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
人的品行多是在人生的最初几年形成的,而且在最初几年内所形成的东西是很牢固的,它成为人的第二本性。这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良好品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正确的评价则是幼儿形成良好品行的主要尺度。
表扬与批评都是对人的品行的一种评价,表扬是对良好品行的肯定,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批评是对不良品行的否定,常会使幼儿感到难堪,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或萎靡退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批评,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正确地运用批评这种必要手段,使之科学化、艺术化。
一、把握批评的“度”
所谓的“度”,是指衡量某一品行是否正确的标准,我们应以《幼儿行为规范》作为衡量的基本标准。当这一“度”落实到具体的问题时,我又把它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当幼儿行为存在不安全隐患时,如玩火、玩刀或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等等,则要重度批评,即要严厉批评,这样才能使劲儿铭记在心,不再犯;当幼儿行为涉及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时,如幼儿打人、讲脏话、不诚实等等,则可中度批评;当幼儿行为涉及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时,如不清洁、坐姿不端正等等,则只要轻度批评,即以提醒为主。总之,“度”的把握要视幼儿行为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二、抓准批评的“时机”
批评的时机,我把它分为超前批评、最后批评与即时批评三种。超前批评,即如前人所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我们要善于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提醒幼儿注意。如,幼儿带打火机来园被发现,老师就要告诉幼儿玩打火机的危险性并没收打火机。置后批评,即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的批评。又如,幼儿间发生纠纷、伤害他人时,老师则必须在了解情况后进行批评。即时批评,这是最常用的批评,如幼儿损坏公物时,教师发现就要及时批评,使幼儿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选准批评的“场合”
批评的场合,我把它分为三类:个别批评、在集体中批评和在家长面前批评。
1. 批评时要考虑幼儿性格特点,恰当地选择批评的“场合”。有的幼儿性格内向、有的缺乏自信心、有的自尊心很强,像这些孩子,如果老师当众批评,往往会事与愿违,对这类型的幼儿适宜选用个别批评。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则适宜选用集体教育法,即通过幼儿集体对有品行问题的幼儿行为做出评判,以促使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2. 要考虑发生的问题的性质。如有的幼儿把园内的玩具暗自带回家,对这一问题,则可选用在家长面前批评,一方面可让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受认识水平的制约,如经验不足、是非分辨能力差、行为动机不稳定等等,而出现了行为过失,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把他的行为公布于众,更不可说“偷”字。
四、用准批评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许多,总的可分为明了式、暗示式、幽默式和归谬式四类。
1. 明了式。即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指出其品行不足之处,让幼儿迅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过失。
2. 暗示式。即暗示教育,它具有启发性和易接受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 幽默式。即通过有趣的、幽默的语言或行动,促使幼儿反省,从而自觉地乐意地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归谬式。即通过说明错误问题的不成立,从而让幼儿明白正确的做法。
五、掌握批评的原则
1. 要遵循一分为二进行批评的原则。既要了解幼儿产生错误品行的动机、因素,又要肯定优点、批评缺点。在批评时要注意做到批评他的不良行为,肯定他本人好的一面;批评他此时的不良行为,肯定他一贯的良好表现,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树立改正缺(下转 44页)(上接 91页)点的自信心。
2. 还应遵循爱的原则。即要满怀爱心地进行批评,教师若没有爱心和耐心,就不能创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就不会有可亲可敬的态度,就不会说出有趣的语言教育孩子。
六、了解批评的“反馈”
教师对幼儿进行批评后,不能置之脑后,不闻不问,还应了解幼儿对批评的“反馈”情况,即批评的最终效果。幼儿对批评的反应一般有这么几种表现:乐意接受、不再重犯;表面接受、坚决不改;沉默不语;当面顶撞。对后几种反映情况,教师要灵活调节自己的批评方式,以达到批评的最终目的——教育好孩子、规范正确行为。
总之,我感到运用批评这个手段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幼儿分清好坏、改正缺点,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以上所提六点体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时应融为一体,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批评达到科学化、艺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