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涌
新课程倡导理想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应当在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双向交流、平等交往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功感受及价值体验。教师则应放低身段、立足生本,营造适合师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对学”和“群学”活动。然而,当下教师课堂强势仍十分明显,影响着课堂生态系统的有效建构,消弱了课堂系统的活力和强力。
一、教师课堂强势的现实表现
1. 强势导学,单向操控。在“先学后教”的大背景下,导学案正规模化流行,但大多数导学案的研制和使用往往是由教师主控,包括学习目标的拟定、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时间的限定、学习方法的选定等均由教师设计,导致前置性学习变为课前做规定的习题,课上汇报预习结果,课后再完成下一步导学题,整个学习过程被导学题牵着鼻子走。
2. 强势牵引,亦步亦趋。教师习惯以单一的传授方法,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独占课堂话语权,逐步成为主角,每当学生出现相异构想时,教师往往墨守教案,把学生们的思维牵引入预设的套路,刻板地引导课堂教学的走向,对学生思维的粗暴干预挫伤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 强势安排,空有形式。在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中,成员的搭配、角色的分配、主题的确定、时间的安排,往往均由教师决定。学习过程中少数人撑场面,多数人旁观陪学的现象屡见不鲜。不管合作进程如何,一到时间就草草收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空有形式,并无实效。
4. 强势评价,伤害自尊。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和消极行为,一些教师往往通过权威和纪律来规训,维护教师自身的语言和知识权威。对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的评价,教师也常失之偏颇:听到优秀的反馈,夸誉过度;遇到错误的回答,简单否定。强势评价伤及学生的自尊,更引起师生间的对立情绪。
二、削减教师课堂强势的主要策略
笔者认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关系源于对生命的信任、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不同的见解和宽容一时的不足,学生才能体会到人格的尊严,获得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幸福。因此,消减教师课堂强势,是构建师生生态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策略为:
1. 相互理解,真情关爱。于漪认为,爱学生是教师从教的黄金法则。霍懋征、斯霞等教育名家在师生交往中均充分体现尊重、关怀、民主、宽容等价值品质。因此,爱学生是师生生态关系建构的先决条件。现代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一方沃土,应该为每一颗种子提供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生长节律,当学习的主人,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种爱,表现为师生间的思想相交、心灵相通、意义相生。
如果教师能怀着一颗为人父母的心,对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倾心呵护,设身处地地关注他们的原有水平和境遇,那么教育中就能少一点因呵斥、惩罚、逼迫、偏见等导致的压抑、烦躁、逃避和厌学。因此,真情关爱带给学生的是不同寻常的心理感受,既能让他们体会到教师使命的神圣,又能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辛苦。这种“同理心”带来的是师生双方思想、状态和处境的相互理解,能促进师生主体精神品质的和谐共生。
2. 尊重学情,顺学而导。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应基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内在需求。不管是学习前置,还是课中、课后导学,都应发挥“导学案”助学、诱学、导学和辅教之功能。学习前,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并分析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制定学习规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学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并适当拓展延伸知识和能力。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还给学生,才能彻底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形成和谐的师生生态关系。
3. 智慧应变,灵动生成。教师灌输和强迫学生接受知识,无法使知识学习转化和生成新的意义。众所周知,师生交往中,学生在课堂上灵光一现的某一句话语,旁逸斜出的某一种思维,可能极具研究和讨论的价值。教师应以高度的教学智慧,重新定位教学重点,并通过即时的、自主的、合作的、互动的学生研习,让师生间流畅自如的应答改变一堂课,引领一堂课。有时,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智慧同样会即时生成,这种潜在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优化组合,促进师生的思维在交换中融合,知识和信息在互动中重建。 (下转 115页)(上接 77页)
著名学者肖川先生认为:“在新课程所倡导的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既作为人,又作为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从而表现出主体行为特征。”因此,为了生成良好课堂教学生态和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和引导,让学生的相异构想、灵动思维在这时瞬间迸发。
4. 导评结合,评价激励。钟启泉教授认为,学习评价和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实践,而这种实践是旨在支持学习的。因此,课堂评价应与学习整合,客观地分析学生回答的问题和参与的活动,正确地判断学生有否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进入深层次的思维,并通过引导、反思、激励,使动态的过程评价成为师生和生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可贵生命历程。
为了防止学习心理进入灰色地带,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切忌作一言堂的评判,应通过口头表扬、认同学生观点、归纳和适度阐发、对学生表示感谢、提出正确观点等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方法、成果等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下进行反思,促进师生、生生间思想、知识和信息的多向交流,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和提高操作实践能力,以增强合作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