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江苏宜兴的紫砂陶艺开始于北宋,历经磨砺兴盛于明清两朝,于当代再放光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上,宜兴的紫砂陶艺术自诞生起就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经过历朝历代的前辈匠人的不断创作,已经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技艺手法。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紫砂壶的造型整体离不开美观大方、功能合理、使用舒适、赏玩与实用兼备,并紧密的与当代的饮茶文化结合在一起,符合现在尚壶、爱壶及玩壶者的要求。
随着当代紫砂陶艺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紫砂工艺者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逐渐成为陶艺创作新的窗口,每一个制壶者都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不同理解来完成作品独特的个性诠释,从而形成一些与传统器形风格迥异的当代壶艺作品,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有别于传统,却以独特设计理念彰显个性的时代。这一点,在花货的创作及塑造上更为明显,因为传统光素器的制作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方能从简单的线条中提炼出个人的精华,从而以同样的形态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然则花货不同,花货造型本身多变的形态便决定了其是一种更加容易展示个性的舞台,制作时手指的习惯,曲线弯曲的弧度,镶接的角度所造成的不同,都会被花货形态本身更加放大。
花货是一种以艺术的角度回归自然来展现自然美的器形,以壶形立一小片天地并引人入境,将人引入一种充满艺术美感的美好想象之中。这是创作花货的一种基本思想,这在筋纹器中尤其体现的明显,以这件《瓜趣》来说,该壶以纯粹的自然田园风味入壶,身筒模拟瓜果的样态,把握其形态的特点,勾勒出一派乡村田野的淳朴气息。
不过以常人所熟知的瓜果造型作为素材是相当常见的,人们在欣赏这一类作品的时候,久而久之便会感觉疲惫,也许有一部分人会对原汁原味的自然之物情有独钟,但亦有些会不仅仅满足于这样呆板一成不变的造型延续。所以在这件《瓜趣》壶上便增加了一些改变,该壶全身塑造成了一只成熟的南瓜,饱满丰厚,憨态可掬,鲜嫩可爱。瓜身的曲线自然随意,壶表面成功的模拟出了南瓜表面那种并不彻底的圆润,棱线繁多而不琐碎,由壶盖、壶口及至壶底,流畅分明的展示出了一囊囊的瓜瓣。
壶嘴如新芽缠腹,瓜藤则弯成壶把,其上抽出一枝卷曲的瓜蔓,叶脉分明,如同从瓜果上生长出来的一般。至于壶钮则采用了雕塑的手法,塑造了一直匍匐于桔梗嫩芽之上的田鼠,鼠首望天,憨态十足,加上些微的五色土点缀,仿佛置身于田埂乡间,更加使人觉得妙趣盎然。将以上的这些局部创作结合为一整体,壶的形制俏丽,工艺精巧,拙朴中又隐含隐隐约约的妙笔恒生的画境,抒情的色彩,烂漫的表达,朴素而真挚的构思,严谨的制作,都在造型中相互统一。这把壶外形亲近自然,让人感受到乡村田园生活中的亲切感,并且很好的塑造了南瓜与鼠的形象特色,脉络清晰,形象逼真,满溢的田园情趣让人感觉亲切而又温和,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共鸣。
“瓜趣”即田园之趣,而田园之趣自然是指田园中的生活,将陶艺引入生活即是将艺术引入生活,《瓜趣》壶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味塑造了一副引人入胜的自然画卷,以小境入大境,遐想连篇。从制作这件作品也让人清楚的明白了花货的表现手法也和其形态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并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是包罗万象,多方借鉴,善于取长补短,吸收融合。通过对每个面所展现的不同的南瓜形态进行一点一滴的刻画,修饰,并且要同时关注这一部分的变化对整体气韵的影响,在整体和部分的相映关系中完善塑形。对于不同的花货素材,要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其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其美。因此,紫砂技艺应该是博采众长的,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在修饰不同的部位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在锻造不同的风格时发挥不同的想象。
宜兴的紫砂陶艺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宜兴紫砂陶艺的创作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预料到在可见的将来,随着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创作元素将会融合到紫砂陶艺中来,而我们作为紫砂陶的制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更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分析那些元素中的美,并且加以提炼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紫砂艺术作品。紫砂是传承的,亦是开拓的,艺术创作的道路是艰辛的,也是永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