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厚高
摘 要:文章从培训师资,让每位教员都能当好美育导师;挖掘资源,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美育基石;凸显亮点,为学生展示绚丽多姿的美育童年;建构体制,为生命成长点燃幸福的美育激情四个方面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美育素养提升途径。
关键词:成功人生;留守儿童;美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84-01
美育一直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置身于大众传播的信息洪流,但其美育素养状况至今仍是社会关注的“盲区”,相较于其他未成年人群体,对该群体的研究更具紧迫性。由于受家庭的文化素养、经济条件、传统习惯等影响,有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身体上出现了一些亚健康。如何给这些孩子尽可能地提供一个适合的教育,乐于被这些孩子接受和喜爱的教育方式,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和纠结着我们这些基层从事教育的人。我们结合国家级乡村少年宫创建和积极推进选课走班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培训师资,让每位教员都能当好美育导师
我们学校由于是农村学校,真正的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都是语文、数学、英语,另外兼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由于师资问题,我校教师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进一步地开发提升,与学生共同成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教学服务。(1)加大培训力度。学校将有美育素养潜质的教师送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师资培训中去“深造”“加温”“敲打”,让这些教师“脱胎换骨”,实现华丽转身。(2)加大绩效考核。将辅导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计入考核,按照绩效给予统计积分,纳入绩效考核。由于我们的教师自己有了切身学习成长的体会,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一露身手的机会,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如何看图识谱、如何用笔勾线着色、如何阅读品味文本……置身于这样的教育场景之中,我们的学生学得专注认真,教师教得深情投入,师生其乐融融,成效显著。
二、挖掘资源,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美育基石
学校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时,是该校选课、“走班”时间,同学们在上课铃响后,纷纷走进自己喜爱科目的教室,这里有他们自己心中喜爱的课程。从文学欣赏到舞蹈,从硬笔书法到软笔书法,从素描到国画,从葫芦丝到二胡,学校美育课程已逐步增加到29个,涵盖了美术、音乐、文学等领域,学生已达100%的参与率。每名学生都会选择一门自己最心仪的课程,以“走班”形式去上自己喜爱的课程,更让留守儿童的心变得敞亮起来。(1)教师看到这么多学生信任自己,也会将压力变为动力,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2)学校积极推进“行知课程”体系。“行知课程”得名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内容是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兴趣课,带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选班走课制”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初衷,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学科,因为“学生层次差异性是存在的,而选课走班能让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也有选择的权利”。(3)让留守儿童在“玩”中快乐学习,培养特长。通过活动,他们认识到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了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身素养、安全意识和综合能力。“走班式”教学是一项教学新举措,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保证了生命教育活动的质量,真正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对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凸显亮点,为学生展示绚丽多姿的美育童年
农村留守儿童心中的梦需要唤醒,生活的激情更需要点燃。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美育素养,我们举办了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快乐六一共成长”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抓住重点节庆活动,为学生搭建表演展示的舞台,培植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提升美育素养。学生们在自己的节日里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用智慧和努力培植自己的理想,让幸福与微笑写在自己的脸上,快乐茁壮地成长。
四、建构体制,为生命成长点燃幸福的美育激情
学校对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要形成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让他们有一种被激发和肯定的动力。不能像现在一张试卷、一次考试那样评价学生,那就会完全是一种误导。学校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进行培养,让他们的整体美育素养得到提高,个性化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提升。(1)政策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2)人文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3)注意甄别。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定位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
五、结束语
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美育。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既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陈思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