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雾,任建军,李春来,李 铸,胡 康
(1.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贵阳 550002;2.贵州省松桃县人民医院,贵州 松桃 554100;3.贵州医科大学附院肝胆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4)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系结石的5%~15%[1],手术治疗方法有腹腔镜胆道探查(LCBDE)或开腹胆道探查(OCBDE)等,LCBDE 属于微创技术,手术指征基本同OCBDE,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2],但是2 种术式均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机体炎性因子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 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发生变化,反应程度与炎性应激程度有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行LCBDE 的不同时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外周血WBC、NEUT、CRP 及IL-6 变化,探讨LCBDE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价值。
肝胆外科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60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男28 例,女32 例;21 ~77 岁,平均(51.06±11.12)岁;术前经腹部B 超、CT 以及核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前检查充分完善并排除手术禁忌,采用随机临床试验方法,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均分为治疗组(LCBDE 组)与对照组(OCBDE 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3 孔法(炎症较轻时使用)或4 孔法:3 孔法,先切除胆囊;4 孔法保留胆囊,并暂时使用钛夹将胆囊管夹闭,避免胆囊结石排入胆管,胆囊拟作牵引用;于胆总管前壁无血管区域纵形剪开长度为0.8 ~1.5 cm 切口,经剑突下主操作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道探查、联合取石网篮取净胆管内结石,确认无结石残留以及胆总管远端通畅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 管引流术,并常规于Winslow 孔处放置橡胶引流管1 根;腹腔引流管于术后3 ~5 d 拔除,有T 管者于术后4 ~6 周行造影检查,确认胆道无结石后拔除。对照组:取右上腹直肌切口8 ~10 cm,进腹后先行胆囊切除,后打开胆总管,放入电子胆道镜探查联合网篮取净结石后放置T 管引流,Winslow 孔处也放置橡胶引流管1根,腹腔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 ~5 d 后拔除,T 管者于术后2 ~3 周行造影检查,确认胆道无结石后拔除。
抽取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 天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WBC、NEUT、IL-6 及CRP 水平,观察WBC、NEUT、IL-6 及CRP 的变化。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表示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后当天、术后第1 天及术后第5 天的WB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EUT、CRP 及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入院时比较,术后当日及术后第1 天两组患者NEUT、CRP、IL-6 均有升高,术后第1 天升高最明显,同时点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组间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术后第5 天治疗组患者NEUT、CRP 及IL-6 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 <0.05),对照组患者接近入院时水平,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种术式患者不同时期血液WBC、NEUT、IL-6、CRP 水平Tab.1 The WBC,NEUT,IL-6,CRP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periods
临床对炎性因子因子的监测可以反映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及手术性应激程度[2]。WBC、NEUT、IL-6 及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可反映对机体的炎性应激程度[3-4]。手术创伤后患者血液WBC、NEUT及CRP 均升高,同时单核巨噬细胞被激活,产生IL-6 等细胞因子,这些促炎细胞或因子一定程度的升高有利于清除手术损伤组织,促进机体修复;但是这些细胞或因子的过多释放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不利[6-9]。CRP 是一种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在血浆中急剧上升的蛋白质,它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与机体受到创伤程度成正比。IL-6 是一种介导炎症损伤、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因子,它在手术创伤炎症急性期可调控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诱导杀伤性T 淋巴细胞及诱导CRP,IL-6 升高的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10]。WBC 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在组织损伤、外伤、手术后及细菌感染时可升高。NEUT 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在组织损伤、急性感染等时明显升高[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WBC、NEUT、CRP及IL-6 在入院时变化均不明显(P >0.05);与入院时比较,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 天两组患者NEUT、CRP、IL-6 均有升高,术后第1 天升高最明显,同时点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组间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 <0.05);术后第5 天,治疗组患者NEUT、CRP 及IL-6 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 <0.05),对照组患者也接近入院时水平,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LCBDE 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小,对机体损伤也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LCBDE 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较OCBDE 轻。
[1]田雾,任建军,姚庆荣,等.基层医院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7):512-513.
[2]王大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血清IL-6、C R P 及血液载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561-562.
[3]Cowie BS,Allen KJ,Said SA,et al.Anti-emetic doses of dexamethasone suppress cortisol response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0(4):667-670.
[4]吴纯东,左东.传统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的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12):2495-2496.
[5]陈新,刘洋伯,陈和平,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应激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7):910-912.
[6]Sandzen B,Haapamkim M,Nillsson E,et al.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Sweden 1989-2006:anobservational nation wide study of aparadigm shift[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12(9):2146-2153.
[7]杜锐锋,和红春,张冰,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6 例临床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12(4):435-436.
[8]祈亚斌,贺屏,赵伟,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55 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5):366-367.
[9]董永生.腹腔镜联合ERCP 或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0):1578-1579.
[10]何信众,周海军,沈彬,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78 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5):363-365.
[11]田开亮,朱立新,谢坤,等.LC 联合ERCP/LCBDE 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Meta 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0):881-886.