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研及其分析

2015-04-29 06:29:21王志贤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常州市

王志贤等

摘 要: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常州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分别对常州市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年龄、是否担任职务及出生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常州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1-0068-09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最早源于经济学、投资学等领域[1],它是能够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具备开发性、可测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的积极心理因素。[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剧,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及学者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心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乃至个人竞争的重要优势。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人力资源的新生力量来源,其心理素质与潜能开发更关乎着未来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处于生理上基本成熟,心理开始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期,心理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更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矛盾与冲突,[3]加上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同一性延缓的现状。[4]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以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三所高校共1 500名学生参与调查,有效问卷1 197份。

本研究依据柯江林等在《心理学报》上的心理资本量表,采取“6点计分”,每题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1分。题项采用正向计分制,共35题,各维度题数分布为: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和兴趣分别为6题,求学满意度为5题。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13.0软件包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发现,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均分4.367,说明常州市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M=4.489)得分最高,兴趣(M=4.427)和乐观(M=4.372)分别位于第二、第三位,求学满意度(M=4.351)、韧性(M=4331)和希望(M=4.236)则位于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二)常州市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差异研究结果

1.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

由表2可知,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常州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韧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男生高于女生。

2.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担任职务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大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F=6495,p<001)、兴趣(F=4.103,p<0.05)、求学满意度(F=4.806,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求学满意度方面得分最高的是校级(系)干部,其次是班级干部,最后是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且校级(系)干部显著优于班级干部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希望、韧性和乐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3.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F=4.196,p<0.01)、希望(F=4.944,p<0.01)、韧性(F=5.987,p<0.001)、乐观(F=7.801,p<0.001)、兴趣(F=6235,p<0.001)和求学满意度(F=3.471,p<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方面三年级优于其他各个年级,在兴趣方面一年级优于其他各个年级,在求学满意度方面,其他如研究生之类相对较高。

4.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学生类别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F=4.071,p<0.05)、乐观(F=3.055,p<0.05)、兴趣(F=8.220,p<0.001)和求学满意度(F=17.274,p<0.001)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分析发现,在自我效能感和求学满意度方面本一的大学生优于本二、本三的大学生;在兴趣方面,本二的大学生优于本一、本三的大学生;在希望、韧性和乐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出生地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出生地的大学生在韧性(F=5.375,p<0.01)、 兴趣(F=4932,p<0.01)和求学满意度(F=2.925,p<005)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发现, 在韧性和兴趣方面, 大中城市优于其他出生地的大学生, 在求学满意度方面, 农村优于其他出生地的大学生; 在自我效能感、 希望和乐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

研究发现,常州地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均分别为4.368,说明常州地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这与李林英、肖雯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中所得结果基本一致。[13]常州地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感(M=4.489)方面得分最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晚期,对自身充满肯定和自信;另一方面由于测量的全部是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因此,不排除被测试者在填答试卷时有朝着社会期望方向作答。在希望(M=4.236)方面得分最低,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点:第一,大学生处在高中学习和步向社会的过渡期,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面对着多向选择,对于未来还没有细致深入地考虑和规划,因此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寻找到更多的希望;第二,部分学生还未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第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大学生对高校生活产生了倦怠感,迷茫而失去了希望和方向;第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事务也繁杂,学习、生活、各种社会活动等会让学生的生活有波折,因此使其心理资本也会有起伏;第五,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面对考研与就业问题,都会使人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其对自我定位缺乏正确认识,对未来生活期望较低,所以在此维度上得分较低。

(二)常州市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水平差异研究结果

1.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讨论

常州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韧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兴趣和求学满意度各维度生没有显著差异。而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调查研究中男生在韧性方面心理资本高于女生,这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男生在责任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面对挫折时能比女生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因此,常州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韧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2.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是否担任职务方面的差异讨论

本研究发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兴趣、求学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希望、韧性和乐观方面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曹杏田、励骅(2011)的结论一致。[6]说明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求学满意度维度对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有正向影响力,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校级(系)学生干部比班级学生干部和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有更多的与人交际的机会,社交、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方面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其心理资本水平在自我效能感、兴趣、求学满意度方面最高。

3.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讨论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常州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兴趣和求学满意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第一,大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校园生活中,对其而言都是全新的体验,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在兴趣方面心理资本水平优于其他年级;第二,大三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方面优于其他各个年级,主要是由于大三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技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心理资本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第三,常州市大学生在大四年级的心理资本水平低于大三年级,这表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晚期,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处于延缓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再面对升学或就业时,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找不到自身的发展价值,但是本研究发现常州市大学生大四年级的心理资本水平并未降到最低,而仅仅是有所下降,所以其自身心理弹性相对较高,也从侧面反映了其韧性方面得分较高的原因;第四,在求学满意度方面,其他年级比如研究生之类的心理资本相对较高,面对即将升学的喜悦,对自身和未来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认识。

4.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学生类别差异讨论

本研究表明,常州市大学生中不同学生类别在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求学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绩直接影响了多数大学生的求学满意度,而成绩较好的本一学生也更有自信。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其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和多维度得分均高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因此,自我效能感、希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

而在本研究中,本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兴趣方面优于本一和本三学生,这表明心理资本是受多维度影响的,也表明其具有可变性。

5.常州市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出生地差异讨论

关于常州市大学生出生地对其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得出不同出生地的大学生在韧性、兴趣和求学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常州高校的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条件限制,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相比较来自农村等地区的大学生有更多接触多元化世界的机会,在兴趣方面发展更为广泛,而其韧性也高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学生。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的韧性并不是如人们所认为那样不如前辈,相反,他们的心理资本在韧性方面反而很高,而且生活环境越优越的大学生其韧性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往往敢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新事物敢于接受挑战。

在求学满意度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资本优于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学生也许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和限制,降低了其对于理想大学的要求和满意度。而常州市大学生出生地在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则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希望、乐观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Goldsmith A H,Veum J R,Darity W.The imp 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815-829.

[2]王蓓,苗元江,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1(4):222-225.

[3]李婵娟.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工会论坛,2007(3):91-92.

[4]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59-65.

[5]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1):148-152.

[6]曹杏田,励骅.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定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42-44.

责任编辑 孙学通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常州市
常州市测绘院
城市勘测(2023年5期)2023-11-03 01:32:36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2年5期)2022-06-29 08:35:40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 12:39:09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49:34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4:42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