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强 张翌鸣
摘 要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的职业教育集团,因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提升办学品质等优势,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产教融合重要参与方的产业界,以主导者、参与者、配合者的身份在不同类型的职教集团中扮演了相应角色,而要最大效度地发挥产业界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学校、集团等各方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 产业界;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8-0046-05
近年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集团化办学以其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提升办学品质、促进社会发展等优势,日益引发各界关注与青睐,“成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有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与产业界联系紧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业界亦直接影响、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效。那么,与教育并列为社会发展动力之源的产业界,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抑或说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界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
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念诉求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关键词
1.育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追求
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功能,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展开的。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能够与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相符的应用性技能,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办学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来实施,而集团化办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其可以整合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的各方资源,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切合职业实际及产业发展趋势,以弥补单靠学校教育而造成的某些缺失,从而实现“人才共育”的目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2.共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基础
集团化办学的运行基础是资源共享,这也是其优势所在。通过此种资源共享,集团内部互补、互利,融为一体,实现无缝对接,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譬如,在集团内部,产业界可以为学校提供机器设备、工作环境等真实职业场景和技术人员等物质支撑、实务经验,引领其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以使教学、科研更能与产业结合并节约成本;而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学设备、专业师资、参考书籍、训练方法等为产业界提供诸如科研、人才的动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共享这一前提,集团化办学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运行基础。
3.共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终极目标
共赢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亦是集团化办学的终极目标所在。所谓共赢,就是通过各方的良性互动,使学校、产业及社会均在集团化办学中受益,获得其发展所需但自身又不具备或不占优势的方面,以促进本身及社会的发展。就职业学校来说,其发展需求有两大方面:一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实践技能的人才,提升办学质量;二是科研成果的实施与推广。这两方面可以说是职业学校永续发展的动力,这些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与产业界、社会的交流、互动,基本都可以解决;而产业界通过加入职业教育集团,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自己培养了后备员工,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获得自身发展的技术支撑。如此集团各成员均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动力,而此种共赢又可加深集团内部的进一步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二)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应有之义
1.产教融合是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该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决定其国际竞争力的风向标。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产业界跟不上科技的发展或对科技发展反应不及时,就会很快被时代所抛弃。而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作为知识传递、创新大本营的教育界,这就需要产业界与之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以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撑,提高科技含量,引领社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制造”已遍及世界各角落,但也不可否认,我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而非科技红利。因此,新一届政府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的方向,无疑是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引导,促进产业转型。产业界要抓住机遇,在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与科技界、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科技效益,提高竞争力。
2.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如前所述,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有二:一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二是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科技、技术支持。这两种特色均要求职业学校办学与产业紧密结合。
就职业技术知识的传递而言,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模拟式知识传授,即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及内容模仿实际工作环境,实施职业训练与教育;二是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即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传统教育形态下,职业学校大都采取模拟式教学,此种模式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但它毕竟还是模拟场景,与真实环境存在差距,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差距恰恰是造成职业教育成效不彰的关键因素;而工作场景的实景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直接在实际环境中学到其专业所需知识,但该种模式因过度侧重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因此,要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就必须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与产业界深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学到系统的知识,又学到真实的技能。同时,职业学校要想使自己的科学技术研究真正发挥效益,也必须结合产业界的实际展开。所以,职业学校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发挥自身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引领社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产业界合作。
3.产教融合是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提供某项专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的教育,因此其关键特征就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因而,加强务实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务实的理论、实践环境,令之置于类似真实的情景之中学习技能,发展个人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实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但限于各种原因,职业学校所提供的实习设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职校教师很多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学无所用,而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学校可以利用产业界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最接近实际的教学、实习场景,也可以聘请产业界的教师授课,弥补职校教育的不足,并藉由实际的职业环境了解社会的期望、限制与要求,以培养出更符合职业要求的学生,提升其职业素养。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类型及产业界的角色定位
产教融合以其各种优势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诉求与形式。那么,作为产教融合重要参与方的产业界在集团化办学中如何定位呢?一般说来,依据主导类型的不同,职业教育集团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产业主导型三类,而产业界在此三类集团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一)作为参与者的产业界: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
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是政府依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规划统筹组织、牵头的职教集团类型。此类职教集团的“运作效率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有很大关系”[2],其可发挥政府在行政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优势,依靠行政力量统筹本地教育、产业的共同发展。理论上讲,政府主导型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好方式,也是世界各国职教集团办学的主要类型。在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中,产业界处于参与者的角色,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参与职教集团的运行。在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参与者的产业界,其对集团化运行的积极性与应有作用的发挥,关键责任无疑在于政府。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政府首先要对本地区经济,尤其是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产业、企业在集团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此既能发挥其优势又能使之获得发展的潜力,否则,即使产业界基于各种考虑勉强参与了集团,也是“被动式参与”,其在集团内的作用也不可能有效发挥。可以说,政府如何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主持职教集团,并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激发、鼓励产业界参与的积极性,是政策主导型职教集团运行的关键,这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地区、行业不平衡的国家尤为重要。
(二)作为配合者的产业界:学校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一般是由一所规模、影响较大的典型职校牵头,职业学校、企业界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这也是职教集团办学的主要类型之一。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发挥学校的教育理念先导性,并相对减少了政府的强制与行政干预,因而也就更能够遵循教育规律操作、办理。就人才培养来说,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同时,学校科研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得以充分发挥。此种职教集团类型中,产业界基本扮演着配合者的角色,即或结合自身发展,或按照集团规定与学校合作、配合科研、教学的具体落实,进而实际改进学校的实践教学训练,提高职校教学与科研实效,从而为自身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供技术支撑。理论上讲,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办学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促进产学合作及师生实务经验均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是学校主导,集团在运行中往往会更加强调职业学校的主体性,以学校为中心考虑集团的运行,而将产业界置于补充地位,加之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产业界在集团办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以为产学合作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对学生实习后的反馈,也往往不能作出积极回应与改进,难以提高职校的教学实效性。另外,学校有时也会对产业界的需求认识不足,致使产业界认为无利可图或是得不到任何益处,其参与意愿自然下降,积极性亦不会高,对职校的配合甚至应付了事,或者只处于低层次合作状态,致使其作用被不同程度地弱化[3]。因此,如何处理与产业界的关系,是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运行的核心问题。
(三)作为主导者的产业界:产业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
产业主导型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某一龙头企业或产业集团为依托,整合职业学校以及其他企业、产业组成的职教集团类型。该种职教集团依托产业运行,可发挥其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标准、科研开发、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各种优势[4]。如在学生培养方面,产业主导型职教集团可使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操作,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明确;再如产业界还可以通过联合教学、提供实习场地等,优化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对接,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但受各方面影响,产业主导型职教集团也容易产生一些误区与缺陷:首先,产业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的零对接,可以说集团几乎是完全按照产业需要办学的,目的非常明确,但这种纯粹为了“实际需要”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会走向另一极端,那就是只教授产业实际需要的知识,而对其他无法产生直接效益的内容不重视甚至忽略,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系统的不完备,综合素质不高。其次,产业界的直接目的是盈利,这也是其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所在,但若过分强调此点,将合作看作是培训员工或利用学校科技发展自己的途径,肯定也会影响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最后,集团化办学在本质上讲仍是教育,如果完全以产业为主导,过分强调其在办学中的作用,将教育过分商业化、市场化运行与发展,或者仅仅把集团化办学当作产业培训的工具来办理,有违教育的本意,更无法发挥其真实效果。因此,产业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集团的运行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否则亦远离了职教集团的办学本质。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产业界作用的最大发挥
不管是作为参与者还是配合者,抑或是主导者,产业界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最大效度地发挥产业界在职业教育集团化中的作用,使集团化办学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职教集团办学中的核心问题。事实上,集团化办学也是一个多方互动互惠的过程,产业界在集团化过程中最大效用的发挥除了需要其本身的各种努力外,还需政府、学校、集团等各方的协作。
(一)政府
不管主导与否,政府在职教集团运行中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其可以通过诸如资源分配、政策制定、法规变更等行政措施,直接影响职教集团的总体发展与运行。政府在激励产业界参与集团化办学中可以扮演哪些角色,实施哪些策略?概况说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引导。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本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以政策、资金、税收等措施引起产业界参与职教集团的兴趣与热情,激励其积极投身于集团化办学。其次是规范办学。在运行过程中,政府对集团化办学需整体规划,既要考虑学校的需求,也要兼顾产业的发展;既要照顾短期的效益,又要着眼于长期的永续前景,并以之规范集团的有序发展,以促进各方的合力共赢,最终为本地区产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最后是评估。对于产业界的实际参与情况,政府也应肩负一定的评估之责,以对其在集团化办学中的作用与实效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而使之更好树立合作的理念,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总之,在职教集团的运行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引导者、规范者、评价者的角色,引导、激励产业界作用的发挥。
(二)集团内部
理论上讲,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设计,但从合作双方的现实目的来看,产业界的目的在于盈利,而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因各种原因,理论设计与现实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此种差异若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势必影响产学合作的效果,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握好校企间的利益结合点”[5],协调产业界和职业学校的关系,这也是集团化办学顺利运行的关键之一。
制度化是一种事物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结构,完善管理制度”[6],当然制度的落实也需要专门组织或人员的协调。所以,集团内部应成立一个由各方共同组成的机构,加强合作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沟通,以协调并解决产学融合教育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对科研工作,学校与产业界的追求可能不一致,这就需要专门组织进行协调,以兼顾科研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再如,人才培养方案,也需专门组织就教学内容设置、教材编制、教学方法选择等进行沟通与协调,以使各方都能达成一致,进而使集团化发挥最大效果。可以说,制度化是集团运行的基础,而协调组织则是集团顺利运行的润滑剂。
(三)学校
作为集团的关键一方,职业学校对产教合作、产业界的态度,无可避免地直接影响着产业界参与合作的兴致,进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集团化办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围绕这一核心理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学校应与产业界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编著教材,激励产业界对合作办学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在配合产业需要开展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做好基础和补充训练,尤其是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见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在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要及时与产业界沟通并进行反思与改进,积极发挥产业界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与优势,共同完成育人责任。
在联合培养学生的同时,职业学校还应发挥自身优势与产业界开展其他合作,以各种形式激发其参与集团化的积极性,进而增强集团的凝聚力[7],如学校可以通过支持、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参与相关研发,协助产业界的技术革新;还可以以派遣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协助企业厂商办理员工教育培训,以提升员工素质等方式支持产业界的发展,令产业界获得实际利益而不是仅仅强调其对集团发展的付出。
(四)产业界
在集团化办学中,产业界除了追求利润,培训未来合格员工或获取新技术外,必须明确自己能为集团提供什么、如何提供。
产业界首先应具有反哺、服务意识,这是其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理念基础与思想前提。产业、企业运行的直接目的是盈利,但其还要有更广阔的胸怀与视野,不仅要关注自身,更要着眼于全行业的发展,着眼于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就需要产业界具有服务与反哺意识。
在具体的运行实践中,产业界也应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与责任,积极与政府、学校合作,使职教集团的运行成为既能迎合产业需求、又能适应社会需要、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如前所述,产业界在职教集团中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这就需要其发挥优势,积极与教育界合作,给职校学生提供实习、训练的实践基地,并与学校共同商讨教育中的诸多细节,丰富学生的学识并为职校教师提供发展空间。总之,在职教集团中,产业界应发挥其优势,与职业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