].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2004.

(作者介绍:许玲,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莱尔艾琳自我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