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考察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

2015-04-29 18:37:22徐学绥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高职生心理健康

徐学绥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对682名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归因风格倾向于内控归因,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父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内控归因风格呈显著正相关,内控归因风格对心理弹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高低心理弹性组在外控得分上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应关注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正确引导养成科学积极的归因方式,重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弹性;归因方式;高职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56-04

一、问题提出

心理弹性(Resilience)又称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1],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归因方式(Attribution Style)又称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2],其作为人格特质的重要表现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与心理弹性紧密相关。

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3],广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总量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群体[4]。高职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信息获知广泛迅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文化,但他们大多数是高考场上的失意者。有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显著低于本科生[5],一般认为他们抗压能力、适应能力与挫折承受能力较差。因而把握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并结合归因方式展开分析研究,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关注高职生群体、把握其心理健康素质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高职生心理的健康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广东理学院随机抽取了14个班级共716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682名有效被试中,一年级学生249名,二年级学生162名,三年级学生271名;男生439名,女生243名;文科生349名,理科生333名;独生子女129名,非独生子女553名;来自城市学生255名,来自农村学生427名;学生干部207名,非学生干部475名。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RS)》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心理弹性量表(RS)共25题,分个人能力和对自我与生活的接纳两个维度,采用 7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量表得分分值位于 25 到 175之间,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强,总分>145为高水平心理弹性,125~145为中等水平,<125为低水平。《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题,分能力、努力、背景、运气4个维度,采用0~4的5级评分制,能力维度得分加上努力维度得分为内控归因的得分,背景维度得分加上运气维度得分为外控归因的得分,量表总分为内控得分减去外控得分,如果分数为正,则表明被试更倾向于进行内控归因;如果分数为负,则表明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外控归因。所有收集数据导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矩阵、因素分析、多元回归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特点分析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重视,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仍存在高职生不如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差、社会地位低等观念,因此,高职生想要改变现状、实现人生发展,更多地会选择靠自己的努力,用能力证明自己,在归因方式上表现为内控倾向。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处于弱势的高职生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安全感、关爱与重视,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建立在社会、学校、家庭、同伴和自身等保护性因素满足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力量以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

1.分别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为自变量,对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发现,男生心理弹性水平略高于女生,男女生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但差异不显著;非独生子女心理弹性水平高于独生子女,但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归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与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的内控归因倾向更强,见表1。这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独生子女没有那么优越,也更能理解父母,懂得分享与合作;来自农村的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略高于来自城市的高职生,两者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专业高职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比理科专业的要高,两者归因风格都倾向于内控归因,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的心理弹性水平比非学生干部高,但无显著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高职生在归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与非学生干部相比,学生干部的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更强,见表2,能够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生一般有上进心、积极主动、自信心较强、思维活跃大胆、适应性较强和交际能力好,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一般会高于非学生干部,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也会更强。

2.分别以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为自变量,对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心理弹性在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月生活费上差异不显著,在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组间差异检验及事后比较表明: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多的高职生,其心理弹性水平更高。对于离家在异地求学的高职生来说,通过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可以诉说烦恼,减轻压力,获得心理援助,因而其心理弹性水平会更高。

归因风格在母亲学历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父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组间差异检验及事后比较分析发现:一是二、三年级高职生的外控得分明显大于一年级高职生,一年级高职生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显著强于二、三年级高职生,这说明越是临近毕业,学生的外控倾向越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多数学生即将接受社会的检验,即使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等仍有诸多不足,也无力改变,因而把期待归于背景、运气上,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去掌握。二是父亲学历为初中、高中及中专的高职生,其归因风格的内控倾向明显强于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上的高职生,这可能是因为父亲角色对子女有重要影响,如果父亲学历不高,在学习、择业等方面能为自己提供的指导与帮助不多,那么学生会更倾向于靠自身努力。三是每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高职生的外控得分显著高于生活费在300元以上的高职生,月生活费为300~500元的高职生的内控倾向最强。这说明如果生活费太低,基本生活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学生很难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在掌控之中的;月生活费为300~500元的学生刚刚够温饱,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或实现更多的生活愿望,就需要想办法获得其他收入,比如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获得更多的生活费,这就让他们的内控倾向增强;生活费在500元以上的学生,生活压力比较小,并没有迫切的需要去通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以提高生活质量,即使有增加收入的机会,他们会表现得被动无谓一些,因而其内控倾向相对较弱。四是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在3或4次的高职生的内控得分是最高的,而每月与家人沟通次数在4次以上的高职生的内控倾向最强,且沟通次数越多,内控倾向越强。善于与家人沟通的学生,遇到问题一般不会选择遮掩逃避、推卸责任或怨天尤人,而是会主动大方地与家人倾诉、听取家人意见,先从自身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二)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分析

1.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

运用积差相关分析考察高职生的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内控得分、外控得分、归因风格(内控)呈显著正相关,外控得分与归因风格(内控)呈显著负相关。

2.归因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归因方式的三个因素(内控得分、外控得分、总分即归因风格)作为预测变量,以心理弹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作为显著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式,而外控得分因不符合进入模式的标准(F的概率值小于0.05)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对心理弹性具备预测能力,存在影响作用,而外控得分对心理弹性不具备预测能力,即不存在影响作用。回归方程为:心理弹性=101.913+0.389×内控得分+0.064×归因风格(内控)。方差分析显示变异量显著性检验的F值为29.795,p=0.000<0.05,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认为这个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对心理弹性来讲,这两个变量能预测 8.1%的变异量,其中内控得分的贡献率最大,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89。结果说明内控得分和归因风格(内控)正向预测心理弹性,见表4。

3.高低心理弹性组高职生归因方式的比较分析

根据心理弹性总分进行分组,总分大于145为高水平心理弹性组,总分小于125为低水平心理弹性组,然后对高低心理弹性组高职生的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低心理弹性组在内控得分、归因风格(内控)上无显著差异,在外控得分上差异显著,见表5,这样的差异说明高心理弹性组的外控得分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虽然两组都是倾向于内控归因,但外控性强的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明显要高些,可能是因为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背景或运气归因更容易释怀、更快调节自我以适应变化。

由归因理论可知,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时,会体会到满意感与自豪感,反之,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就容易产生内疚感和无助感。同样的道理,若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那么对其积极性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反之,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无奈与气愤,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可抗力,会严重降低个体的积极性。研究结果反映,高职生内控归因倾向越强(即倾向于将成就或失败行为都归结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其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可见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关系密切,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助于促进合理的归因,科学的归因风格也有利于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但是,内控归因倾向强,实质上也有可能无形中给高职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来说,一旦受挫或失败,他们更容易产生自责心理,甚至陷入自卑。因此,对高职生归因风格的训练指导不能简单划一,而应辩证分析具体情境或问题,进行全面、合理、积极的归因。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归因风格倾向于内控归因,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父亲学历、月生活费、与家人月沟通次数上差异显著;高职生心理弹性与内控归因风格呈显著正相关,内控归因风格对心理弹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高低心理弹性组在外控得分上差异显著。

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心理弹性水平的高职生能有效应对与良好适应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困境、创伤等,呈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应关注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调动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各方面力量,构建立体式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系统,其中要尤为重视家庭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归因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而会影响个体的后续行为,内控归因倾向越强的高职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弹性水平更高,应结合高职生归因风格特点,采用案例讲解、情景剧、团体辅导、强化矫正等方式加强干预训练,重视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归因方式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让归因方式成为心理弹性的一种保护性因素[5],这对于高职生优化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促进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Luthar S S.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Across Five Decades[M]//In Cicchetti D, Cohen D J (Eds),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Risk.Disorder,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Wiley,2006:740-795.

[2]Metalsky G I.Abramson L Y.Attribution style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M]//In Kendall P C.Hollon S D(Eds).Assessment Strategies for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1:13-58.

[3]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63-66.

[4]郭君君.高职生的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I,23.

[5]曹科岩.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7):136-138.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高职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18期)2016-06-07 06:16:46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奥秘(2016年2期)2016-03-23 21:59:37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