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意识形态是确立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为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员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途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根本的价值指引作用。执政党建设是培养中国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的重要途径。执政党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使中国共产党员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执政党;建设;实践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研究项目、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4YJC710026)、2013-2014年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课题编号:B16011614105)和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课题编号:AEA120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金伟,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1-0026-02
党政领导思考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背景及特点
1. 案例式教学法的背景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由英国学者贝雷斯(Byles)试行于法律教学实践,而后由美国学者郎代尔推广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法学教育界。曾为纽约州律师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1826-1906)在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倡导案例式教学。他在亲自编写《合同法判例》(Selection of Cases on the Law Contracts)一书中,主张以学习法院的判例为重心,不断锤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所谓案例式教学。他在课堂上一般利用试探问答和提出一系列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对当日指定的案例做详尽分析,并设法让学生掀起热烈的辩论,让参与讨论的学生必须对每一件案例的事实了如指掌,并能够对它进行评价。
2. 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也日益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然而,案例教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外延应该有多广泛?在这方面,教学实践领域和学术界尚未达成学术共识。不管如何表述,大多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其基本点有:
(1)以案例为平台。案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案例展开。一方面教学内容是实际情景的描述或者展现;另一方面学习过程是讨论、分析,即案例不仅包含疑问,也包含解决疑问的方法。“以案例这一经验性资料作为教学基础,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法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多角度地运用案例,让学生在案与法的融合中充分感受、理解、运用法学理论”。
(2)综合且复杂的问题。通过仔细且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构建出该案例所需要引出的知识点及其理论框架,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员能够逐步认识到即便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案例当中,也充满着非常复杂同时也是十分综合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也不是一望即知的,因此学员们必须通过多次的讨论来厘清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员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情景进行分析,对问题做出思考,展开讨论,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学过程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总而言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4)动态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虽然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但由于有学员的广泛参与,使得教员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立刻感知到学员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的差别,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某些内容可能会进行强调;又或者可以根据课堂内的参与情况调整教学的进度和节奏,从而获得更多的参与度。
二、党校教学的特点
党校作为党委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必须要把握培训的特点,发挥优势,才能完成好党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1. 培训对象
(1)年龄。省级党校的培训对象大多是县处级的领导干部,这些学员的年龄基本上处于35~55岁之间。这使得他们会更为周详地考虑问题,也更愿意在平衡各种利益之后才做决定,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学员拥有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之处并不是让他们记住多少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让他们掌握某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2)个人经历。作为县处级的领导干部,大多数的学员都拥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对实际工作、理论政策、各种发展中的问题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看法。这就要求党校的培训工作必须契合广大学员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论和理论,来应对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冲突。
(3)受教育水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也由最初的大专,到本科,再到硕士。这种变化对党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具备了更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这也使得他们所面对的矛盾越来越富有争议性,也会越来越触及改革的核心。因此,党校的教师必须对国家的政策和方针有着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才能在面对争议性问题时发挥出党校这个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2. 教学内容
(1)以专题为核心。党校教育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培训的内容上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般的学历教育强调理论及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党校教育则强调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差异就导致了党校中不会出现像普通高校那样长达数个月的独立课程,相反党校教育往往采用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2)以理论为框架。党校教育强调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说完全忽视对学员的理论提升。事实上,理论教学是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而存在。上文我们分析了党校学员的特点,指出他们来到党校主要是想通过对有关理论的学习,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便研究和解决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对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3)以实践为支点。绝大多数的县处级领导干部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他们认为工作中有时感到难以突破的最主要原因是理论功底不够和操作能力不强。这代表了学员对现实问题的强力关注和对能力提高的迫切期望,因此我们需要将培训与学员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自己对未来事业的思考和基层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普遍性和适用性,从现实出发,以实践过程为支点,满足学员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4)以参与为纽带。学员在党校培训期间是全脱产式的,因此他们对于党校的培训方式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学员们虽然认同党校教师对于理论和知识的直接讲授,但同时也越来越欣赏参与性强的创新性培训方法。他们更希望获得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体验,让他们通过个人与团队的智力活动去探索和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党校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权威。
三、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1. 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
(1)有明确的教学主题。每一次案例教学都是为了实现其教学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必须要首先明确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明确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我们的教学主题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开始案例教学前的首要问题。只有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的案例,才能制定我们的课程大纲,才能够设计我们的提问。
(2)有深入的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是一种有效提升学员参与程度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员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方式。首先,由教师提供案例相关材料,向学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让学员讨论分析案例内容,寻求案例的结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这种方式更注重学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而非最终的结论。其优点是让学员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对案例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3)有无私的经验分享。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多年的行政经验对于党校教员与学员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因此,让学员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分享个人的成功经验,既能让党校教师在没有深入第一线的情况下获得绝佳的素材,同时对于其他学员而言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绝好机会。
2. 开展教学的几种方法
作为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过程,我们提供给学员的是争端、问题、选择以及信息,希望学生找到解决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案例中的信息提出行动方案。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方法开展这一过程:
(1)由理论框架展开。县处级领导干部作为主政一方的基层官员,制定和执行适当合理的公共政策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而如何制定和执行一项“好”的公共政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由理论框架展开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我们首先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例如,在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公共价值、政府能力与公众的支持三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将会对公共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属于理论性的知识点,而学员往往并不掌握这些知识,因此需要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之前将这些知识告知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随后才是针对案例向学员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这种方式下,学员往往不会掌握太多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员在对讨论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将较为轻松和顺利。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学员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他们往往可能羞于参与讨论,以避免暴露他们的缺陷或是不足。因此,采用这一方法时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课堂的破冰。
(2)由案例本身归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管理和提升行政效率是其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此针对提升行政管理能力的案例教学过程,我们往往使用一种由案例出发,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来获得如何提升行政效率的方法论。
当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开展案例式教学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提升管理和执行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当我们的学员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学员的背景知识并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我们只需要将案例直接交给学员,让他们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然后寻找我们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然而,正是由于学员都是富有经验的管理者,那么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员往往可能会面临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不同的学员纠结于自身的实践经验而引发直接的争论,这不仅会打乱整个教学节奏,更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二是这些学员尽管富有经验,但可能并没有按照教学主题进行讨论,甚至可能会忽视教员的引导。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
(3)由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现实当中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这当中可能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让学员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采取案例和理论相互印证的方式将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不仅关乎民生,同时也关乎官员的职位。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开展案例式教学不能单独地讲理论或是分析案例,而是必须要不断地在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之间进行转换,带领学员剥离出首要的矛盾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思考相关政策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冲突,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对于教员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员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当中的种种矛盾,同时也要求教员能够深刻地领会当前的有关政策,并回答在这样的政策下如何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现实矛盾的不确定性,这往往也就意味着最终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员对整个讨论和分析过程能够进行非常好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案例讨论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案例讨论与理论知识之间并不是完全分离和对立的。案例讨论和理论教学同为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案例讨论侧重实践,它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述概念结构和理论,使学员最终能掌握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 学员讨论与课堂引导之间的关系
实施案例教学,教员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员要指导全班讨论案例,并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向及教学目标,同时向学员提出问题并不断挑战他,迫使学员不断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另外,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教员应注意认真倾听,并对符合主题的回答进行记录,同时对偏离主题的回答进行引导。这样,不仅教员可能也会受到学员的启发而获得新的信息,同时对于学员而言也是一种尊重、一种无形的激励,从而刺激学员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中平,于永安,李涛.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4,(8).
[2] 彭华民主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责任编辑:吴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