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6-12-12 13:58王燕
成才之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能力培养儿童

王燕

摘 要: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教师应把握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从而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儿童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培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37-01

儿童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是社会稳定和祖国不断强大的基础保证。在儿童的成长经历中,早期同伴的交流和认知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儿童未来心理特点和性格养成起到引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加强儿童时期同伴交往能力,不仅可以提前深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综上,在儿童时期加强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是关系祖国未来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把握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目标

1. 培养儿童交往能力,强化社会亲和力

良好的与人交流相处的能力不仅是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而且也是保证人愉快生活的前提。加强儿童时期的同伴交往能力,在儿童时期就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思维、提高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能力,一方面可以锻炼儿童之间的团结合作的意识,提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儿童内心对他人的信任,消除自闭而形成儿童内心孤僻狭隘的性格,促使儿童的内心世界向着博爱、团结、互助的健康方向发展。

2. 促进儿童思维、语言的发育

交往是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言语或者行为,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针对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性反应,是对思维和语言的一种应用和练习。在儿童时期,注重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儿童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的不断交流。在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交流者之间需要不断地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达到彼此领会的目的,并不断激发彼此之间的思维细胞,既能锻炼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心理和语言的发展。

3. 塑造良好心理性格

儿童时期是人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一个人在儿童阶段没有玩伴,总是处于自闭孤独的成长环境中,就极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并会逐渐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常形成。如今的大学生都是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但是在面对一些挫折或者打击的时候,却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想法。很多的调查显示,这些大学生在儿童时期普遍缺少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经历,他们在长期自闭、孤僻的童年生活中缺少自我疏导和向他人倾诉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独自闭的性格,很难经受挫折和打击。

二、落实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措施

1. 创造儿童彼此交往相处的环境

培养儿童同伴的交往能力,需要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同伴之间的交往和相处的外界环境(外界环境包括父母、老师、社会群体的共同作用)。在学校内,教师可以组织儿童之间进行游戏或者活动,鼓励儿童积极与自己的同伴互相配合、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竞赛,在激发儿童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充分理解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体会互相帮助的乐趣,从而促进儿童之间的同伴交往。在家庭中,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的做人处事原则,倡导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例如,教师可开展“邻里乡亲同出游”的活动,在加强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的同时,在儿童的内心深处埋下博爱、善良、互助的种子,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交往。在社会中,要积极倡导言行榜样,就要求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宽容、互助的精神状态,让正能量始终围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为培养儿童健康交往树立榜样。

2. 鼓励儿童交往,增加儿童同伴交往信心

有些儿童从出生就决定了具有比较活泼、热情的性格,容易与人相处;有些儿童则有比较腼腆、内向的性格,不太愿意与人交流。儿童本身的性格特点可能与自身的生活背景或者家庭背景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培养儿童的交际交往能力,就要积极了解每个儿童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然后因材施教。对于比较内向和腼腆的儿童,教师要积极鼓励,增加他们与小伙伴交流的信心。比如,教师可开展一些互帮互助课外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并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儿童不要嘲笑他人,要有宽容博爱的心胸。由于儿童的内心都比较善良而且单纯,所以教师要在拉近他们距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的素质不断提高,人际交往在整个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与人之间能够平等、互助、自由、博爱地相处,加强个人交往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儿童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培养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和博爱宽容的胸怀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中华复兴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儿童的内心世界,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培养儿童同伴交往能力,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03).

[2]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能力培养儿童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