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爱勤
摘 要:文章主要论述教育步入“微课”时代后,给学生带来的喜:学生可以更好地平等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但也有忧:存在有预设没生成、有碎片没系统、有移动没支持等问题。
关键词:微课;移动学习;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43-01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发起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大赛活动。于是,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微课”浪潮。
一、微课给学生带来的喜
(1)平等学习。微课以网络和移动电子终端为技术支持。只要设置网络和电子终端设备,无论是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在偏僻的山村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微课学习。因此,微课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突破困扰我国教育多年的顽疾——教育不均衡最核心部分即优质师资的不均衡。而移动网络和电子终端设备相比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师资投入,成本更低,建设速度也更快些。所以,可以说微课创造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2)自主学习。微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自己搜索所需课程,自定步调进行自主性学习。微课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当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产生遗忘,或做作业遇到了困难都可以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控制播放,可以随时暂停,多次播放,反复观看,以确保达到对课程内容的完全掌握。
(3)移动学习。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使用方便,学习者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查阅教案、课件、习题、教学设计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还可以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 如电脑、手机、MP4等) 上实现移动学习。
(4)快乐学习。微课不一定局限于视频格式,可以是音频、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但“微课的核心资源或最重要的载体是‘微视频”。而视频是情境最真实、信息量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它使用的是视听语言,不像文字是抽象概括的,也不像图片是静态画面。微课直观形象、新颖灵活,学习者自然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5)高效学习。根据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心理学相关研究也证明,这个时间长度非常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都要45分钟左右,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过高,阻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因此,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使用微课,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微课给学生带来的忧
微课以其便捷化、生动化、实用化和移动化深受年轻的教师、学生的青睐。在我国,微课毕竟处在探索阶段,是个新生事物,同时微课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有其不能避免的问题。
(1)有预设没生成。生成是师生和生生在互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产生出来的。笔者查看了中国微课网,发现是一节节课堂实录,是对真实完整课堂教学进行的课例拍摄录制;中智微新创新教育社区的微课确实是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学的一段视频记录。前者有“随堂练习”和“课后答疑”环节,后者有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但都没有即时生成性,互动性也较差,缺少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氛围(这种交流不只是语言,还有情感、肢体语言的交流)和现场的即时碰撞所产生智慧的火花。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大多的微课只能称作一种新的可视可移动的教学资源,只能作为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的一段学习材料。
(2)有碎片没系统。微课学习是一种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就像没有串联起来的单个珍珠,没有项链的功能和价值。短小精悍是微课的优点,但也是其短板。微课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呈现形式上,有时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微课极有可能会让学生得现代人的普遍病症——阅读浅层化、惰性思维症、思维碎片化、注意力匮乏、信息娱乐化。因此,微课需要走向微课程,只有开设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程,才可使学生既能基于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的学习,也能选定某个学科、专题开展连贯性、完整性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而不只是获得零碎杂乱不成体系的知识。
(3)有网络没支持。中国移动互联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超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是,一般学校和家长都反对学生使用并携带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因为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监控能力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笔者在所在学校发放“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为高一学生,时间2014年6月30日,共发放492份问卷,回收有效卷478份。在第6题“你上网时,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题的调查中,学生选“娱乐(打游戏、聊天、看影视)”高达82.22%,远远高于“学习(查资料、解决疑问和观看教学视频)”的27.41%。另外,目前的微课资源应用情况也很不乐观,在第4题“你知道什么叫微课程吗”这一题三个选项中,学生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分别为28.87%和48.54%,共76.41%。因此,微课建设必须与应用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微课的应用注定是个死穴。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04).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