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奕章灼,千古一柱

2015-04-29 14:24丁夙斌张倩茹徐明
工业设计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华表柱础云盘

丁夙斌 张倩茹 徐明

华表柱传承千载,沉淀出中华文化特有的沧桑与负重,也是中华形象的象征与标识。三国时期《景福殿赋》中曾形容华表“镐镐烁烁,赫奕章灼,若日月之丽天也。”,如此日月天丽之物承载着千年的中华古文明,流传至今,实乃今人之幸。探其演进,首先就其纵向历史发展做一概括性串联。华表初称诽谤木,以一种纳谏工具的身份诞生于上古时期,传说尧帝设谏鼓,舜帝立谤木,虽具体形式不得考证,但最初功能是与某种民族公示性活动有关;至秦汉发展为交午木,即两横木交于柱头,一纵一横交为午,有纳谏和识路的双重作用,同时,随着考古文物的出土,墓表石柱最早在汉代也已然出现,只是一出现便走向墓地,与古老的诽谤木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至唐宋,两交午木间横一坊额,发展成为牌坊中的乌头门和棂星门,陵墓神道华表则展现出更加统一的规格和科学的尺度感,此外,“鹤归华表”的独特形式在唐宋也是风靡一时;直至明清,木质华表消失,石制华表承嬗离合统一形制,并于陵庙神道走向宫殿楼宇,为世人所熟知的天安门前的两对汉白玉华表也是明永乐年间所建。这众多的表象对映着不同时期的功能演进,也见证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面作者尝试把华表分为柱头神兽、柱端云盘、缠龙柱、柱底基座这四个主要构成要素,分布入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论述。

1 神兽仙盘

论华表柱头之物可追至魏晋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时期,精彩且短暂,开放亦融合,于是便孕育出至今为世人啧啧称道的魏晋石柱。南朝萧景墓神道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柱头圆盖饰有莲瓣纹样,圆盖之上仁立着一只仰天长啸的小辟邪,虽历经千年沧桑,但依然可见其质朴生动的魏晋风骨,对此小兽的来历存在两种论点,有学者认为是印度佛传的产物,也有学者认为其就是我国本土的瑞兽形象,虽诸家观点不一,但其却是对明清华表望天犼的出现奠定了雏形。

至唐宋,木质华表柱头出现了木杆立鹤的形式,北宋画家张择端在他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两端各画立了一支木杆,木杆上各自立着一只鹤。此外在唐诗宋词中也有大量关于“鹤归华表”的描述。足可论证这种木杆立鹤形式于唐宋之际的普遍。唐宋石制华表多现于陵墓神道,只是柱头除李渊献陵墓华表还保留着蹲兽造型外,其余的皆改为雕刻简单的宝珠或荷瓣莲花状,立兽的圆盖也简化为八角圆环状。

直至明代,华表柱头重新出现了神兽并命名为“望天犼”,此兽非狮非犰,体态与无翅的辟邪相近,天安门内外的两对华表因其神兽朝向不同,还流传着一个民间说法,其中说天安门内的一对神兽面向宫内,曰“望君归”,天安门外的一对神兽面向宫外,曰“望君出”,寓意提醒古代君王上要勤于料理政事下要体察民进百态。而托兽的圆盖则演进为带有仙人传说色彩的承露盘,盘身刻有莲瓣纹样,束腰做宝珠串联。

纵观“望天吼”造型的由来,柱头之物虽斗转星移、几度变更,但大多反映了平民的朴素愿望,“木杆立鹤”表达百姓对世事沧桑的感概,“神兽天犼”反映百姓期盼明君的夙愿,包括陵墓华表的莲花结顶,也表达了百姓对帝王升天后的祈福祝祷。这与诽谤木立木之初补察时政、泄导民情的深层寓意是不谋而合的。

魏晋萧景墓表柱            唐李渊献陵表柱              宋永定定陵表柱          明天安门前表柱

图1 石表演进图

2 擎天云盘

柱端云盘是明清华表特有的构建,但其出现却绝非明清匠人的突如其想,早在汉代交午木便展现出这种柱端形式。《古今注》中对交午木的形式和用途有着详细的记载,其中说汉代交午木的形式为两块横木十字行交于柱头,形似花朵,又如同春秋时期的桔槔(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立于道路的交汇处用以表识衢路,同时又是王者从谏如流的代表。在魏晋南北朝的石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交午木的具体形式。这种十字交叠横木造型,便是当今云盘的雏形。而在此后华表自身对一元素的继承却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唐宋之后木质华表逐渐与牌坊中的乌头门和棂星门走向结合发展的道路。棂星门初称衡门,是极为简易的门的形式,至唐宋与木表结合发展为乌头门,《营造法式》中有对乌头门的详细记载,称乌头门历代有三个名字,分别为乌头大门、表楬(即华表)、阀阅(官宦人家门前记载功德的柱子),今称之为棂星门。在唐宋出土的石刻纹样和史书线描中我们可以看到乌头门的演变样式及它的立柱与交午木的结合关系,如图三。至明清,棂星门发展为石制,柱头横木发展为云盘,云头向中而云尾向外,同样的造型手法也出现在明清华表柱端,与棂星门的云盘相比无论是朝向还是造型都是如出一辙。因此关于二者的相互借鉴关系一直存在模棱两可的说法,笔者认为片面的说谁解构于谁,未免有失偏颇。棂星门的起源虽得益于木质华表,但后世发展有条不紊,一脉相通,尤其是对木质华表交午横木造型的传承较华表柱更为清晰而确凿,它们应是一种借鉴到被借鉴的逻辑发展关系,就如同表亲兄弟,如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交午木柱曾立于交通要道用以表识衢路,在它的演进过程中不仅有自身的继承也成就了衡门到棂星门的步步推进。如今柱头云盘早已没有了表识衢路的功能,却也徒添了华表柱擎天入云的磅礴大气。

3 云龙缠柱

维克多雨果曾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细看天安门前的华表柱身,一条升龙绕柱三匝与于云海之间,绰约生动,跃然飞舞,可谓我国石雕中的寓意精品。华表的这种寄托性和寓意性的功能,就源于它的另一个古老的身份——图腾柱。从华表的字面意思来讲,华字初文象征一种羽葆羽饰,表通杆讲,那华表本意即为一种饰羽之杆,这便与华夏民族古老的尚羽文化有关。后《洛阳伽蓝记》有记载华表刻凤似欲冲天式,华表刻凤并不稀奇,尚羽的华夏子民曾视凤凰为主导神物,可见历代华表柱都是人们寄托对心中神灵信仰的载体,如今,龙图腾已然取而代之成为中华文化的突出符号,那么这千年图腾柱的柱身身自然也被大气磅礴的龙图腾所盘踞了。

除了石柱的图腾外,从北齐定兴县表柱至明清表柱,柱身普遍为八角棱柱,现今天安门前华表虽柱身虽雕刻复杂的云龙图腾,但依然可见其八面棱角,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何而来的呢?笔者认为它与华表柱原始功能中“观天相知节气”的作用有关,古人立一表柱于地面,通过观察它在太阳之下的日影距离及方位来推算时气,就与“圭表”一般,是最古老的测量天气的工具。古人在一个大圆内等距分成八段,分别标记为春分、秋分、东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为了测算日影方位时的明确性,因此讲将柱身设计为八角形。同时太阳历中表示年的符号也是八角形,八角形是光芒普照大地的象征,现如今的八棱柱身也使华表看起来更具内力筋骨。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重要思想最多的被镌刻于石材传承,石材历久弥坚,我们才得以窥见历史的斑驳痕迹。云龙图腾是历史赋予华表应有的内涵与体现,是亘古不变的信仰传承。

4 八角须弥

华表柱础于魏晋至唐宋变化不大,底端方形石台稳固地基,上托环状柱础雕纹样修饰,雕刻形制也比较统一,多为形制简单的仰伏莲瓣,当然也存在个例,南朝萧景墓石柱柱础方形石台上托一环状衔珠双螭柱础,对此继承的也有唐代的李渊献陵墓华表,但都未脱离上圆下方的柱础组合形式。

如果说之前柱础的仰伏莲纹只是佛教文化不胫而走的猜想,那么明清华表的八角须弥则直接嫁接了佛教基座的意形,须弥座源于印度佛教,象征稳固与独尊。以天安门华表的须弥座来看,自上而下总共分为6层,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角。其中上枭雕刻伏莲瓣,下枭雕刻仰莲瓣,上枋和下枋分别雕刻八面云龙图腾,束腰八面刻有横龙纹,棱角刻有升龙纹,雕工细腻,不可小觑。须弥座外有方形石栏,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矗立着一只小石狮,朝向与柱头石犼亦是相同。

八角须弥座连接着柱身和云盘,形成了华表柱上、中、下的完整视觉展示,置身于其中,不觉其有仰观于天,附查于地的博大胸怀。

5 结语

从木杆立鹤到神兽天犼,从交午横木到云盘擎天,从图腾木柱到云龙缠柱,从方圆柱础到八角须弥,华表柱五千年的沉淀与演进,可谓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集大成者。

参考文献:

[1] 李木新.晚唐苦吟现象成因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173-175.

[2] 朱大银.“苦吟”含义寻绎[J].黄山学院学报.2012(06):63-65.

[3] 陶.唐代诗人多苦吟[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02):79.

[4] 朱明秋.雕肝呕肺究为何?——寻韩派诗人苦吟的原因[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版.1996(03):32-40.

[5] 王亚平.苦吟重估[J].中华诗词.2005(09):38-45.

[6] 王伟民.花木杂咏二首[J].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2004(07):47.

[7] 徐东林.“苦吟”与语言美刍议[J].中州学刊.2007(02):251-253.

[8] 王变琴.论孟郊苦吟的题材取向[J].名作欣赏.2008(15):107-110.

[9] 赵荣蔚.论晚唐“苦吟”的内蕴流变[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06):125-129.

[10] 李贵.在诗歌的家园里栖居——晚唐体苦吟的意义及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03(02):141-144.

[11] 痴宾.“苦吟”与“诗有别材”[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2

(05):28.

猜你喜欢
华表柱础云盘
由诽谤木到华表
云盘不再单打独斗,阿里云盘生态体验
天安门前留笑影
唐代宫廷建筑柱础石探析
编辑精选APP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绍兴地区传统柱础样式演变及保护研究
云端难题巧解决
阿里发布SSD云盘 性能大幅提升
南汉国宫殿十六狮柱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