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丹?孟召坤?张一春
摘 要 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流程,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运用过程评价量规工具、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双向细目表、双向评等量表模型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成绩、学习态度与满意度以及学习反馈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师生交互、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混合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效果;中等职业学校;Auto CAD制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29-06
一 引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人人、wiki等)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混合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探索。所谓“混合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由此可知,混合学习强调将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使用人数多、运营成本低、信息推送精准、形式内容多样等优势,该平台面向公众开放,用户可使用QQ号码登录微信与其实现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的在线沟通交互。因此,本研究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探讨混合学习设计流程与实施过程,验证分析其学习效果,并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设计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混合学习设计主要参照黄荣怀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框架”,设计工作大体可以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如图1所示[2]。
(一)前端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中专四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Photoshop、3ds Max、ArtiosCAD等课程,为“AutoCAD制图”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绘制的实例均来自日常生活,因此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班级43位学生网络学习条件进行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拥有智能移动设备,97.6%的学生手机中装有微信软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方式感到很有兴趣。
2.学习目标分析
该课程共48个学时,其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几大类:一是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掌握AutoCAD制图的一般操作方法和技巧,理解各种操作命令的方法作用与内涵,熟记操作命令的快捷口令。二是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掌握AutoCAD制图的思维方法与基本思路,提高自己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形成团队意识,主动与成员开展沟通与交流。
3.混合学习环境分析
对混合学习环境的分析主要把握课程教学所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课堂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的教学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活动为中心,教学材料仅局限于教案、书本教材、以及离线计算机设备;虚拟学习环境则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一系列学习支持,主要包括群发消息、自动回复、消息管理、用户管理、素材管理、统计分析与高级设置等功能。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
1.学习过程总体设计
课程的学习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完成理论讲解、操作实践、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四个学习任务。课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功能完成对新内容重难点的告知、视音频学习资料的分享,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相应的理论基础,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课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与学生操作为主,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讲解,解惑答疑,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实践,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布置作业,同时发布相应的操作视频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也可使用一对一消息回复功能及时解决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此外,教师建立微信群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与资源共享。
2.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学习主要包括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包括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小组协作、交互评价等,课后学习则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巩固复习知识难点,一对一寻求教师帮助,协作解决难题,以便完成个性化学习及小组学习活动。
3.学习资源开发与设计
学习资源包括书本教材、操作文件以及在线学习资源等。书本教材包括教师制作的PPT、授课讲义以及《AutoCAD快速入门与技能训练》一书,操作文件主要由网络下载及教材光盘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需要设计开发的文字、图片、视音频材料。
(三)教学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协作能力、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评价的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课程考核评价是通过纸质试卷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纸质试卷的考点主要依据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层次进行设计,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活动组织评价,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与满意度,对学生进行访谈收集教学反馈。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实施
根据上述设计流程,2014-2015年第一学期在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AutoCAD制图》课程开展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实践。该课程的学习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导入、学习活动与考核评价三阶段。
(一)课程导入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功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课程的评价方法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方法等。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提前告知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明确课程学习思路与流程,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流程是:学习主题发布、学习任务实施、学习信息整合、学习成果展示。
(二)学习活动
1.学习主题发布
学习主题发布是学习活动的首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学生陈述活动的主要目标,以便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功能在课前告知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开展课前预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应的操作步骤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形成更为直观、生动的理解,成为学生试图突破的标准尺度。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分享至好友圈、微信群中,方便小组成员开展协作学习,增加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在课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略有难度的作业,依据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
2.学习任务实施
学生可在课堂面对面学习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在线学习的环境下完成,有两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功能,结合教师课堂讲授,运用头脑风暴、尝试问题定义等方法,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协作学习,学生也可根据分组建立微信群,将相关材料与资源分享至微信群中,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需各自给出解决方案,说明小组协作中扮演的角色。
3.学习信息整合
该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补充。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师生时间安排的不一致,教师很难与所有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在线交流方式成为了首要选择。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微信群中进行问题探讨与小组交流,学生可通过自动回复功能查询知识点,也可通过点对点交流向教师寻求帮助。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教师和同伴的及时帮助,也可对知识进行建构实现学习信息的整合。
4.学习成果展示
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是对整个学习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学习成果与教师、同伴共享,在汇报、讨论学习成果的同时,接纳同伴的建议,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建构与升华。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阐述学习成果,总结学习过程和听取教师反馈。
(三)考核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教师自行设计的《AutoCAD制图》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进行评判的。《AutoCAD制图》学习过程评价量规的设计改编于网上探究活动成果量规[3],并根据学习目标、学生水平、实际教学情况设定各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交互效果 1.5 对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帮助很大 对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有一定的帮助 对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帮助不大 对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没有帮助
2.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的成绩由纸质试卷的分数决定,笔者根据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分别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5个层面设计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活动组织评价
活动组织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的态度与满意度进行分析,运用访谈法收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反馈。问卷的设计参考了Keller关于学习动机与效能的ARCS模型,并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包括专注(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四个维度。访谈法采用半结构式的方式,通过访谈提纲对学生提问,访谈内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学习活动的组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学习评价体系的制定。
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习过程评价
“AutoCAD制图”课程教学结束后,课题组组织43位学生进行了自评与小组互评,利用EXCEL对每项指标的平均分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平台使用”这项指标的总分分值最高(9.33),说明学生都能够熟练操作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展混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合作创新精神”这项指标分值略低(6.38),表明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仍需进行监督与管理;“出勤记录”这项指标分值为6.5,教师评价的平均分数远低于学生自评分数,可见中职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是很强,任课教师应加强与班主任沟通协作,以争取课堂有效学习时间。
过程评价成绩的人数分布较合理,90~100分的人数占班级名额的6.9%,表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与同学、教师积极开展交流互动;70~90分的占全班人数的53.4%,说明大部分学生平时表现良好,基本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在同学及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愿意进行交流互动;60~70分的人数占27.9%,说明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小组协作能力较弱,不善于在线沟通交流活动;而11.6%的学生过程评价成绩为不及格,说明他们根本不重视课程学习,学习态度散漫,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与干预。
(二)课程考核评价
1.卷面成绩的描述统计分析
卷面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水平。数据显示,学生卷面成绩最大值为95,最小值为55,平均值为82.42,标准差值为9.81,说明学生水平差异略大。由于职业学校管理制度不严,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学习习惯长期存在问题,因此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学生成绩分布相对合理,总体学习水平较高。
2.综合达标程度分析
综合加权得分率T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T值越大,则学生综合达标程度越高,当0.75≤T≤1时,表示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4]。依据表2中所提及的AutoCAD制图试题双向细目表,计算出学生对该课程各单元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达标率,数据显示学生对《AutoCAD制图》课程各单元的学习内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3.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根据对43位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基本特征参数的计算,利用平均分X(82.42)和标准差S(9.811)给出的X-S平面分析模型[5],如图2所示。学生课程考核成绩(82.42,9.811)处于第四象限,虽然整体处于平均水平高、相对集中的状态,但由于标准差(9.811)略小于10,表明了存在一定的低分生。分析表明,低分生的存在与个人学习特征有关,意志力薄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中无法获得乐趣与成就感,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改变其学习态度与习惯,使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与突破。
(三)活动组织评价
1.学习态度与满意度问卷调查
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教师向全班43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共41份,有效问卷41份,其中,男生18人,女生23人。
根据ARCS模型的4个维度,共设计13个问题。按照双向评等量表模型将问题的性质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在SPSS 17.0中进行统计整理得到如表4所示的数据。根据公式Fi=∑aj nij/2N[6],在专注、相关、信心、满意四个维度上的得分率F值均为正,表明学生对《AutoCAD制图》课程的学习评价相对比较高,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有较高的认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得到了教师及时的反馈与充分的鼓励,并对课程的评价方式与实施效果感到满意。
A2、C1的F值均低于0.4,说明教师仍需要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资源的建设,在符合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力求学习资源的有趣性和生动性。同时,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偏差,教师在课外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访谈法
从班级选取4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分别用A、B、C、D 4个英文字母表示。访谈方式主要采用半结构式,围绕学习活动的组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学习评价体系的制定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提问。访谈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资料记录与归纳,如表5所示。
访谈结果表明,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效果反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虽对课内外的学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与监督,但仍然存在个别学生偷懒,团队任务分配不到位等现象。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并未能组织新颖的学习活动方式,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基础偏差,对难点内容重复讲解和演示,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资源存在很多不足。推送内容应按章节进行分组,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学习资料应以视音频资料为主,有利于学生模仿练习;添加快捷回复关键字,提高查询效率。第三,学生对师生交互方面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师生交流氛围、态度、频次上。第四,学习评价体系受到了学生一定的认可,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整体上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极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小组协作任务分配不到位、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资源分布无规律等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7]。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监管力度,提升学习内容的资源质量。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的表现不能仅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教师还需委派表现优秀的学生对个别成员进行管理监督。同时,教师应开发具有趣味性的学习资源,以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
尊重学生对小组角色的选择,及时推送课堂疑难问题。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角色与任务的分配都由教师指定,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将角色扮演的选择权转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与性格特征自主选择任务。同时,教师应作好相应的课堂记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疑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整理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定期整理与推送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完善关键字回复功能,通过视音频等形式呈现学习资源;在开展小组互评时,采用匿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客观。此外,将上机操作练习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的评定中,健全该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参 考 文 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1-16.
[3]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1.
[4][5]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68-172,175.
[6]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6.
[7]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