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5-04-29 00:44:03韩旭东杨韬李俊鹏
成才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工科培养模式

韩旭东 杨韬 李俊鹏

摘 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08-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创新主体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现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曾隶属于行业部门管理,其学科专业主要服务于该行业,因此,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学科优势,成为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铁路行业特色和丰富的工科人才培养经验的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轨道交通行业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和基础。目前,学校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茅以升班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际化、工程化、差异化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逐步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一、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1)我国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行业特色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影响工程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工业化进程是推动或制约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在,我国尚处于未完成工业化又已开启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这一特殊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行业部门的现实存在。行业院校要继续保留在工业化进程中仍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业教育特色,又要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宽基础、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我国行业发展对于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各个行业都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而行业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就急需支撑行业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人才,尤其需要高水平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3)我国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的工程教育虽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和“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都是行业院校进行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西南交通大学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及特点

(1)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在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我们以工程科学为主线,不断强化工程实践,按照本科和研究生贯通的培养策略,采取“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实践训练”的分段培养方式,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发扬行业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良传统与优势。通过高校、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秀、人格健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3)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特点。1)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广。要培养学生既拥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拥有相关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能力突出、素质较高、善于创新。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构和传授,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达到较高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能,使他们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3)上手快、后劲足。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要求,而且还需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以应对未来的工作需要。4)通专结合。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西南交通大学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创新培养模式。根据新的形势,对原有的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贯通培养的原则,实行弹性学制,将学生的培养分为本科-硕士(学术型,最短六年)、本科-博士(最短八年)两种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既有阶段性又有连贯性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校、企、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的模式;对于特殊人才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应采取个性化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还可采取专管与共管相结合的培养管理模式,如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实施大类培养,到了大学三年级以后至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由学生的专业所在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

(2)新三段式学习的构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学习内容可由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训练三部分构成。1)基础学习:学生在前两学年不分专业,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实施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和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数学、物理、计算机和外语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还可开设工程概论系列课程,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学生将来的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2)专业学习:利用二年到三年时间,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科研素质。学生按选择的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教师应将该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以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3)科研实践训练:以半年时间为最小单位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设置实践训练,利用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工程实践现场、实验室科学研究等手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重品格、厚基础、强实践、善科研、求创新、国际化”的思路,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贯通培养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行业特色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还要统一规划、分层设计,应注重本科生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各培养环节的衔接与融合,要保证课程体系及知识模块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和综合性,并将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4)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在继续加强建设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高水平的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校的行业传统优势和资源,建立现场教学、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体,通过高校、行业和企业的紧密协作,依托我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科专业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要求青年教师参与联合培养体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及现场教学工作,以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和科研能力。校企联合体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或国际工程实践的合作协议书、制定企业阶段培养标准、落实企业阶段培养计划(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研)、明确并执行企业阶段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等四个环节来保证培养质量。

(5)实行国际化培养。1)双语教学:采用不间断的双语教学,将外语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国际项目交流:拓展与国外院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依托与国外大学签订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为学生赴国外游学或定期交流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3)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经验,充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将国际化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4)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应选拔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出国考察学习、同企业交流、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工程能力的素养。5)工程训练的国际化:通过校企合作、行业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到国外的高水平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工程训练的机会。6)开设小语种第二专业:根据行业特色及行业需求,开设行业需要的外语语种,如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第二专业供学生修读。

(6)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业务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对教师采用“多聘制”,以学校各学院骨干教师为主,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学生授课。应建立一支专任与兼任教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师相结合、国内与国外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应选拔高水平的教师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同时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专家及科学家为兼职教师;出台具体管理办法,以建立教师工程背景培训的长效机制;利用校内岗位培训来加强工程及科学研究人员的培训;同时,还可派教师到企业及科研机构挂职锻炼,或派教师赴国外进行科研及工程项目考察;要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和科学研究项目;学校也应制定相关的奖惩政策;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习导师;真正贯彻实施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度。

(7)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学校针对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不断完善目前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立足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的,通过两级管理、两级督导、三级保障,有效实现导向、监督、诊断、调控和激励等功能完备的质量保障系统,以持续提高我校本科教学的质量,逐步形成我校科学、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

(8)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学生优选机制,从每年新入校的全校工科学生中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行培养,严把优秀人才入口关;并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导师加辅导员制的学生管理;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实行个性化培养和弹性学制;同时,还应组建教授团队以把握办学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科研;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

(9)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加大学术活动的力度,从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鼓励各专业的学生开展学术活动,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文化氛围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未.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培养拔尖人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Z22).

[2]刘圣汉.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10(01).

[3]刘微.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1-09-28.

[4]叶险明,魏海香.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的科学阐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7).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工科培养模式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6:02:03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成才之路(2016年27期)2016-09-30 16:09:02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0:25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2期)2016-09-22 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