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困生的“复苏”支点

2015-04-29 00:44:03周以火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复苏支点学困生

周以火

【摘 要】

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学困生主动学习语文这一内容,从语文活动、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学困生 语文教学 “复苏”支点

这里所说的语文学困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甚至不愿学语文的初中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施行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发挥学困生的潜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寻的问题。我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激发、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习“危机”的学困生找到“复苏”的支点。

首先,语文活动是学困生“复苏”的载体(“复苏”支点一,语文活动)。

学困生成绩差,但脑子不笨,只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中有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能引导恰当,学生就会对语文活动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乐中有学、学中有乐。教育家斯宾塞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可见,“愉快”和“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大凡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学习生活中的难点、疑点,青春期的顾虑和困惑,都可以成为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开设诸如“我身边的广告”“我看红十字会”“语言美容院”“十六岁花季”“名牌名在哪里”等一系列活动,贴近学困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兴趣的培养创造了广阔的天地。这样,学困生的创造灵感才能被唤醒,智慧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学习语文的兴趣热情才会激发出来。

2.活动形式要生动活泼

为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老师可以巧设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戏曲大舞台”“成语搜搜”活动,让学生趣味盎然; “中秋赏月”“古桥暇思”令学生心旷神怡;“我上讲台三分钟”“校园轶事答读者问”使学生妙趣横生。这一系列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学生乐于接受,有参与的激情和兴趣,很快激发学困生“我要学语文”的强烈欲望。如我推荐叶敏同学参加学校文体艺术节的“戏曲大舞台”活动,她表演的《女驸马》获得一等奖。这次表演的成功,极大激发了她学习语文的热情,“戏曲大舞台”活动成为她语文“危机”“复苏”的有力支点。

其次,语文课堂是学困生“复苏”的阵地(“复苏”支点二,语文课堂)。

有趣的活动虽然深受学困生的欢迎,但是活动毕竟是暂时的,次数少,课堂才是学困生“复苏”的主阵地,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如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那才是长久之计。

1.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由于年龄和生理的特征,学困生缺乏自觉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特别对于抽象的东西,总是转不过弯来,深奥的阅读分析让他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做到直观形象,深入浅出,让他们能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热诚投入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比喻,都是教师所能达成上述目的的必要技巧。如我校校长叶玉珍老师曾经说过,他在教学《孔乙己》时,特地从他老家找来保存下来的铜板,在课堂上,他穿着长衫,示范孔乙己排出九枚铜钱,把全班学生的眼球都吸引过来,有好几位学生也上台试着排铜钱,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无比热烈,这种“低级”可行的教学方式既让学困生有了施展发挥的舞台,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至毕业多年的学生特别是当时的语文学困生相聚时总会谈起这一堂课。

2.教学得体、富于创新,亦能激趣

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复杂化的程序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的兴趣参与,还要求教师的有效组织和灵活创新,只有这样,课堂才有生命,学生才会兴趣参与。

教法得体。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此,教师不能盲目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教师在教法上应注意改进,特别是要让学困生有“能力”参与,不至于被冷落。如我在教学词汇的积累时,我采用开设活动课——词语接力赛:同义词、反义词辨析,词语搭配训练,成语填空、成语接龙;还开展“语言超市”活动:“望梅止渴”等成语来由、历史典故、对联知识、谜语活动等等。活动有层次有梯度,有意识地安排学困生参与。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增强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更激发了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热情,同时学困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复苏”了学习语文的冲动。

富于创新。针对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教师在教法上应新颖独到,推陈出新,才能激发发挥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在平时课堂,经常创新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根据学困生爱上网的特点,我让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图片、音频,把这些材料加以编辑,在课堂上展示,把这堂课上成安塞腰鼓欣赏课,学生兴趣浓厚,特别是学困生们很有成就感,学生学习了解的知识比课文多得多了。又如教学七年下册第五单元有关探险的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我是发言人,学生是记者,对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我提问,我一一为他们解答,效果惊人,学生参与热情高,发问的内容深刻,平时不爱语文的学困生也主动参与!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要求学生分组编课本剧或话剧来表演,表演时,我特意安排几位学困生参加,要求大家都扮演一个角色,学生对这种活动也十分投入,不用说,这样的形式比传统的单纯上课有兴趣多了。再如教学作文课时,我会带领学生去本县的红军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带领学生到仙亭山郊游踏青观察,诸如此类的创新课堂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尤其是学困生们学习语文的初心也渐渐“复苏”起来。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复苏”的关键(“复苏”支点三,师生关系)。

什么样子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呢?实践表明,拥有一定特长、善于施展且能热爱学生的教师最受学生的爱戴。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受到埋怨、批评、歧视,很多家长的教育简单粗暴,有的家庭缺失或缺少关爱,很容易使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于学生来说,情感能够直接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爱屋及乌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师生沟通,给学困生更多的理解、宽容、温暖、关爱,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愿望。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些课文表达的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拉近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幽默的语言、理解宽容的神态与学生交流,如在教学魏巍《我的老师》时,我把蔡老师对学生的假愠真爱、学生对蔡老师的无限思念比拟成平时的我和学生的关系中,老师对你们的“严格”“生气”都是假愠,其实是真爱,我们也可以和蔡老师们一样唱歌、跳舞、观察,我不是经常带你们去郊游、观察、实践活动吗?一下子,我和学生,尤其是和学困生的距离拉近了,我们的关系更和谐了,此后,我和学生成了朋友,学生们都亲切称我“火哥”,和我称兄道弟,让我失去了“师道尊严”,学生们不再惧怕我,经常和我探讨问题,有的还跑到我家里来玩了。教师心平气和,真诚相待,是学困生“复苏”的关键。学困生心情愉悦,满腔热情,才能摆脱“危机”,走向“复苏”“高涨”。

找准支点,才能有效“复苏”,学困生的“复苏”“高涨”是“面向全体”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用语文活动的魅力去吸引学困生;用老师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灵活的教学形式、方法,唤起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良好、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拉拢”学困生,感染学困生,让语文教学情趣盎然、温情友好,让学困生乐学,从而达到学困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终生学习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光华.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陕西.语文教学研究,2007

【2】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6

【4】陈丽芳.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作用的激发

猜你喜欢
复苏支点学困生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亚低温治疗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探讨
多发伤早期休克复苏的护理策略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3:56
给自己一个支点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5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未来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