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课堂是舞台,表演者不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一节生动的课,不在于教师的表演如何吸引学生,而应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其中,乐此不疲。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只能是这节课的“导演”,学生才是“主演”。如何摆脱我们的教师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一、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教师亲近了,才会相信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首先,我们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尊意识。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对他们关心和期待,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缺点,不要放大;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善于发现闪光点,不要吝啬赏识和激励。这种赏识和激励,不仅限制于我们的课堂,还应该存在于我们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同时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其次,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师爱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灵,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环境。教师要相信学生,师生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敢言、善言,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的课堂。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我们的课堂才能创设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堂,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学习要积极主动,才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只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做到理解。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会提出不合情理的提问、做出怪异的回答。教师不应生硬地否定,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展意识。二要善于倾听。学会倾听是尊重的表现,更是学习和交流的基础,倾听有助于进一步的思考和提高。因此,教学中不仅老师要耐心地倾听,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讲,听学生讲,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逐渐养成在倾听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三要勤于鼓励。一句赞美鼓励的话,会激起学生心中的学习欲望,会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地鼓励赞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起来。
三、注重学法指导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课堂上,要将教师提出问题,转变为由学生提出质疑;将学生回答问题,转变为回答学生问题;将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探究学习。这才是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法指导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动手能力。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适当、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是指导学生质疑能力。质疑就是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去积极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指导学生总结概括。积极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在零散的知识中揭示出学习的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四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学习中,不仅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创新学习,更要整合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四、发展小组合作
集思广益,学习才有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强化了学习的责任感,(下转 55页)(上接 97页)对同伴学习的关心,同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小组也是一个团队,有利于彼此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意识,并能在学习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间的多角度交流,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最终达到学生会学、乐学的目标,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主体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