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机智的修炼

2015-04-29 00:44周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机智新课程智慧

周玲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创造性、灵活性、智慧性的表现,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在新课程这一背景下,教学机智的内涵脱胎换骨。新课程理念赋予教学机智新的思想火花,令其在教学的舞台上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19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的范式变换就是从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在国内,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众多专家和教师不断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艰辛探索和尝试的同时,新课程的理念亦是不断深入人心。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机智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不仅留下些许的研究空间,也激起了我们对国内教育的期盼。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专家们对教学机智的定义众彩纷纭,但是多数的定义有着共同的指向。《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下了这样的定义:“教师面临复杂的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动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1]而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在首次将机智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中时提到:“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的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2]赫尔巴特认为机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作出的瞬间判断和迅速的决定,这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种行动方式。马克思·范梅南认为教学机智即为教育智慧的意蕴。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机智的某些本质特征——利他性、情感性、情境性和实践性。

(一)教学机智的“利他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乃是单向的,教师把学生当做是存放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往这一容器里塞入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发展,知识的灵活性,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正如保罗·弗莱雷提到传统的教学就像是“银行储蓄式”的压迫式或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不断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边展示着教师自我渊博的知识和教学技巧,一边关注着学生的分数以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仿佛课堂就是工厂的流水生产线,生产出标准规格一致、无生气、无思想的产品。[3]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教学机智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机智不是以“利己”为指向,而是以“学生”为指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二)教学机智的情感性

教学机智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讲授、作业指导、学生评价等等各方面都显示出教师教学机智的迹象。正是因为有了教学机智,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教育艺术的气息。阿尔贝塔大学的范梅南教授认为教学机智是未加思索的,不能事先计划的,只有当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的时候,教学机智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新課程理念力求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独白,而是智慧的对话。[4]教师运用教学机智不是来展示某种交往意向或交流技巧,而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的情感表达,教师用抚摸,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话,用沉默、倾听来亲近接纳学生。可以说情感是有效的教学机智的前提,这是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帮助的倾向,需要教师以“替代父母”的角色去引导学生的成长。[5]

(三)教学机智的情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6]这一论述道出了教学机智的情境性。课堂教学是由连续的不同的教学情境构成的,每一个教学情境都需要教师及时做出反应,要求教师能够自如地驾驭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直面具体情境、根据情境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发生的一系列情境反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来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变幻莫测的教学情境做出有效的反应,利用教学机智的魔法化腐朽为神奇,将孩子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留些许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同时随时应变创造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实践和创造。

(四)教学机智的实践性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是做出的急中生智的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它绝不是所谓的“雕虫小技”,能够手到擒来,操作自如,它是教师面临复杂和突如其来的状况做出的具有教育智慧的行动。教学机智源于课堂教学实践,这并不是教师一种长期的盲目的教学行为,而是一种基于教育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教学机智产生了于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依赖于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敏感性,经验越丰富,敏感性越迅速,对教学机智运用越熟练,教学效果也越明显。教学机智源于教学实践,基于教育科学,教学机智的实践性有着自身特定的意义。

二、教学机智的价值体现

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教学观、师生观、学习观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从被压迫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从传统的接受式和灌输式教学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辅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教学双方共同交流学习。在这种充满活力生气的课堂教学,教学机智脱掉了“传统”的外衣,展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独特价值。范见梅南教授列举了教学机智的诸多表现,如“克制”、“对情境的自信”、“保留了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兴趣感兴趣”等,所有这些表现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下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方向。[7]

(一)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学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教师主讲,学生听、记、背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可谓是“翻身做了主人”。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教师、学校、社会的关心,激发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体验。这种以关注学生心灵与成长为取向的教学机智,不仅赋予了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在这种温暖和爱的体验中不断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机智意味着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巧妙得利用教学机智使学生不断关注自身的发展,激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透视、阐释来理解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赞科夫曾说过:“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8]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到:

1.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用巧妙的教学机智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自身已有的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句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了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 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展开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体验。教学机智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

(二)动态的课程资源

新世纪的到来,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跨入动态,从压制步入民主,强调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复杂系、灵活性,展示了教学机智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教学机智是教师对突发的具体情境做出瞬时反应,能否利用好这些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是决定教学效果能否最优化的关键点。正如范梅南教授所言:“机智是一种教育学上的机智和天赋,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是积极的事件。”[9]如果教师能够常常将忽视的小小的教学事件利用教学机智将其转换成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那么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就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仅仅拓展了课程资源的领域,而且使得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活力。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掌握和正确运用教学机智,建立并生成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增加教学的魅力。面对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和提问,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巧妙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勉励学生要勇于面对和挑战困难;面对课堂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能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运用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进行有效的调控;面对契机,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探究;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人文关怀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衡量,促进动态资源的生成和高效利用。

(三)教学机智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机智是课程的重要元素。教学机智是教师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教师行动中彰显着教师的智慧。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无限性,教学目的又是以学生分数为导向,教师教学实践不足,教师常常会互相抢占学生的时间,以至于学生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位善于运用教学机智的老师会以一种智慧式的方式摆脱时间的桎梏。我们的课堂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教育的智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必须是智慧的教学,以智慧的行动来打开时间的牢笼。

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写到:“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处理至善至美得已经物化的资料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0]教学机智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知识的渊博与否,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否、秉持的教育信念、富有的道德素养以及处事能力都决定了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可见实质上教师自身就是一部分的课程资源。“教学机智是一种与身体的技能和习惯相似的具体知识。”[11]教师在课堂教学所展示的行为、态度、思维方式、授課习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课程,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学机智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教育观,是教师人生阅历、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就如范梅南所言:“教学机智是教师在精神上成熟的结果,是教师为专门掌握专门知识和养成与儿童交往的技能而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偶发事件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以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处理突发教学事件时,教师表现出的关心、宽容、幽默、聪慧等等的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贯穿学生的一生,这才是教育真正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

由于教学情境的变幻莫测,教学机智具有不确定性,它是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面对突发事件,头脑风暴似地联想出多种方案,迅速选取最合适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危机转变成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教学机智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实践性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12]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去培养教学机智,激活自身的教学智慧。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学习,不断认识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不管是知识储备还是生活背景,各个方面都是千差万别。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僵硬、呆板、拘泥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就在于教师能否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将真诚、关爱和智慧结合起来,民主开放地与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以便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变化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与学生能够相互辅助,双方相互讨论交流学习,为对方提供灵感,有效催动教师教学机智“爆发”。

教师作为教学机智的实施者,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不应当局限于自己小小的办公桌、小小的教室、小小学校,而应走出狭小的空间,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发展。广泛的交流不仅能够使教师在理念、理解、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走出固定思维的框架,而且通过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教学思想等等的交流,教师能够不断受到启发,爆发出自己的教学智慧。

从控制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将教学任务规定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将接收到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时时刻刻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来进行调控,以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地展开。

矛盾时时处处存在,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许多变幻莫测的、不可预计的矛盾以维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教师不应当退缩惧怕,而应当重视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养成用于面对挑战的热情。面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应当不断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策略,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的方法手段或者是及时设计调整出新的教学程序,摆脱思维定式,走出模式的框框,以使整个课堂结构更合理,课堂气氛更活跃,知识传递更顺利。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机智本质是一种指向实践的智慧。教师教学机智的修炼应立足于实践,教师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注重基于实践的反思。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境中,及时采取合理的智慧性的行动,使教学机智真正成为一种实践性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对岌岌可危的教学情境做出应激反应,可能会有柳暗花明,起死回生的效果,这乍一看好似教师的灵光一动,但是归根到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实践是教学机智的来源,为教学机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机智又是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成长,教师通过自觉地,反复地对教学行为、方法、情境等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智慧并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教师教学机智的成长=实践+经验+发思。教师对突发教学事件的应对,并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这是就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提炼,改善和丰富其实践性知识,提升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性。范梅南将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将行动与反思的关系做了三方面的区分即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相对应,课堂教学可以分成课前的反思、课中的反思、课后反思,教師应当根据教学情境将教学、行动、反思密切结合,促进教学机智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2][5][9][10][11](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48-57

[6]【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尤洪平,曾庆伟.教学机智的课程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

[8]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7.

[12]汪刘生.轮教学机智[J].安徽师大学报.1993(3).

猜你喜欢
机智新课程智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机智闯关
机智的斑马线
机智的警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机智的回答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