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凤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焦点和难点,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命题式”、“模仿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于突破“被动学习”的陈旧框架。当代学生积极活跃,丰富多姿的新型思维,需要教师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写作灵感和兴趣的激发,只有想象,只有生活。
作文课的时间到了。我们班在干什么?
同学们没在教室里,也没拿纸,大家三五成群地在教学楼后面的河边上、草丛中、田地里在捞蝌蚪,捉蚂蚱,挖蚯蚓,喂小鸟……你看同学们那种开心和投入已经摆脱了教室里背书做题的沉重压抑,完全回归了活泼的天性。“好玩,美丽的大自然!”“幸福,这样自由又丰富的课题!”而我呢,作为一位布置指导作文的老师,此时就只需跟同学一起“玩”,或四处走一走,问一问:“喂,小伙子们,姑娘们,怎么样?开心吗?找到、看到了什么?能发现、总结出几点,给大家说说”……
半小时的游戏很快结束了,接下来返回教室的“讲述”和“动笔”可想而知那是多么流畅,多么热烈。仅20分钟,一篇篇构思新颖而生动的作文草稿,雪花般飘落在我的讲桌上。
“让某同学把他(她)的大作给大家读一下。大家选一选谁的最好,谁的最美?哪一段写得好,哪个词用得妙?如果是你,会怎样写?广提建议,共同修改。”
这就是我下一堂课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可以想象,一堂畅所欲言、层层推进的作文课会是怎样的情景……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写作应该是人们感情的真实流露。若要文章好,作者必须有生活的深刻体验。而爱,那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博爱,就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说、有想象、有构思,有头绪,也能让他们写得真实又有意义,还能出好词、出好句,是一鸣惊人的源泉。
蒋同学,谁也不会想象一位身患癲痫病,被医院鉴定为弱智的11岁孩子,能够对我们班的作文课如醉如狂,不敢相信她能写出一篇感人作文和朦胧的小诗。
那是在我接手新班不久的一次班会上,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与其更好地沟通,也是给他们当一个自我修养的表率,面对全体同学,我对自己的性格和前段时期的工作进行了检讨和自我批评。面对全体同学,我对自己的性格和前段时期的工作进行了检讨和批评。面对我的坦诚,这些朴实幼稚的孩子不但没有对我产生丝毫轻视,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我更大的尊敬。他们把我当成了最真诚的亲密朋友,下课后大家把我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夸起了我的优点。“老师,你不要说你的缺点,我们也有缺点,以后我们也要像你一样努力改正。”“老师,我喜欢上你的课,你要永远教我们……”
听到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正在这时,想不到坐在墙角一向默不作声的蒋同学两眼直直地看着我,看着大家,终于她大胆地站了起来,走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看了好半天,终于大声地说了一句:“李老师,你好像妈妈,你最漂亮。”
短短几个字,发自一位智障孩子的口,我终于忍不住将她像亲生女儿一样搂了在怀中。“蒋同学,你更漂亮!你不但漂亮,还聪明。”接着我把目光投向同学们,用号召般的口气说:“大家看,蒋同学开始聪明起来了,谁能帮我说一说她身上还有哪些优点?哇!教室里像开了锅似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滔滔不绝地数说了起来。
同学们的情绪异常高涨,大家憋着一股强烈表达的欲望,正在这时上课铃响了。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作文课,作文的主题就是“伟大的爱”。接着,不到半个小时,同学们交上了一篇篇充满激情的美妙作品。蒋同学,这个过去连写字都费劲的小女孩,第一次写出了一篇200多字的感人文章。
接着,我把她的文章在学校小广播站播发出来,并给予她表扬和鼓励。从此,蒋同学和其他同学一样,天天盼着作文课,有时间就查字典,选词汇,读名篇。
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能写出40多篇很像样的作文。在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之中,我班被学校选送上级评选的15篇文章中,有9篇获得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纯朴的。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正是与他们最近的人——教师或父母的影子相同的。要想做一位能影响孩子的人,就先自己当一把孩子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