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开放式教学模式内涵的认知,提出实施高职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改变传统静态、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发和探索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开放式教学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1-0066-03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内容单调、死板,缺少灵动性,教学形式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等现象,无法实现驱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学习状态也较为懒散,学习意识单薄,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将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开放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方法和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等,全方位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和自觉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继而使学生英语各项技能得以充分地训练,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与封闭或静态教学模式相对,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的、发散型教学体系,其秉承立足实践的教学理念,本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通过灵活、多元、多角度教学策略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并将学生学习自主权完全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达到全身心的投入,继而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开放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重结果的教育方式,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平时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摆脱了陈旧、单调、压抑的授课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充满激情、学生满怀热情与期待,在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真正实现充分互动的课堂;转变了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的现象,将实践运用能力的训练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做到“做中学”、“做中练”,或是在自主探究中,或是在合作学习中,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落实素质教育。
二、高职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1. 开放的教学理念
高职英语教学应与时代接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相统一,协调发展,而作为英语教学的执行者,高职教师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责。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时时关注最新的教学思想,及时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英语教学,确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使高职英语教学沿着全面开放的格局发展,将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得以实施,英语学科的应用性也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和培养学生英语实践操作能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师生和生生间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所设计的英语活动或任务中不断学习与提高,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开放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气氛高涨,学生之间耳濡目染,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反之,则情绪低沉,缺乏学习激情,不愿参与课堂活动,也不愿思考和回应教师的教学活动,缺少积极、主动地课堂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较为沉闷。而由于高职生源自身的特点,多数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指课内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师可依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特点、喜好、兴趣等,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展课堂,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置身于此;教师也可打破传统“学生做成排、教师站在前”的授课模式,将教室设计或布置成教学所需场景,实现真正的情景教学,或是按学习小组将教室桌椅重新排列,使每个小组都能围坐在一起,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内开放式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退居到学生的身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激发英语学习欲望,并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指课外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学生保持时时的沟通,反之亦然。师生间可通过微信或QQ建立相关的群组,在群组里,学生可将自己不懂的英语问题提出,教师或学生可通过讨论给出及时、合理的解释,教师可将英语相关文章链接到群组供学生学习,如:英语学习方法、英语主题词汇总结、英文实用口语表达、英语语法归纳、英美短篇小说赏析等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实现师生间或生生间的积极互动。师生间也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通讯手段实现一对一的联系与交流;教师也可建立英语第二课堂,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补充,也可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英语学习渠道,借此形成对英语的全面认知。英语第二课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英语活动,不仅可以包括传统的英语角、各类英语比赛、英美大片赏析等,而且可以举行贴近当今学生兴趣、爱好的美剧推荐会、外教讲座、英语朗诵会、英语幽默笑话大比拼等,以兴趣型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发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强化学生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对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良性的反拨效应;教师也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战型的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到外企或旅游公司等实习,开阔学生眼界,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
3. 开放的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既反映教材的主要内容又不全完照搬教材的所有内容,换而言之,也就是要摆脱教材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束缚,做到依据教材的同时突破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充分运用而不是教教材,而高职英语开放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教师所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中以输出驱动输入、以输入促进输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多使用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单元课文讲授为例,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使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明白上大学的意义,以及应如何不虚度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在本课的设计上,教师应抓住本课的中心内容,并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首先安排学生的课前讨论,以大学与高中生活的不同点、上大学的目的、上大学后的整体计划等为题,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看法,师生间、同学间也可对对方的观点提出点评或不同观点,最终将学生的观点逐一总结、汇总,作为A方。然后,将书中作者的观点作为B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认知,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为老师,教师则在旁协助,在适时予以介入和指导,尽可能引导学生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与操练,相互促进。最后对比A、B双方观点,找出双方的异同之处,并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新生范围内的学校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同时结合自己的观点,在下节课做口头陈述。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和英语应用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为学生的再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4. 开放的教学方法
高职英语开放的教学方法不应是拘泥于传统、单一、沉闷的形式,应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如:小组教学、任务教学、个性化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创设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动力。在课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语音室,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创造极佳的语言环境;教师也可通过校园网,及时上传和更新最新的教学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教师也可利用学院的英语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开拓学生视野。
5. 开放的学生评价机制
高职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决定了学生评价机制不能只是以期末卷子考核作为学生整学期的学习成绩,这种简单的分数量化形式不仅不能对学生英语学习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评估,而且不利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转变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做到科学考量学生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注重学习的每个阶段,并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开放的学生评价机制也应体现多元性,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纯评价,也应包含多方面评价,如: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社会(企业、公司等)评价等等,使教师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使学生也能从多方查找不足,时时调整。
三、结束语
高职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以全方位的开放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学生置于较为自由、宽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结合恰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并以开放的学生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成绩形成科学的反馈,不仅起到监督作用,同时也激励学生及时改进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琳. 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探究[J]. 桂林航大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71-72.
[2] 段钨金,张畔枫.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8(9):83-86.
[3] 吕岩. 高职英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87-89.
[4] 朱宝贵.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5-7.
[5] 曹国强. 教学空间开放的策略与思考[J].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100.
[6]赵明仁,王嘉毅.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41-44.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