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祖国,我生命的土壤》是维吾尔族著名西部诗人铁依甫江·艾利耶夫在1962年发表在《新疆文学》期刊上的一篇热情礼赞民族解放和新生活的政治抒情诗,这位伟大的维吾尔族诗人将他全部强烈的赤子之心贯穿于诗歌的字里行间,如同怀抱着“红日的黎明”一样写出了这首激越澎湃、情真意切的动人华章[1]。诗中长句式的安排,相对整齐的诗行,高亢激越的音调,使诗作具有一种强烈、雄浑、奔放和不可阻挡的气势。[2]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感不只表现在字面上,其中还有非常丰富的深层含义,在所有少数民族诗人歌颂的政治抒情诗中,这首诗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铁衣甫江;《祖国我生命的土壤》;内心情感;爱国情感
一、深厚的爱国情感在诗句中的表现
《祖国,我生命的土壤》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与诗人的“良心与生命浑然一体”。铁衣甫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反复吟咏的主题是追求光明,呼唤黎明,要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勇敢奋斗。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新时期开始创作的,这时期的诗作多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讴歌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与新生活。[3]如《心里话》、《祖国》等等,具有时代气息和很强的思想性,表达时代情感和人民的心声,此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祖国,我生命的土壤》。
全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一至四节,抒写诗人与祖国,即与母亲的关系,因为“母亲”的哺育,党的指引,才使诗人成长为一名歌唱祖国的歌手,诗人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如同“灯蛾迷恋光明”,哪怕“一分钟”也不能离开母亲一般的祖国。[4]
第二部分为五至十节,表明祖国有诗人“汲取”不尽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明珠”、“拱璧”般珍贵美丽的土地和赛过“圣水”的涛涛江河,它们是滋养诗人生命的土壤。诗人用西部地区特有的宝物作为比喻,显示出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和维吾尔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真挚的热爱,表明即使诗人在异国他邦,即使能“享用王侯的袍笏”,诗人也不会离开母亲、不会离开祖国的怀抱的决心。
第三部分为十一至十八节,集中写诗人与祖国同仇敌忾的心志,以及诗人对妄图颠覆祖国的敌人还以“利刃”的勇气。诗人以铿锵有力的声调表明要与祖国患难与共,“即使处于艰难踬仆之中”,也决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对那些诬陷、诽谤祖国的“负心之徒”,诗人也要直唾其面,痛加斥问。还表明愿意为母亲一样的祖国流血流汗,要用自己的胸膛抵御进攻她的“寒冷”。“当母亲亲昵的称我为‘心爱的儿子的时候,诗人感到‘这深沉的母爱更为温存!”。[5]
“祖国的恨就是我的恨,祖国的爱就是我的爱”,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诗人的豪迈与气魄。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也深挚的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但是诗歌中多用象征,表现着一种压抑之中的张力,这是内地诗人诗作中常有的特点,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诗中都是象征意象的深刻表露,虽然这种意象也隐藏着“人类的精神”,[6]但是相对于西部诗人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直抒胸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束缚和压抑,因此,当我们读铁衣浦江这首诗作的时候,会有一种无拘束的热情洋溢的情感充实内心,如《祖国》中,诗人怀着感激之情写到“祖国,自从我来到人间,我的喜怒哀乐就与您紧紧相连,您对儿女的辛勤哺育和爱抚,一息尚存,我将永远铭记在心间。”[7]这种直抒胸臆的诗句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觉自己站在新疆这片地土上感受着少数民族实实在在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加激动和热泪盈眶。
第四部分为十九至二十二节,诗人写自己愿意做一匹骏马,为祖国背负重担,“负载驰驱”,与“伟大的母亲,共有一条命,共有一颗心!”这是整首诗的结尾,再一次倾吐对祖国热爱的肺腑之言,表达烈火般的真情。诗人对敌人鲜明强烈的憎恨,对维护祖国统一的赤胆忠心和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8]正如公刘所说,“这些诗句是如此集中、突出、强烈、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忠诚和热爱,他唱的是自己的心之歌,丛然屡经风雨,这颗心始终像神话中的花朵,从未凋零”。[9]
铁衣甫江的这首诗作,在投身于现实反抗斗争中,摆脱了个人精神危机,并进而用自己的诗歌服务于革命的需要,[10]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别具一种刚健、粗犷、壮阔的力的美,以及历史沸腾时期的昂扬的激情。之所以有如此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是因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新疆的和平解放,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的铁衣甫江深深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得到土地后的欢悦和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11]由此才怀着感激之情,诚挚表达自己炙热的爱国情怀,其真诚的情感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政治抒情诗漫天飞的诸多诗作中保有了一份纯真,因而独树一帜。
二、真挚的赤子之心在动荡形式中的表现
通过深入探索挖掘诗人发表诗作的年代与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了解到,诗歌写于1962年的6月,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正在发生剧烈的动荡,外国反动分子乘机在我国新疆疯狂的进行颠覆活动,他们制造谣言,蛊惑煽动,妄图扰乱人心,欲把新疆从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在这严峻的时刻,处在漩涡与逆境之中的诗人抵御了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怀着火一般的激情和山一般的决心,写下了《祖国,我生命的土壤》这首诗,“给反动分裂分子们以有力的回击,使不明真相的人擦亮了眼睛”。[12]虽然迫于形势的压迫,一些话语需要运用强烈的对比和生动贴切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道理和情感,化作符合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抒写出来,[13]但是依然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
《祖国,我生命的土壤》这首诗是大时代阶级斗争的“疾风狂雨”,是诗人强烈的内心独白和政治宣言,表述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在当今时代分裂势力依然强大,国家处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这首诗代表了西部少数民族同胞的心声,能够引起内地同胞的共鸣,因此诗作发表后产生了巨大反响,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深远意义,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参考文献】
[1][3][7][11]夏冠洲.新疆当代文学史·诗歌卷[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21-26
[4][5][8][13]李云忠.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当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75
[6]杜衡.《望舒草》序[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54
[2][9]公刘.《铁衣甫江诗选》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5
[10]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28
[12]丁凡.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04
作者简介:张群(1989,5)女,伊犁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