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世东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事业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还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音乐鉴赏具有直观的感受力,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音乐的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主体性发挥,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学生鉴赏力;培养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及内涵的认识、理解、鉴赏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要采取演唱、演奏、欣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主观情感体验上,应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人们生理上有意或无意的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音乐所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这离不开音乐自身的美。而音乐美是最为独特的,不需要外来修饰的,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直观的心灵。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独有的形式及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目前,我国现阶段将音乐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益于健康的激素,起到调节血量和使精神细胞兴奋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同时,好的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不同的音乐呢?譬如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听悲伤音乐,在欢乐地时候喜欢听欢快的音乐,在热恋的时候喜欢浓烈的情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聆听轻柔美妙的轻音乐。原因就在于音乐作品通过美妙的旋律表达各种情感,如悲伤的、欢乐的、愉悦的,愤怒的等。人们通过聆听音乐,达到精神、心灵上的一种共鸣,从其起到对心灵的慰藉和滋养,抒发出一种特定的情怀和感情。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提高大学生情操的原因所在。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带给我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比物理教师那里获得的东西更多”。可见音乐对培养爱因斯坦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音乐在提高大学生思维想象力方面,也应该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开展教学前,针对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特点、具有的音乐水平和鉴赏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再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具体认知和理解特点,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开展古典音乐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有关古典音乐通俗性的教学,适当地对教学理论进行简易化处理,把教学理论同古典音乐欣赏结合起来。在教学教材选择方面,选择艺术价值比较大、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代表性作品。教学内容上应深入浅出,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通俗作品开始,然后到大型的古典音乐作品,教学难度从易到难,欣赏层次要不断提高。要先感性后理性,先听后欣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古典音乐同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欣赏能力。
(二)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欣赏音乐包含了音乐旋律、速度、情感及人生体验的欣赏,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应通过情景构建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欣赏,通过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时,首先在欣赏之前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将音乐的开始、高潮以及尾声部分进行讲解,通过对画面具体的构建,营造出一种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思考、去欣赏。或者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在欣赏音乐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欣赏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看法、心得与体会的方式,总结欣赏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在欣赏音乐中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朗诵诗歌、散文讲解以及多媒体与音乐并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音乐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的欣赏具有一种全面的心理体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文化背景
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如果连作品都不了解,那么也就谈不上鉴赏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欣赏着一面通过声音即对音乐本身的倾听,凭借直觉,对作品产生情感,另一方面,则空间比较广泛,即:通过了解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等等,来产生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实践证明:通过了解文化背景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做以阐述,或者让学生自主的收集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故事、信息等,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提升自我音乐鉴赏能力。
如:在学习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时,笔者讲述了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这部作品在号召青年走上救亡的道路,展现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因此,它音调高昂、节奏开阔,突出地表现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有志青年“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气势。在学习《孟姜女》时,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在欣赏我国古典乐器编钟、二胡时,以《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遭遇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趁势也欣赏了阿炳的作品,深化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了解。
(四)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关键
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学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如何激发出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只有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较好的完成音乐鉴赏课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只有在兴趣的催化下,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发掘出来,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鉴赏课特点,采取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鉴赏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似,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经典的作品而言,一开始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流行的、学生听过的、比较熟悉的作品来鉴赏,是非常必要的。
(五)教会学生如何聆听音乐
要想很好的鉴赏音乐,就必须会聆听音乐,如何聆听音乐呢?其一,在生活中,用心去聆听。譬如聆听创作于1925年前后的《春江花月夜》。在聆听其第一段——江楼钟鼓时,有这样一种意境: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于江头尽处的阵阵箫鼓,接着优美如歌的主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春风拂涟漪的秀丽景色呈现在眼前。只有在生活中认真的聆听,仔细静心的聆听,才能有这种感受。如果心存杂样,左顾右盼,是很难走进音乐的中心去感受音乐的意蕴的。其二,要带着问题去聆听。听一段音乐,应带着些问题例如这段音乐是什么体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何,音乐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去聆听,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学会听音乐,从而学会初步的鉴赏音乐。
(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八)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力的产生
升华音乐鉴赏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而这一切需要学生有着加强的音乐鉴赏能力,换句话说,诱发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产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升华结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研究的过程,我们从事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与学生协作、共同发展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中国音乐学.2014(06)
[2]王希.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0(07).
[3]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3)
[4]杨延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教学探讨[J].音乐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