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29 00:44陈美红
成才之路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育因材施教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作为教育家,孔子育人无数,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梦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传统教育思想,对后世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循着孔子的教育思想足迹,在教育的路上圆梦。

关键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35-01

一、“有教无类”的爱是教育的灵魂

“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应享受教育,不管学生聪明还是愚钝,美丽还是其貌不扬,富贵还是贫困,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爱每一位学生。“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把“仁”播撒在教育中,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导读》)孔子说自己主动送来十条干肉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哪怕只送十条干肉的人,孔子也“未尝无诲也”,不论贵贱,孔子一视同仁,都愿教他。何况,领着国库工资的教师,更应该不遗余力地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然地把欣赏的目光投放到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身上,而多数表现一般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应有的关注,特别是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孩子。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一下观念,自觉关注落后的学生。三年级刚开学时,班里转来一名男孩子小J,这是一个腼腆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愁眉苦臉的,还经常在课堂上抽泣。显然,他不适应新的环境,无法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我上课的时候注意到了他,有些简单的问题,就鼓励他回答。下课时,我走下去与他聊天,叫同学们和他一起玩。渐渐地,笑容在他的脸上浮现了,课堂上看到他自信、积极地发言了,他的成绩也突飞猛进。

当欣赏的目光洒下的时候,投一束到落后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能让每一朵“花儿”都鲜艳无比。

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孔子的教育对象是“无类”的,但是他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却有针对性,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材施教”就是指要承认并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区别对待,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深入了解,知道学生的特点。孔子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还曾说:“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导读》)所以,孔子会仔细观察他的学生,掌握学生的天赋、气质与性情。孔子指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导读》)孔子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孔子与学生的问答中,出现令公西华纳闷的场景。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导读》)孔子根据弟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像子路这样的勇者抑之使之谦和,像冉求这样的怯者激之使之勇敢,显示出一个大教育家的风范。正是承认学生的志向不同、性格差异、智力不等,孔子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出了各有所长的贤人。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每一个同学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举一反三,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冥思苦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内心有所表达而又不会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方位,他不能因此推知另外三个方位,便不去教他。(《论语导读》)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得到知识,不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和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动脑并获得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今社会,信息量如此之大,传播手段如此之快捷,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莲叶青青》时,课堂上教师就以一个问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祖母是个慈善的人”,让学生们自主探究交流。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做批注、小组交流,体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整堂课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体验。

总之,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今天的我们仍要汲取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好下一代。

参考文献:

[1]鲍鹏山.论语导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美红(1982-),女,福建南安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