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剑锋
摘 要:立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从完善田径训练体系、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量的关系、提升训练结构的科学性三个方面,探讨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训练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5-01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教师还应掌握好学生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只有依据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才能保证学生训练的效果。当前,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训练模式,安排较强的训练强度和较大的训练量。这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使有的学生身心疲惫,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影响训练效果。为此,体育教师应该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任务量,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保证学生达到训练目标,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一、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原因
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合理化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又包括家庭方面的因素及教师方面的因素。(1)社会原因。当前田径运动整体水平不高,所以,田径受关注度相对比较低。田径训练基本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很少有人了解田径运动,田径的训练很难达到科学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影响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2)家庭原因。当前,有些家长非常关心孩子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很少重视田径训练。这些家长轻视体育教学,认为田径训练可有可无,平时只盯着语数英等所谓主科的考试分数。这样,就会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平时很少参加田径训练,偶尔训练时也很难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尺度。(3)教师原因。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很多时候只能从教师这里获取知识,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则会影响学生对于田径的认知。而且有些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训练方法和训练量的不协调,影响训练效果。
二、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1)完善田径训练体系。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完善训练体系。首先,学校应该真正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协调好田径训练和文化课的时间,避免相互冲突,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其次,应该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并且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督促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最后,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能够胜任田径教学。因为,教师掌握了丰富的田径知识,清楚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
(2)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量的关系。只有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处于一个科学比例的时候,田径训练的效果才会处于最佳状态。因为训练强度或者训练量过大,不仅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违背田径训练的宗旨。所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在合理训练量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人专项训练,有效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在力量和速度方面有所提升,提高田径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短跑或者间歇跑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爆发力,让学生的力量和速度得到锻炼,这个时候训练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在进行长跑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训练量,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3)提升训练结构的科学性。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按照相应的结构进行训练,才能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生的田径能力。因为学生的训练强度过大,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等情况;但如果训练强度过小又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即使长时间进行训练,也难以提高学生竞技水平。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许多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都是先进行力量的训练,然后提升强度,提高速度,这样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强度和量的范围,并且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训练。训练结构的科学性会提高训练的质量,同时也只有按照这种科学的模式进行练习,才能够真正提升训练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田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身体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发展。田径训练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作为指导,仅仅注重提高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量很难提升田径的水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立足于教学,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把握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和具体训练量,科学安排训练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
[2]卜建华.赛前减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9).
[3]苏济海.浅谈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其训练量[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
[4]陈瑶.浅析运动训练强度[J].安徽体育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