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基本元”视野下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015-04-29 11:22李钰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摘 要 为适应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要求,提升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学校教育评估“六维基本元”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紧扣核心内涵、依托多元主体、凸显职教特色和突出使用便捷的原则,从教育定位、教育管理、教育保障、教育环境、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其对应的二级指标。

关键词 六维基本元;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8-0055-05

目前,学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多从政策需求和经验判断的角度进行设计,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对学校本质属性和教育规律的把握,从而造成学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张伟江提出的“六维基本元”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他认为学校教育由六个主要的基本元构成,分别是学校的教育定位、教育管理、教育保障、教育环境、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效果,将这些基本元进行组合就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教育评估,通过变化权重来体现评估的导向性[1]。在“六维基本元”理论的指导下,已经构建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相关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评估标准。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一定的具体化路径,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对于规范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深化职业教育评估理论研究的需求

职业教育评估是不断发展的,其随着人们的认识能力及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但这一过程不能凭空实现,要建立在对职业教育理论特殊性的认识之上。将“六维基本元”理念引入职业院校评估,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理论创新过程。其要求不断吸收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重新考察和定位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梳理职业院校及其评估的发展,并深入分析六维评估理念,确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创造性地构建符合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特色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框架,这必将有效促进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权威的表述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职业院校“六维基本元”指标体系构建是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内涵的需要,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实施保障。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开展相关质量评估。根据“六维基本元”开发的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可供教育督导部门进行督导评估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教育评估参考,也可为职业院校进行内部质量保障提供参考借鉴。

(三)完善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以来,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努力方向。教育评估是我国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运用最多的手段之一。“六维基本元”职业院校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解决目前评估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评估指标体系时代性不强,评估内容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评估指标的分类指导功能未体现,造成评估结果不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等。针对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评估工作者可以在“六维基本元”的指导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实现学校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以规范、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在研究职业院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之前,必须清晰把握“六维基本元”的基本特性。《学校教育评估指标设计概论》提出,“六维基本元”具有以下四个特性:第一,不可或缺性,即任何一维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缺少;第二,全覆盖性,即无论评估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种活动,或评估学校教育的某种状态和整体状态,都可以从这些基本元中选择若干个或全部;第三,基本元的弱关联性,所有基本元都不是独立的,但也不可能由一个基本元代替另一个基本元;第四,基本元的可生成性,即“六维基本元”是一级指标,每一个基本元都可衍生其下属元[3]。在把握“六维基本元”特性后,可以确定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如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一级指标设计紧扣核心内涵

“六维基本元”的核心是学校定位、学校管理、学校教育保障、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学过程以及学校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在用“六维基本元”思想设计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紧扣定位、管理、保障、环境、过程和效果这六个维度的内涵,在核心内涵的轨道上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指标体系设计依托多元主体

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存在开发主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由于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条块分割,致使指标体系开发主体结构单一,大部分由“经验型”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开发任务,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不足。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其既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吸纳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六维基本元”指标体系开发的全过程。

(三)指标内涵标准凸显职教特色

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但由于理念偏差,上述三项质量核心特征在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中虽有体现,但权重不高。因此,“六维基本元”具体化为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应以职业院校的实际为前提,严格遵循职业院校特点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因素。

(四)指标体系使用突出科学便捷

职业院校评估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施,进而为改进质量服务。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具体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指标内涵明确。要防止内涵不明,或存在歧义的现象出现。第二,指标观测点有效。对每项指标及其内涵都要指出有效的观测点,且该观测点要可测量、可观测。第三,相关信息便于采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需要在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指标信息采集的方便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因为是否便于采集是最为现实的问题,不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即便再合理也难以成为科学的指标。

三、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

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核心,其决定了开展教育评估工作的核心内容,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将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基于“六维基本元”理论,我们构建了反映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定位、管理、保障、环境、过程和效果等6个一级指标。

(一)职业院校教育定位的明确性

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类别,职业院校清晰科学的教育定位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明确的方向。根据职业院校教育定位的相关内容,将学校教育定位指标拓展为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规模、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规格定位和特色定位6个二级指标。

1.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指针,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统领作用,是学校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遵循办学指导思想。该指标关注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和工作总结。

2.办学规模

办校规模就是一所学校学生、教师、行政人员、校舍、仪器设备等的数量。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学校规模简化为学生数量。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学生人数、职业培训人数。这一指标主要关注绝对数量与学校类型和层次的适应性,符合相关要求,相对数量适宜。

3.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经济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纽带,是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经济的联接点。现代职业体系中,职业院校具有所侧重的专业领域(如化工类、商贸类、文秘类等),并形成相对优化的专业结构,该指标主要关注专业的适应性、适度超前性和异质性。

4.服务面向

服务面向是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范围,其反映了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等工作时所面向的地理区域、行业范围和职业岗位等。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学校发展条件等,对学校自身的活动和服务范围进行选择与确定。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在空间层面、领域层面和岗位层面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5.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学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学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是否按照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落实人才培养,能否体现全面性、具体性和确定性。

6.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机制、育人环境、校风学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该指标主要关注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独特性、优越性、绩效性和稳定性。

(二)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自主性

职业院校是与市场走得最近的办学类型,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具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员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学校内部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具有较强独立管理权的机构,各学校校长不仅需要与主管行业部门沟通,还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师资队伍中不仅有本校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这些都要求职业院校领导成为管理学校的内行,协同学校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有序分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而言,职业院校学校管理指标主要涉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3个二级指标。

1.行政管理

简单来说,学校行政管理是与学校教学管理相对的,是对学校内部与教学事务不直接相关的其他事务进行管理。相比其他类型的学校,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与形态更为复杂,不同的专业分类、多样的课程类型和丰富的实训活动等都会为行政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该二级指标可分为组织机构、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和管理实施等4个三级指标。其中,组织机构决定了管理层级的架构,领导班子是管理队伍的核心,规章制度体现了管理文本的要求,而具体实施则说明了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从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专业建设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学风建设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学评价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专业管理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着力点,课程管理是对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所有课程体系及其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改革的组织和协调,是推进专业改革的重要抓手。该二级指标可设置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和专业管理3个三级指标。

3.学生管理

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在学习领域,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做好招生、注册、就业、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等,另一方面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文娱活动等。在生活领域,管理部门要安排好学生的食宿、医疗服务、心理咨询、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等工作。该二级指标可设置就业服务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行为规范3个三级指标。

(三)职业院校教育保障的稳定性

教育的制度性确保了学校教育保障的稳定性。就经费保障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障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等条款[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在整合现有项目基础上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并继续引导和支持地方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5]。这为职业院校的校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等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

职业院校教育保障指标主要涉及经费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队伍保障3个二级指标。经费保障重点从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教育经费的筹措是经费使用的前提,目前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有保障。物质保障评估指标主要从基础性物资和实习实训基地两方面进行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作用的发挥对学生技能培养产生关键性影响。师资队伍保障评估指标主要从机制建设、师德建设、结构建设和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对于教师团队而言,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结构(职称、学历、专兼)都需要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师德要求是先决条件,教科研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并重。

(四)职业院校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学校教育环境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首先,就学校外部环境而言,其一般会受到周边环境、社会风气、政策导向、市场变化、家庭教育等的影响。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其次,就学校内部环境而言,相关优质硬件资源作用的发挥,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实习基地、文化娱乐实施和活动场地、住宿餐饮等,受到资金、领导理念、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职业院校教育环境指标主要涉及社会支持环境、校企合作环境、校际合作环境3个二级指标。

1.社会支持环境

社会支持环境指标主要从家长和社区对职业院校的支持,以及主管单位对职业院校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2.校企合作环境

校企合作环境指标主要从校企合作项目和校企合作成效两方面进行设计。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一般来说,校企合作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具体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是学校为实现培养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通过共同开发课程、互通师资力量等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场所中丰富的人、财、物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这个指标的考量过程中,重点考察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效果。

3.校际合作环境

校际合作环境主要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同质学校合作)、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的合作(异质学校合作)、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国际学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五)职业院校教育过程的规范性

学校教育简单来说,即育人和教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简化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们将职业院校教育过程指标分解为德育过程和教学过程2个二级指标,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德育过程

职业院校德育过程评估可以从德育目标与组织、德育教学与研究、育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6]:第一,德育目标的职业性,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般德育内容的传授,又要强调对学生进行与有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的教育。第二,德育对象的多元性,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文化基础水平不一致,由于家庭或社会原因,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第三,德育内容的实践延伸性,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环境延伸到了校园之外的真实工作场所,拓展了德育工作的内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评估指对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目标、计划、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在德育过程评估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课程化建设,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学生德育工作,切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2.教学过程

职业院校教学过程评估可以设计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3个三级指标。教学准备时,在专业层面,学校要根据上级相关部门颁订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校本化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整体教育目标一致,并要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课程设计层面,学校要在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对每门课程进行具体设计,制定规范完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资源层面,学校要根据课程目标选用或开发优秀教材,搜集工作任务单、企业相关资料等教材配套资料,并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时,要求教师体现工作任务的创设和引领,采取做学一体、全面互动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融入企业生产案例和相关的职业技能要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评价方面,尤其要注重顶岗实习阶段的质量监控,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任务及其质量标准,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实习档案。在考核内容方面,应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在考核方式方面,应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六)职业院校教育效果的综合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其教育效果具有延时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但是为了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们确立了学生质量、社会服务和教科研工作3个二级指标。

1.学生质量

学生质量指标可以从就业情况、获证情况、获奖情况、公共基础课程成绩、学生体质健康及学生心理健康等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的获得是技术技能学习质量的证明。

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标从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社会服务指学校在进行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功能,紧密联系企业和社会,开展生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项目及面向社会及本行业在职培训和就业培训等服务,这是衡量职业院校教育效果的一项关键指标。技术服务指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或培训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技术研究项目,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3.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指标从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两方面进行设计。职业院校的教科研决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提升学校竞争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考察教科研制度与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有关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尤其是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学校的产学研合作,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转化等都是科研工作考量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3]张伟江,陈效民.学校教育评估指标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1-83.8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6.html.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6]李钰.浅议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专项评估[J].职教论坛,2011(21):69-7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x-dimension Basic Units” Theory

Li Yu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and systematiz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schools, we construct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x-dimension basic units” theory.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followed the principles of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lying on multiple subjects and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nvenience to use.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s six basic units, namely education orient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 insur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 education process and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secondary indexes corresponded by six aspects.

Key words  six-dimension basic units; vocational school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uthor  Li Yu, research associate of Shanghai C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Institute(Shanghai 200031)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