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

2015-04-29 00:44:03陈肖
成才之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好奇心引导保护

陈肖

摘 要: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引导其转向学习兴趣。

关键词:科学;好奇心;保护;引导;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40-02

初中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好奇心是人类探求新事物和认识自然界的动力,也是各项创造和发明的源泉。同样,好奇心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学习科学课程时,会对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并引发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然后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最终树立科学态度、建构科学知识。因此,如何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 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近年来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当学生因为好奇心对科学知识或科学事物产生某种疑问时,便会主动进行仔细观察和全面思考,并最终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因此,保持好奇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课上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此时必然提出很多疑问:“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为什么要装满水?”……这样,教学的目的就达成了,教师也顺利引出了课题。

2.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倾向于认识获取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它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保护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朝着良好兴趣的方向发展。因此,保持好奇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电磁铁时,教师播放电磁起重机和电磁选矿机的视频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加以提问:“这些机器是如何工作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接着必然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新知识、钻研新事物,并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3. 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并维持一定时间的有效注意和关注。一旦学生对某事物产生好奇心,就能促使大脑快速运转,思维激发,产生更强的接受能力,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科学原理。因此,保持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了电动机后,教师布置课外调查,举出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电动机,并说明是直流电动机还是交流电动机。此时学生刚刚学习了书本知识,对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持有极大的好奇心,肯定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它能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然而,好奇心也会因其本身特点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好奇心存在的问题

1. 好奇心缺乏指向性

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特别是七年级新生,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和现象都表现出好奇,却没有明确的指向,看似学习激情洋溢,实质对所有知识点都停留在表面阶段。例如,七上科学第一节介绍各种自然现象时,虽然没有给予具体说明,但学生几乎对所有内容都表示出莫大的好奇以及充满想象。其实,这种情况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深入探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好奇心具有被动性

凡是新奇的事物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说明好奇心的引发主要依靠事物的新奇特点,所以,好奇心处于被动地位。一旦事物不具有或学生意识不到新奇点,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化学模块的复分解反应时,对于反应类型的讲解不再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而是通过微观离子的组合角度来解释分析,学生很难意识到这些反应规则的新奇迷人之处,便会感觉所学的知识枯燥乏味,缺乏好奇心。

3. 好奇心具有不稳定性

好奇心在很多时候起源于疑问,一旦疑问被解答,好奇心也随之消失。所以,好奇心来得快去得也快,很不稳定。一堂科学课中,学生可能会经历好几次好奇心的跌宕起伏。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的课上,学生因为覆杯实验而激发起好奇心,随着讲解的深入,学生渐渐对大气压开始熟悉,伴随的是对大气压好奇心的减弱。这时,做一个漏斗中不落的乒乓球实验,学生又会对大气压的其他特征重燃好奇。

4. 好奇心有一定年龄限制

在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反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学生的好奇心在一点点减弱。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就很难使用一个单纯的新奇事物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寻找更加积极明确、稳定持久的心理因素,帮助学生保持一种探究事物的良好心理倾向。那么,这就是兴趣。兴趣不会随着疑问的解答而淡化消失,相反还可从中获得满足而使兴趣更加浓厚。与好奇心相比,兴趣有着更好的品质,它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树立价值观的更佳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做到为科学教学服务。

三、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1. 创设问题情境,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指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通过设疑或举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疑问产生好奇心,再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深入思考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教师将这些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切实感受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爱上科学,爱上学习。例如,讲授升华概念时,教师以生活中的樟脑丸为例,提问樟脑丸久置之后消失是怎么回事,接着追问固体物质能否直接变成气体。这时便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演示碘单质的升华实验,学生兴趣盎然,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解决了刚才的问题。为进一步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设置课外问题情境加以拓展,如收集日常生活中其他升华现象的例子。

2. 活跃课堂气氛,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综合心理状态,它对教学效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妙趣横生、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大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对学科的兴趣。相反,在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很难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激发好奇心,形成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一课中,教师可以如此提问:“你们养过或看过哪些宠物?请你说说它们有哪些常见行为。”此时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必然出现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局面。这比起直白的灌输传授,显得更加有效、更有意义。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小组探究、电教媒体以及翻转课堂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由于学生缺少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生活经验,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动画和视频,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科学知识。

4. 树立远大理想,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好奇心是直接的、暂时的。要培养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发展学生高层次的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例如,在学习生命科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如调查当地水土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在理想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渐渐转化为学习兴趣,从而发挥更持久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德忠.学校科学教育中如何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J].科学咨询,2014(27).

[2]唐新安,傅冬霞.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J].科学教育,2008(01).

[3]严云达.浅谈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时代教育,2014(06).

猜你喜欢
好奇心引导保护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17:59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做设计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07:19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2:51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