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藏族傩舞传统装饰图形设计构成规律解析

2015-04-29 01:22邓亚楠
关键词:傩舞

[收稿日期]2015-03-1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0000204400001)。

[作者简介]邓亚楠(1981—),甘肃兰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摘要]白马藏族傩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在题材内容、宗教仪式、表演形式、装饰造型、文化含义等方面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其中傩舞装饰图形作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具有鲜明的设计构成规律,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是展现白马藏族人民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设计构成形式及其文化寓意,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白马藏族; 傩舞; 装饰图形; 设计构成

[中图分类号]J52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5)03-0120-05

在甘肃陇南市文县与毗邻的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 —— 白马藏族。20世纪50年代初,该族群被国家暂划为藏族。白马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传承了自己的文明,由于地域的、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的等诸多因素,至今依旧保留着较多的古朴民风,是甘肃特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白马人民俗文化大观园”。

白马藏族是一个热爱图形、善于创造图形、善于用图形表达思想情感的民族,其传统装饰图形是我国少数民族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并展现白马藏族人民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又长期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中,天性崇尚自由的白马人民便选择了图形作为自己民族特征的传承物。一方面, 它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白马藏族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自我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 它体现了想象和象征意识,具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农耕崇拜的综合文化特征[1],既有装饰美化、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还有表现精神境界、情感需求的审美意识。

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是其传统图形的核心,主要包括傩面具装饰图形及傩服饰装饰图形两大部分。它们造型丰富、寓意深刻,设计构成形式简洁明快、独具匠心、动静结合、写实与意向交相辉映,具有较强的装饰感和艺术感染力,全方位、全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并为白马藏族视觉造型的二次创作奠定了基础。

一、 平与立的构成方式

从空间角度来讲,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平面构成形式和立体构成形式。以平面形式存在的装饰图形主要集中在服饰纹样中,造型独特、题材广泛、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并包含丰富的文化寓意,主要包括星辰纹样、写实纹样、图腾纹样三种形式。由于其存在形式与图形语言完全一致,因此能较好地运用在其他视觉载体中,并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发挥有效作用。以立体形式存在的传统图形主要反映在傩舞面具的造型中,面具结构为木雕工艺的三维浮雕式立体效果,体积感较强,五官和肌肉群复杂,但主次分明,面积比例处理恰到好处,各种装饰化的块面和图案独具匠心,运用合理,并吸收了汉族民间社火以及戏剧脸谱的形式特征,造型夸张、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写实造型与意向造型相结合,堪称雕塑装饰艺术的精品。此外,整体造型保持着对称式组合排列,体现了白马人对人类自身对称结构的尊重。如果将其还原为平面图形,需要美工人员较强的总结概括能力及造型表现能力,白马藏族的民间画师将傩面具提炼并归纳出完整的平面形象,个性鲜明、丰富生动,具有较强的装饰特效,被广泛地运用在村寨不同的视觉载体中。目前,傩面具的平面化延伸图形普遍为正面角度,全侧面及半侧面造型还不是很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马人也会采用圆雕意识考虑多角度展现傩面具造型特点的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传统图形的拓展延伸。(如图1)

二、简洁抽象的几何造型

几何造型的运用是白马人傩舞装饰图形的一大亮点,较之其他民族以具象装饰图案变形为主的特征,更具装饰感、现代感和神秘感。白马藏族抽象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的基础视觉要素组成,在构图上遵循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图形统一中有变化,线条疏密结合,整体地突出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洁质朴、清新自然的意境,充满无限生机,具有天真烂漫的情趣,象征了白马人民热爱大自然,崇尚阳光自由的美好愿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白马藏族抽象几何图形种类多样,造型丰富,并代表了特殊的文化含义,主要分布在服饰图案及麻昼面具的装饰纹样当中。服饰中的几何图形主要有扇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米字线条、十字线条、菱形线条、发射状折线条等造型(如图2)。麻昼面具中的几何造型,主要体现在十二生相动物的装饰花纹上,以圆形、弧形、回形线条以及抽象的点状图形为主。比如薛堡寨“麻昼”狮面具中的半球体造型和圆形装饰纹样以及鸡面具中红绿相间的点状抽象图形;堡子坪“麻昼”虎面具中黑色的弧形线条和回形线条。

第13卷第3期邓亚楠:白马藏族傩舞传统装饰图形设计构成规律解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图形抽象、简洁,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此外,这些抽象的几何造型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尤其是傩服饰中的几何图形,代表了特殊的文化含义,象征着宇宙、星辰、节气等自然现象,比如米字形线条象征太阳的光芒,圆形象征月亮,三角形象征星星,圆形轮廓的米字图形突出了太阳与月亮的重叠效果,即“日月同辉”,三角形内填充花草图案,突出了星星的特写效果。米字线条中间穿插多个小圆点,突出繁星满天的自然景观。再如傩舞服饰图案中的三角形一般由4个拼接成一个正方形,(或者由四个四分之一的扇形拼接成一个正圆形),正方形(圆形)代表了一年,三角形(四分之一的扇形)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三、填充式的布局

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布局形式大量采用了填充式的构成方法。填充式布局主要是指将某一单独图形或者多个图形经过提炼、加工和变形,填充或添加至另外一个单独图形里的构成方法。具体来讲,这种布局方法又包括两种形式:其一,需要进行填充的图形经过合理的加工与变形,在外形上需与被填充图形轮廓保持一致,这种布局模式结构严谨,形象完整,又被称之为“适合纹样”。适合纹样是白马藏族傩舞服饰植物类图案中普遍采用的布局形式。这类纹样具有一定外形的限制,图案素材需要经过整理、归纳、变形,并组织在一定的轮廓造型之内,一般有方形适合纹样、圆形适合纹样和三角形适合纹样三种。(如图3,图4, 图5)

此外,填充后的图形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进行二次组合,组合后的新图形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层次及结构上的变换,拓展了花卉纹样的组合形态及运用方式,并使得抽象的几何造型更富有生命力,整体体现了一种节奏美、层次美及变幻美。如白马人通过刺绣工艺将具象的花卉图案进行合理变形,填充至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进而将填充后的三角适合纹样进行发散式排列组合,形成较复杂的正方形布局模式。(图6)

藏族服饰中具象花卉三角形适合纹样,并二次组合为正方形图形(结构图)其二,需要进行填充的图形与被填充图形在文化寓意上保持相关或一致,被填充图形的造型丰富多彩,既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形,也可以是具象的人物、动物、植物等。这种构成模式与现代图形创意中的“填充式同构”异曲同工。比如在圆形里面填充发散式构图的“米”字图案,虽然二者在造型上不尽相同,但是在文化内涵上都象征了太阳和光芒。聪明的白马人将米字的各个笔画按照360度平均排列,使同构后的图形看起来美观合理。(如图7)

四、基本形的排列组合

白马藏族传统装饰图形的延展模式极其丰富,除了传统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等布局形式,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是其中一大特色,基本形简洁、抽象,按照构成规律进行二次组合,进而形成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组合方式主要包括重复、镜像、透叠、渐变、旋转、直角点相接等模式。白马藏族装饰图形中的几何造型,有简单造型和复杂造型之分,复杂几何图形皆由简单几何图形扩展组合而来,在扩展过程中有强弱变化的规律动感和明确的主次关系,体现了白马人极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造型表现能力。如白马藏人将象征星星的三角形作为基础图形,采取组合、阵列、镜像、渐变、旋转以及角点连接等方式进行扩展,呈现出丰富多彩又协调统一的视觉造型,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如图8)

几何图形中三角形的组合分析图再如白马藏人的彩色腰带装饰图形设计,主要由抽象的几何造型扩展而来,白马民间艺人根据腰带的比例结构将三角形、正方形、长条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单元形进行横向、纵向对称式排列,并采用重复、渐变、重叠、透叠、分割、镜像等构成方法,完成最后的视觉效果,与现代设计中平面构成的形式语言不谋而合,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可塑性和创意性。(如图9)

五、异形同构

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中蕴含“异形同构”的造型理念,与现代设计中的同构创意图形极其相似。所谓异形同构创意图形,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利用事物之间某些相似元素,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运用创意思维方法构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有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文化寓意,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及丰富的心理体验。

白马藏族传统图形中的异形同构造型理念主要体现在傩舞麻昼动物面具造型及某些服饰图案当中。“麻昼”面具造型只有六个,分别是狮、牛、虎、龙、鸡、猪,每一个面具都代表了两种动物,狮子为第一相,代表鼠和羊; 牛是第二相,代表牛和马;虎是第三相,代表虎和狗;龙为第四相,代表龙和猴;鸡为第五相, 代表鸡和蛇;猪为第六相,代表猪和兔,正好构成十二个动物,与汉族的“十二生肖”文化相对应。在造型设计中,白马藏人将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结合在一个动物面具中,以意向造型变形为主,形象较多地脱离动物本色,采用极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塑造,类似现代创意图形设计中“异形同构”的设计理念,尤其是狮面具、鸡面具、牛面具的造型设计尤为明显。

狮子本非原产于中国,直至汉代才从西域传入中国, 后来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民间社火、杂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狮子是百兽之王,为了凸显狮子作为第一相的雄伟气势,白马人将狮傩面具刻画得大气而壮观,并结合鼠与羊的典型特征,在结构、色彩以及装饰图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面具中的同构创意主要体现在狮子的眉毛当中,狮子的眉弓高高凸起,并与羊角的形象进行同构组合,图案则采用蓝色贝壳状花纹,进行有序地排列。狮眉毛与羊角在造型上有近似之处,同构后的新形象合理而美观,突出了狮子与羊的个性特征, 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着幽默的感情色彩。(如图10)

牛傩面具的造型也采用了异形同构创意理念,白马人将牛的耳朵省略,牛角的造型及角度又具有马耳朵的造型特征,牛的鼻子和嘴巴也突出了马的特点。白马藏人在设计此造型时,将牛和马的特征进行仔细研究,合理地解决了形与形之间的矛盾及对立,使之协调一致,体现了同构创意理念中和谐统一的观念。(如图11)

鸡在白马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十二相”中的鸡傩面具造型独特、表情夸张,是一个龙、凤、蛇合体的意象同构傩面具。龙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面具头顶的双角;鸡的造型反映在嘴部尖如鹰钩的喙;额头上的“纵目”除了体现“三目神”的勇敢,其造型主要结合了蛇眼的表现方法,由众多的彩色小点及绿色线条完成,形象而鲜明;蛇的形象还出现在面部蟒蛇的装饰纹样中。此外,面具头部红绿两色相间的点状抽象图形既有禽鸟羽毛的感觉,又仿佛蛇皮的斑纹。该面具将如此之多的元素合理同构在一起,突出了各个物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注重视觉传达上的艺术性与合理性,强调创造的观念,其目的在于展示新的艺术形象能否通过同构的组合模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能否起到特定的视觉导向功能,能否在视觉传达上形成更广阔的遐想空间。(如图12)

虎傩面、龙傩面和猪傩面的造型基本只保持了虎、龙、猪的特点,狗、猴、兔的形象不是很突出,故同构理念不鲜明。(如图13,图14,图15)

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取材广泛、造型独特、形神兼备、内涵丰富,无论是简洁抽象的几何图形,还是丰富生动的具象图形,都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装饰表现风格,尤其是其丰富的设计构成形式,充分显示了白马藏族劳动人民高超

图形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体现了白马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及审美情趣。

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设计者在传承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每种形象所具有的自身规律,通过艺术构思,不断更新与拓展,进而使傩舞装饰图形永葆青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参考文献]

[1]杨全社、古元章:《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图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页。

[2]余永红:《陇南白马藏傩面具及装饰的符号特征与文化含义》,《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4期。

[3]余永红:《白马藏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特征及文化含义》,《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余永红:《陇南白马藏族的“目文化”造型符号研究》,《民俗学人类学》2012年第5期。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ve Law of Traditional Decorative

Graphic Design of Baima Tibetan Nuo Dance

DENG Ya-nan

(College of Advertisement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Baima Tibetan Dance Nuo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its subject matters, rituals, performances, decorative styl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t retains in its original ecological landscape. The exorcism dance decorative pattern as Baima Tibetan folk culture of the primary visual carri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ethnic minorities. People create and spread a white horse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form of decorative art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to show Baima Tibetan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th its visual artistic forms precipitated and accumulated in the long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art treasures. Baima Tibetan exorcism dance decorative pattern design consists of forms with its cultural meanings.

Key words:Baima Tibetan; Nuo dance; decorative pattern; design composition

(责任编辑 刘永俊)

猜你喜欢
傩舞
广西傩舞的性格色彩分析
江西南丰傩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从体育美学视角审视贵州土家族“傩舞”的艺术特征
毛南族傩舞的发展与传播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浅谈桂林市秀峰区张家村傩舞的音乐及功能
刍议赣傩
论古代武术与傩舞的同源异流
中国舞蹈“活化石”傩舞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