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霞
摘 要:孩子的世界绝不是非常简单的,他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所谓的“人际关系”,孩童之间的情谊,或敌或友,是在对玩具、食物、朋友的宠爱的争夺中逐渐建立并稳固的。当幼儿受到外界刺激影响时,能利用自己的内因有效调节心理状态,并实施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环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幼教工作者应着重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幼儿;区角游戏;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73-01
在区角游戏中,我观察到下面两个情景。情景一:4个孩子选择了叠高区,其中3个孩子聚在一起玩常规玩法,只有圆圆一个人默默地在一旁一步步地往高处垒着。情景二:游戏场上,两个男孩把材料一个个平铺在地板上,把养乐多瓶当围栏,摆成了一圈,一会儿发现瓶子不够了,一个小男孩跑到圆圆这边看看,然后拿了几个小瓶子跑回他们的“阵地”,圆圆见后大声叫道:“那是我的瓶子,快还给我!”接下来一阵大哭。
圆圆性格稳重,一向遵守游戏规则,但缺少创新的勇气,不敢尝试新的玩法。孩子有从众心理,具有好奇心,喜欢新鲜的玩具,两个男孩子的玩法对圆圆来说是一种新玩法,所以圆圆立即就模仿着玩了。然而,孩子间的争抢也因此而爆发了。一般来讲,孩童之间的情谊,或敌或友,是在对玩具、食物、朋友的宠爱的争夺中逐渐建立并稳固的。孩子间争抢玩具、吵闹是常有的,他们对资源进行争夺和分享,并不断转化“敌人”和“朋友”关系,这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有关,在家中的“皇帝”地位及年龄特点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我们也能看出,这种情况还与他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关,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自我协调沟通的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并善于分析与反思。区角游戏发现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创新的一面,也意识到区角材料的投放要充裕,面对孩子的争抢,要适时介入,授之以渔,相信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更具交流价值,对老师个人的成长也有促进意义。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有如下三个策略。
一、旁观代替独裁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去尝试探究。当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能仅仅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而要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去沟通、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及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上述案例中,我始终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不急于当“秩序警察”和“裁判员”,既不袒护,也不斥责,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孩子发生矛盾时,教师出面虽然会很快调停孩子间的冲突,但是这样做无助于儿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自然关系。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安全前提下做一名观察者,给孩子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
二、分析代替武断
1. 正反分析,宽容对待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判断“肇事者”是有意或无意,如:刚才是怎么回事?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他还打过别的小朋友吗?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你不小心撞过他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经常欺负其他孩子;也许他只是无心之举。如果是无意的冲突,就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是有意为之,也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
2. 情感疏导,建立社交
要培养幼儿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首先要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如:表情,说话语气等)。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化敌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断言“他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和他玩了”,即使他真是一个爱犯错的孩子,他们也可以成为朋友,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建立社交。
三、自护代替他护
很多时候,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侵害时,就会告诉老师。老师通常没时间应对每一次的矛盾和争执,即使老师有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孩子处理每一次争执,但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孩子获得的只是求助这一种解决方式,而这种方式是被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也经常会失效,被动求助的意识会给孩子未来的处世观造成很大的困惑。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而积极的保护——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会沟通和协调,才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技能。作为教师——孩子的支持者与指导者,面对争抢,要理性对待,更多地要授之以渔。
当孩子遇到冲突,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协商解决,这样孩子就有机会理解和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理解他人的心理,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想,从而学会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中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当然遇到“开战”时,孩子首先要尽量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遮挡、躲避等),然后再向成人求助。我们不鼓励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处世方式,也不赞成武力相向的“勇敢”。这样,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响时,幼儿就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性。
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幼儿能利用自己的内因有效调节心理,并实施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环境,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幼教工作者应想方设法着重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高媛媛.关于区角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