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成
摘 要 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逻辑进程分析入手,从类型层次、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生源及就业去向来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表明,日本高等职业学校具有类型多样化、层次齐全化、目标限定化、课程设置以专业实践课为导向,学生来源多样化,强调对口招生,就业领域化且质量高等特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定位科学、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适应产业结构,促进了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 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结构;日本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8-0069-06
日本是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职业教育模式的三个典范之一,其职业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由学校教育、企业内教育和社会公职教育三大块组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学校职业教育是基础与核心,企业内教育是特色,社会公职教育是补充。职业教育高移化是国际职教发展的趋势之一,日本已将职业教育的重心从中等职业教育转向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将高等职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机构为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和技术科学大学。截至2011年,日本短期大学共有387所,在校生15万人,高等专门学校57所,在校生5.9万人,专门学校3266所,在校生65万人,技术科学大学只有几所,在校生5000人左右[1]。本研究从层次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生源及就业去向来分析其结构,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有所裨益。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沿革
日本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明治维新时期[2],1872年颁布《学制》提出国民实施职业教育,1899年颁布《实业学校令》提出建立各科中等职业学校,1903年颁布《专科学校令》提出增设各种职业科的高等职业学校,确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可见,日本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形成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学校在内的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令》改复线型的学制为单线性的学制,统一战前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四年制大学,即新制大学,把一部分不符合新制大学设置要求的专门学校作为临时性措施编为短期大学。被定位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之一”的短期大学是日本第一阶段的高等教育,是“大学的一种类型,即二分之一的大学”[3],但一直没有被赋予高等教育的地位,直到1961年《高等专门学校制度法案》从法律上确定了短期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短期大学兼有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始建于1950年的短期大学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端。根据1961年《学校教育法》部分修正的要求——设立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1962年,日本设立了第一批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其是3年制中等普通教育与2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叠加。高等专门学校的设立是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日本“单一化”高等教育结构彻底解体,标志着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壮大。1975年《学校教育法》修订后,从各种学校升格而来的专门学校被确定具有高等教育的地位,是高等层次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目前,无论从学校数还是学生数来看,专门学校都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绝对主体,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专门学校高等地位的确立标志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完成。1976年,日本为解决高等专门学校学生继续升学问题设立的技术科学大学是专门以职业教育技术开发为目标的新型大学,当时只设了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两所,后来又陆续设立了千岁科学技术大学、东京都立科学技术大学,还设立了技术科学大学院。技术科学大学与技术科学大学院的区别在于,大学院只从事研究生教育而大学既从事本科教育也从事研究生教育,技术科学大学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移化的产物,标志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日本短期大学高等教育地位的确立,设立专门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专门学校,各种学校升格为专门学校,新型的技术科学大学及技术科学大学院设立,这样日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极大促进了日本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分析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层次结构
1.类型结构
从实施机构财政来源的角度,可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其中财政来源于中央财政的为国立,财政来源于地方政府的为公立,财政来源于民间及私人财团的为私立。1950年,短期大学设立之初只有149所,其中,公立17所,私立132所,私立占88.60%;到2009年,短期大学有406所,其中,私立235所,占57.88%,短期大学从初设至今都以私立为主,私立院校占多数。1962年设立的第一批高等专门学校全部为国立,且全部为工业技术专门学校。2012年,高等专门学校有57所,其中,国立51所、公立3所、私立3所,国立占89.47%,高等专门学校以国立为主,国立高等专门学校占绝对主体。2006年日本共有2996所专门学校,其中国立11所、公立195所、私立2790所,私立占93.12%;2012年共有3249所专门学校,在校生为650501人,其中私立专门学校学生占96%,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私立专门学校都占绝大部分。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均为国立,但技术科学大学院以私立为主,2010年共有科学技术大学院28所,其中,国立4所,公立2所,私立22所,私立占78.57%[4]。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以私立为主,除高等专门学校、技术科学大学为国立之外,绝大部分短期大学、专门学校为私立学校。
以学习年限长短为依据,可将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为长学制与短学制两种,学习年限为3年(含3年)以下的为短学制,学制4年及以上的为长学制。长学制的有高等专门学校和技术科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学制为一般5年,也有7年制或9年制的。技术科学大学分大学部与研究生院(所有技术科学大学都设立研究生院),大学部学制4年,研究生院学制2年或5年。技术科学大学院只有研究生教育,学制2或5年。短学制的有短期大学与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学制2年,其专攻科学制一般为1年,个别专业的专攻科为2年,主要学习较高层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技术开发和创造型人才。专门学校学制以2年为主,但也有3年和4年的。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既有国立的,也有私立的;既有长学制的,也有短学制的,日本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满足了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见表1。
2.层次结构
日本短期大学学制为2年,相当于我国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1991年始短期大学毕业生授予准学士学位,2005年改为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短期大学设置专攻科,实施本科层次教育,毕业生等同于四年制大学毕业,可以获得学士学位。高等专门学校也属于专科层次教育,学制为5年,实行3+2制,前三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后两年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授予准学士学位,有些学校还设立了7年制专攻科,实施本科教育,属于技术本科,毕业后等同于四年制大学毕业,还有些学校设立9年制专攻科,实施研究生教育。这样,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内部就已实现了独立而层次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专门学校实施2~4年教育,2年制为专科教育,毕业生授予专门士称号,待遇等同于短期大学士、准学士,4年制毕业生授予高等专门士称号,并获得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技术科学大学分大学部和研究生部,大学部为本科教育,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研究生部既有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有博士研究生教育,毕业后相应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技术科技大学院只实施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授予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层次健全且层次特色鲜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以专科教育为主,技术科技大学以本科和硕士教育为主,技术科学大学院完全实施研究生教育。见表2。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构
日本《职业教育法》指出,日本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培养其社会适应性,使其成为优秀的产业人员,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文部省制定的有关章程规定,日本职业教育“教授专门知识和技术,培养各层次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是实践技术人才。日本《学校教育法》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目的有明确限定,在学校设置基准中对其培养目标也有所限定,且以“基准”为导向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如1961年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1976年的《专门学校设置基准》、1949年的《短期大学设置基准》都设定了最低标准。《学校教育法》第108条规定,短期大学以“深入教授研究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及实际生活所需的必要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其任务在于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普通的和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产业界所需的中级技术人才。在传授高深专业知识方面,短期大学与四年制大学的培养目标一致;在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技能方面,又与专门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似。《学校教育法》第115条规定,高等专门学校以“教授高深专业学艺,培养职业必要的能力为目的”,其培养目标是传授较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上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采用“毕业证书+资格证书”培养模式,培养以获得国家或专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为主,如日本舞鹤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广泛工程学基础和修养的、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创造力的国际性实践研发技术人员。《学校教育法》第114条规定,专门学校“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必要的能力,提高教养为目的”,专门学校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实施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的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水平为目的,培养专门领域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的中级技术人员。技术科学大学以职业实践性技术开发能力为主,培养科学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创造型和实践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技术者”。技术科学大学大学部培养“工业领域的中级技术人员”,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具有硕士、博士水平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研究人员(已完成两年学业,成绩合格而不想继续完成硕士课程者则授予学士学位)。见表3。
日本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齐全、清晰。以“基准”为导向,发展方向明确、具体、精细,短期大学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技术科学大学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技术者”,培养具有实践力、创造力的技术指导者,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围绕产业发展来培养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限定化,限定性在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的,限定在产业需求范围之内,限定化的培养目标满足了特定社会需要,凸显了培养目标的社会适应性,形成了适应日本产业结构的职业教育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职业教育目标已由创建时的“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发展为现在的“以终身职业教育为目标”。
(三)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结构
1.专业结构
日本的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短期大学专业设置相当广泛,涉及家政、文学、外语、经济、自然科学、工程学等领域,2006年各专业学生比例分别为:人文占12.5%、社会占12.2%、教养占1.3%、工业占4.2%、农业占0.8%、保健占7.6%、家政占21.0%、教育占30.8%、艺术占4.3%、其他占5.3%,其中,家政人文社会及教育超过了70%,短期大学以家政人文教养教育为主,侧重人文社科专业。
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设置有机械工学、电子工学、建筑、金属工学、航空、印刷工学、航海、无线电通讯等,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子和机械上,其中电气、电子和机械就占所有高等专门学校专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工业类专业261个,占97%,高等专门学校以工程技术专业为主,倚重于工科,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尤其是为制造业服务。
专门学校的专业设置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除水产类外,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主要门类,体现了多样性,专门学校的专业超过8200种,分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商务实务、服装、家政、文化教养、教育社会福利等9大领域,其中工业占21%、农业占0.4%、医疗占24%、卫生占8%、教育社会福利占6%、商务实务占16%、服饰家政占6%、文化教养占18%[5],专门学校以人文、社会、医学、社会福利等综合应用性专业为主,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专门学校的专业性强、市场敏感性高,有许多专门学校只设一种专业,任何一所专门学校都强调其专门性,“只要社会有一定量需求的职业种类,就会有相应的专门学校来培养这方面的人”[6],设置这方面的专业。技术科学大学的专业设置有信息学、神经学、实验动物学、医疗工程学、健康体育学、生活科学、科学教育、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史、文物学、地理学、环境学、纤维科学、社会安全系统学等,主要是应用学科专业,如长冈技术科学大学设有机械创造工学、电气电子情报工学、材料开发工学、建设工学、环境系统工学、生物机能工学、经营情报系统工学等学科专业。日本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具体见表4。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互不冲突、相互补充,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在第二产业领域,专门学校主要在第三产业领域,短期大学主要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职业岗位针对性强,专业设置灵活,突出实用性,向第三产业倾斜,专业设置与社会产业需求关系密切,能适应且满足社会产业需求,凸显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注重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2.课程结构
日本的科目相当于我国的课程,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一般教养课程(相当于我国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程[7]。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为主,是专业实践导向的,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与开发,重视实践实训课,实践课程比例大,有些甚至超过总课程的50%。短期大学主要开设综合性课程,重在开设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课程,一般教养课程以英语、计算机应用、心理学、国语等课程为主,约占10%,其他均为专业课和实训课[8],实训课占1/3以上。与高等专门学校相比,短期大学理论学习更多一些,课堂授课较多,占67.7%,讨论课占3.1%,实验实习占29.2%。高等专门学校教养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大致相等,除课堂实训课之外,每学期还有至少一个月的岗位实践锻炼,实训课的实际比例接近50%。专门学校的一般教养课以国语、英语、社会概况、体育为主,相对短期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而言一般教养课要少一些,占5%左右,专门学校重在开设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课程,以专业课为中心,技术类专业课程占较大比重,实践课比例较大,占总课时的50%以上,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密切且丰富多彩,很多课程是短期大学很少或根本没有开设的,专门学校极其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相对应,即使在非职业资格教育领域,也强调职业性与专门技能,强调课程设置与职业的衔接[9]。技术科学大学一般教养课程的比例与一般本科院校相同,技术科学大学以振兴技术为办学宗旨,课程更注重技术的灵活应用与能力的锻炼培养,实践课程的比重也较大,与传统学术领域的课程不同,其课程是应用性、科技性的,内容偏重基本技能研究和技术开发,主要开设结合实际需要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务实训练和务实体验,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见表5。
(四)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就业结构
1.生源结构
短期大学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采取有限招生,招生以本地区为主,以女性为主,女生占90%。高等专门学校招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也招收一些职业学校、工业高中、综合高中的职业科毕业生以及具有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初中毕业生进入1年级学习,高中毕业生进入4~5年级学习,高等专门学校以招收男生为主,男生占90%。专门学校主要是为不能考上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学生提供的一种职业资格培训,20世纪80年代曾被认为“收容大学落榜生的托盘”,入学门槛低,只要具有高中学历即可入学,男女比例大致均衡,1990年,男生占48%,女生占52%。技术科学大学大学部的招生以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为主,也招收一些工业高中毕业生,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占总生源的80%,高中毕业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技术科学大学研究生院的生源主要以本校的本科毕业生为主,基本上本科毕业合格即可,本校生源占60%,外校生源占40%,可见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互不冲突、相互补充,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多元化,而且随着层次的提高,越来越突出对口招生,严格控制因升学而导致接受教育性质的变化,升学后只是层次提高而不是职业教育性质的改变。
2.就业结构
短期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其毕业生主要在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10],且在本地区就业,其毕业生也可升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学习。大多数完成高等专门学校五年教育的学生直接就业,且受到产业界的一致好评,一些进入本校的专攻科继续学习,还有一些作为编入生进入技术科学大学或大学工学系本科三、四年级学习,经过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学位授予机构的审查,均可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只有14%的学生进行大学三年级学习,84.2%的学生直接就业。专攻科毕业后既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进入研究生课程继续学习,包括硕士课程2年和博士课程3年的学习,最终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直接就业,就业率高,2004年达到77.5%,且在专业相关领域就业率达到71.1%,主要在第二产业的大企业技术岗位就业,目前也趋向于大企业的子公司以及地方中小企业就业。专门学校以职业资格、专门技能为突破口,在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市场,就业率比短期大学和大学还高(2004年短期大学为61.5%,大学为57.3%)[11],也有一些毕业生插入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深造。技术科学大学的毕业生供需比很高,毕业生分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些知名企业的一线岗位都有技术科学大学的毕业生。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合理,不同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领域互补,满足不同的产业领域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发展。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就业见表6。
三、结论与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三级学历学位教育体系,层次结构齐全,类型多样,办学主体多元灵活,目标限定在特定产业领域,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专业政府牢牢控制,其余交给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强调高等职业学校区别于大学的特殊性,严格禁止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向大学转型,突出职业教育是培养特定阶层的一种类型的教育,彰显职业的专门性,以服务职业资格为主,强化职业教育的身份意识[12]。日本为促进产业发展特别是作为产业基础的制造业发展,高等专门学校和技术科技大学绝大多数为国立和公立,而主要基于个体受教育需求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则交给市场,以私立为主。公立侧重于培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或社会急需领域的需要职业人才;私立则根据更广泛的人才市场需要以及社会乃至家庭、个人的需要展开教育活动。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多样互补,特色鲜明,错位竞争,共同发展。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还有升学与转学的功能,各种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之间是等值的关系,各种类型的职业学校教育并不是断头教育,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有些直接插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日本同一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侧重点与服务领域不同,实行错位竞争,短期大学侧重于实现“以教养教育为基础的专门职业教育与资格教育一体化”,主要为本地区服务,主要开设人文社会学科,准确应对各种对象广泛的学习需求,其提供的职业教育是“具有理论性背景”的,是基于“分析、批判的见解”的职业教育[13]。高等专门学校是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唯一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的学校,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衔接畅通,生源质量高,工业类专业为主,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侧重于体验型的职业教育;专门学校入学基准较低,坚持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的对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与大众性,还有一定回归教育的功能。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些启示。首先,我国要构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层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而是可以深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教育,加大高职对中职对口招生的力度,打通高职生升入相关本科继续学习的渠道,引导一些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适度发展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构建学士、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还可以在一些高职院校实行准学士学位制度,在一些示范性高职高专开办四年制职业教育,并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严格禁止职业类型高等教育向普通大学转型。其次,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构建适应产业结构及产业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对现有的高职专业进行适当调整,强化为特定产业领域服务,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机构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再次,要引导高职高专拓展服务范围,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区的功能,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招生对象的各种需求,凸显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形式、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引导教育机构办出特色,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促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