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新常态下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2015-04-29 11:37:08王建文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知识-技术-产品-产业-经济的周期越来越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知识产权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经济新常态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支撑、引领和纽带作用。高校是知识创新重要阵地,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找准新思路,谋划新举措。

关键词: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高校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3-0085-04

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体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在参与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完成了一大批可推广转化的科技成果,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权的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积极探索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工作新特征

(一)专利申请量会持续增加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都会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从而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申请量必然增加。为保持竞争优势,一些企业也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前沿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大批具有技术先进性的核心专利,巩固企业在新常态下核心竞争力。高校是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产出的重要创新源之一。

(二)知识产权运用得到加强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是有效途径,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管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三)知识产权竞争逐步加剧

“走出去”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发展战略。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必然引发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调整和知识产权竞争的加剧。伴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布局、对外合作与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遭遇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或许会越来越多。

(四)知识产权纽带作用明显

高校“2011计划”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必然要求加强协同主体间和区域间的协作,知识产权可成为协同、协作机制建设的重要纽带。协同体和区域间要实现协同发展,知识产权协作尤为关键,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秩序维护都需要知识产权的合作,需要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助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区域共同发展。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一)高校是知识产权产出高地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应用研究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30多万人,建在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的2/3以上,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的2/3以上。作为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正逐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申请逐年增长。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23.3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3万件,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专利授权14.6万件。高校及科研院所发明专利申请44.3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近40%,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1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近50%。[2]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

(二)高校知识产权资源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国内各高校专利申请的情况差距甚大,高校科技成果流失严重,高校的许多知识资产也未能被“激活”,专利实施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只有少数的重点院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专利的管理运营工作。相当多的高校无专门专利管理机构,无专人管理专利工作,也没有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成果流失相当严重,有的被校外单位窃取,有的随人员调配等原因化公为私,70%以上的专利被束之高阁。[3]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相关政策导向、激励机制还需细化。

(三)高校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

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率不高,主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教师重文轻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科技评价中地位不显。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当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中有不小的影响,它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发展,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难以推行,严重限制了中国科学技术象西方那样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道德生活中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不够,中国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不敢大胆追求自己合理的个人利益,严重影响了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

三、新常态下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一)更新观念,增强高校知识产权认识水平

传统经济形态不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工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达的工商业又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深厚土壤。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无需通过宣传教育之类的办法去培养的。而中国长期以来以内陆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有着“大一统”集权政体悠久统治的历史,这种政治经济结构形成了整体本位的民族传统意识,以集权主义、整体主义、平均主义为特征,没有产生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立法所体现的保护水平也迅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经济仍然不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从整体上说,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知识传播与新思想、新技术孕育者的高校,理应更新观念,优化科技评价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以知识创新产出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形态的科技成果引领技术创新,指引和巩固经济新常态。

(二)专业服务,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申请质量

目前,高校科技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体现在盖章、统计上,对知识产权质量水平基本没有介入,中国知识产权在许多领域的数量已居世界前列,但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强对科研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引导服务,使高校知识产权产出由追求数量向提质增效调整,通过服务引导,使科研项目实施起始,就形成尽快占领创新制高点和产业链高端的意识。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渗透到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中。比如科研项目立项形式多样化,但立项不需经过专利查新的情况没有变。根据公开文献的查新报告不能全面反映课题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致使有些科研工作一开始就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状态,由于缺乏新颖性,研究成果自然就成了学术垃圾,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专利,甚至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对专利文献查阅提供服务,改变选题立项先天不足的弊端,专利文献记载着各学科技术领域中从最初发明到目前每一步发明的全过程。在科研工作中如果充分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平均可以节约60%的科研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还没能做到合理利用专利文献,闭门造车的结果是浪费了人量的时间和科技投入经费。[4]另外,对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要提供服务指导,增强对成果的新颖性保护意识,我国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新颖性认识不足,高校科研人员为评聘职称以撰写著作和论文为“己任”,当科研工作刚取得进展时,就急于将其研制方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争相将研究成果“无偿贡献”给世界。申请专利的成果必须具有新颖性,如在发表论文、著作、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过早公开研究成果,将失去新颖性。

(三)加强管理,防止高校知识产权资源流失

目前,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没有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对知识产权是否申请、保护范围、保护经费等实质性内容都课题组化,造成职称专利、报奖专利等异化行为的出现,没有能体现高校作为知识产权所有权人应有的申请、处置、利用的权利和效益,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科技人员没有岗位,或在升等晋级、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毕业等方面不能获得应有的承认,造成高校知识产权隐性流失。高校人才的流动性活跃以及毕业生的毕业离校,也造成大量知识产权的直接流失。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评价体系,改善科技管理政策环境,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强化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用。

(四)加速转移,提高高校知识产权转化效益

目前,中国高校超过95%的技术转移是以合作开发和社会服务形式实现的,单纯的专利许可形式的技术转移比例很小,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条件缺乏,技术转移过程中需要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进入工程一线,为企业提供交钥匙工程,这是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的现状。高校科技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和企业自身技术消化能力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高校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

第一,要加强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为主要业态的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的技术转移转化高级专门人才,提高技术转移转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性引导。目前从国家到地方,科技计划政策性引导项目逐步建立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的政策导向。只要是涉及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项目,毫无例外的都要求以企业为主申报,并要求企业投入中试配套大部分资金,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校作为技术支撑。第三,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目前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多以跟踪仿制为主,企业对技术的认可是以国际上是否已经使用为依据,倾向于对国际产业技术的模仿而不是超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资金投入的风险。因此,越是原创性的成果越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在企业筛选合作单位阶段这类项目就已出局,高校原创性成果不能在最佳时机寻求到合作企业,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导致原创性成果束之高阁。政府以科技金融、鼓励高校教师创业等政策推进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是现阶段引导风险投资的重要手段,但距风险投资的市场化、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建立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创新、传播与运用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模式,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努力推动现代技术的交流推广、合作研究、协同创新、技能培训和信息咨询,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引领经济新常态,服务经济新常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伟武.如何克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EB/OL].[2012-12-14].http://theory.gmw.cn/2012-12/13/content_5998820.htm.

[2]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EB/OL].[2015-01-16].http://www.sipo.gov.cn/zscqgz/2014/201501/t20150116_1062609.html.

[3]王建文.关于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03-105.

[4]赵离钟,贾慧敏,陈佳,等.试论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3):304-305.

[5]蔺雷,吴家喜.科技中介服务论:服务链与创新链融合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Driven-Strategy and New Normality

WANG Jian-wen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 of 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 Strategy,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progressing in a high speed.Such phenomenon contributes to the shortened cycle of knowledge-technology-product-industry-economy,giving rise to the New Norm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Under the circumstanc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as the bolster,guidance or conjunction in applying 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stablishing Economic New Normality.Consequently,as the major sourc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obliged to adapt to New Normality,seek alternative ideas and devise advanced plans actively.

Key words:Innovation driven;economic new normality;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责任编辑徐晶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齐鲁周刊(2016年37期)2016-11-07 16:56:47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59:31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41:04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43:18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7:04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02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